阿房宮前殿遺址,一直是考古部門發掘的重點。昨日,華商報記者從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獲悉,在去年的考古發掘中,專家發現阿房宮前殿遺址竟然建在一條古代河溝上。專家認為,此次發現是秦都城咸陽以阿房宮、灃峪口為中軸線的佐證。
據專家介紹,此次考古隊對阿房宮前殿遺址南側進行全面考古勘探,勘探面積66570平方米。發現遺跡122處,其中古墓7座、灰坑和雜土坑39處、井16眼、花土及淤積坑13處、溝槽兩條等。經過勘探,考古人員確認了阿房宮遺址南緣、西緣、北緣位置,并在阿房宮臺基南側發現一條花土帶,寬約30米。尤其令考古人員驚奇的是,他們在地勢較高的阿房宮前殿西南側以東,發現一條古代河溝,并延伸進入前殿的夯土之下,時代早于秦阿房宮的興建時間。
該河溝的發現,令專家感到疑惑。專家介紹,以前認為阿房宮選址與漢代未央宮、唐代大明宮等宮殿一樣都位于高地之上,但此次河溝的發現,說明阿房宮前殿下并不是一片完整的高地。在河溝上修建宮殿,就意味著打斷了原有的水網,使流水改道,再深挖淤泥、回填夯土。河溝一帶的阿房宮基礎深達5.8米,可見當時工程量之大。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專家介紹,由阿房宮中心線一直向南,正對著秦嶺北麓有名的峪口“灃峪口”。南至灃峪口,北至渭河,阿房宮所在地正是這條軸線上的最高處,與文獻的記載意義相合。結合此次發現的河溝,專家推測,阿房宮的選址可能具有強烈的軸線意識,這條軸線有可能是秦始皇給統一后的秦帝國都城咸陽所定的軸線。
歡迎大家關注最優雅不會污的奇聞異事網公眾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8232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