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道 臺媒稱,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后,南海爭端迄今未見下文。美國媒體撰文稱,中國是否撤鉆井平臺、仲裁案及會談進展等皆是觀察重點。
據臺灣“中央社”6月9日報道,南海爭端今年5月因大陸設置鉆井平臺,加上越南跟隨菲律賓腳步,采取聯合陣線,也向聯合國抗議中方行為,緊張局勢一度達到高峰。
美國《華爾街日報》9日提出未來發展值得關注的幾項觀察點。
首先是中國是否會如期在8月15日撤回鉆井平臺。盡管中國一再宣稱鉆井平臺部署在其主權范圍內,但越南已強烈表示將向中國采取法律途徑索賠。
另外,北京也反對中越菲三方的多邊仲裁處理方式。
《華爾街日報》說,如果越南執意越過中國仲裁解決,縱使中國屆時撤回鉆井平臺,也將使兩國陷入緊張關系,難再重回談判桌。
再者就是中菲仲裁案余波蕩漾。北京一再強調透過對話而非法律途徑解決此案,顯然中國不打算應海牙國際仲裁法庭要求在12月15日前就此事提交抗辯材料。南海爭端不會因判決結果改變中國不參與此項仲裁程序的立場。
《華爾街日報》還指出,南海周邊國家會談是取得進展還是維持僵局也是另一觀察重點。3月最后一次會談幾無進展,在馬來西亞敦促下,各國皆盼盡快達成一致的行為準則。
報道稱,盡管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誠意有所質疑,但若中國同意盡快舉行新一輪談判,并在今年年底前取得實質性進展,將使東盟各國相信中國是可以共存的國家。
《華爾街日報》還說,中國對南海問題的態度日趨強硬,加上各方的外交談判陷入以牙還牙的僵局,今年11月將在緬甸舉行的東亞峰會能否出現與香格里拉對話不同的轉折,值得觀察。
《華爾街日報》文章表示,中越5月海上沖突雖無人員傷亡,但類似事件可能出現致命錯誤,讓復雜的南海爭端出現潛在的新的危險方向。為了避免此種結果,南海各主權聲索國,包括中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和文萊,應停止任何挑釁行為,依據2002年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研究具體的行為準則。
(原標題:美報分析南海局勢未來發展三大觀察重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5390.html
相關閱讀:
沒有科學證據表明“好基友”是精神病
為何在機場筆記本電腦要單獨過安檢?
中國地震局發布汶川8.0級地震烈度分布圖
英發現非洲外最早人類足印 距今已有至少8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