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遺址出土文物:修復后的龍頭鳳鳥
永平遺址一角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踏察至白城市洮北區平安鎮永平村境內時,發現了大量散落于地面的古代遺物。1985年成書的《白城市文物志》著錄了該現象,并將之命名為“馬家窩堡寺廟址”,也叫“永平遺址”。
2009年,鑒于基本建設的需要,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永平遺址進行了一次搶救性發掘。今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考古工作者再次進駐永平,開始進行主動性發掘。
記者昨天從發掘現場了解到,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一片始建于800多年前,吉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代高等級臺基建筑群遺址已初露模樣�?脊殴ぷ髡弑硎荆瑢τ榔竭z址的發掘是東北地區金代遺存的一次較大規模發掘,是金代遺物的首次大規模集中出土。
發掘面積4千平米 出土文物千余件
永平遺址位于白城市洮北區平安鎮永平村東南約300米處,地勢呈西高東低,總面積約1.36萬平方米。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幾處臺基已被清理出形狀,下方隱約可以看到大約半米高的磚墻殘跡,即保護臺基的包墻。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永平考古隊執行領隊李丹告訴記者,他們2009年在該遺址發掘了2600平方米,確認這是一處單純的金代建筑群遺址,按工作計劃,今年還將發掘2000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發掘了1400平方米。兩次發掘中,前后共出土陶瓷器、鐵器、銅器、玉石器、骨器等千余件,其中,建筑構件占出土物的絕大多數,如鴟吻、鳳鳥、獸面瓦當等裝飾類構件造型優美,特色鮮明。執行領隊李丹說,無論從遺址規模還是布局上推斷,該建筑群的等級都比較高,“在古代,龍和鳳的圖案和造型是不能隨便使用的,至少應該是王公貴族才有此資格�!�
學術價值不低于被熱炒的曹操墓
據了解,永平遺址是繼黑龍江劉秀屯遺址之后,東北地區發現的又一處存在高等級建筑的金代遺存。此次發掘是東北地區金代遺存的首次集中出土,在很大程度上為研究金代高等級建筑補充了一批全新的資料,對研究金代建筑布局和裝飾風格具有重要價值。
一名考古專家甚至說,對永平遺址的發掘,若從考古研究及其學術價值方面進行評價,其重要性絕不遜色于此前被熱炒的曹操墓。
關于建筑群的三大猜想
這片龐大而等級如此之高的建筑群在800年前到底是用作什么?從現有的發掘情況看,尚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不過,記者綜合多名專家的說法,歸納出與該建筑群具體用途有關的三個猜想。
猜想一:大型寺廟
據了解,“永平遺址可能是寺廟”的假設是考古工作者最早的一種考慮,直到現在也沒有被完全排除。
猜想二:皇帝行宮或行政府衙
支持這種說法的依據很充足。例如,目前發現6座臺基址,表明其上至少有6座大房子,且極有可能是宮殿式的。還有,“龍頭鳳鳥”的出現,似乎也很能說明問題。
猜想三:城池或驛站
這么小范圍出現如此多城池不太現實,且尚無在該區域發現古城墻的痕跡;至于驛站說法,文物專家認為驛站不會這么高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841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