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個國家都遭受了重大地震災害,就在本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之后,有關地震逃生和自救的話題又再次熱絡起來,不過其中的一些方法看似科學,但實際上卻非常危險。今天,果殼網就為我們編譯了來自“科學松鼠會”的文章,對名為“生命三角”避難方法的科學性進行了一番評述。
流言:地震來時躲在“生命三角”內存活機會最大!
地震來時躲在“生命三角”內存活機會最大!當建筑物倒塌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重力會撞擊到這些物體,使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生命三角”。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的余地就越小。而物體被擠壓得越小,這個空間就越大,于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于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網絡傳言中的“生命三角”
來源:始于2004年的一封郵件
2004年,一封宣傳地震“生命三角求生法”的郵件開始在互聯網上流傳。該方法的倡導者、加拿大人庫普(Doug Copp)號稱“全世界最有經驗的救援隊隊長”。該理論聲稱:地震來時,要在能形成三角形空間的位置躲藏,“生命三角”由此得名。如果地震發生時在床上的則要翻身下床,如果可能還要盡量接近外墻,伺機逃出。同理,在車里的人要立刻出去坐在或趴在車邊。1996年,庫普在土耳其嘗試驗證這一理論。他的團隊將20具人模型分別放置于一座樓內的桌子底下和旁邊,接著炸毀了那座樓房,F場清理報告指出,桌子底下的10具模型均被掉下的房頂“砸死”,而旁邊10具則全數“生還”。這個過程還被拍攝成名為“生命三角”(Triangle of Life)的紀錄片。庫普還批判了各國地震救援機構推行的傳統避難方式。
這些言論很快受到了來自各方的批評。美國紅十字會、加州州長緊急服務辦公室和地震專家紛紛發文,對“生命三角”的不合理性進行論證和聲討。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庫普的“生命三角救生法”又以各種形式在中文互聯網上廣泛傳播。對此,當年在美國參與論戰的專家再次強調:“我們四年前的反駁直到今天仍然適用!苯,隨著云南盈江、日本本州海域接連發生地震,關于“生命三角”的信息又開始在論壇、微博上傳播開來。
真相: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不過,庫普和他的小組所做的“實驗”根本不能算是對地震的研究。曾對1999年土耳其7.8級大地震進行詳細調研的抗震減災專家佩特(Marla Petal)指出了庫普犯下來一個嚴重錯誤:將炸藥爆破導致的房屋倒塌等同于地震中可能出現的房屋倒塌。庫普將炸藥置于承重柱內部,爆破時柱子一折房頂就會像一張大餅一樣平塌(pancake collapse)下來。但真正的地震給房屋造成的破壞卻并非如此。
地質學家和抗震工程學家告訴我們,房屋受到地震波襲擊時,可能發生各個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頂平塌、墻體外倒、墻體內倒和房頂M形向下彎折幾種。所以,盡管觀察地震造成的廢墟,我們可以發現在一些位置上確實存在類似的“三角空間”。不過,在地震發生時,人們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發生的方向,也就無法知道什么地方會有所謂的三角“求生空間”。
強調“生命三角”可能帶來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原本你指望用來支撐“三角”的支撐物很快就倒下了。在一次日本利用振動臺進行的地震模擬實驗中,佩特博士就看到一臺巨大的冰箱劃過整間房屋,在翻了幾個跟斗之后將實驗中的“兒童”擠扁。同樣,你或許從網上看到地震過后汽車旁形成“生命三角”的照片,也許覺得沉重的汽車會一直呆在原地。可實際上,汽車在地震中很容易被掀起來甚至翻倒,但你頭上卻未必有危險的高架路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8679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