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科學丑聞之十年造假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科學探索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 今年發表的一份引起廣泛討論的研究顯示,研究論文被撤稿有時候不僅是因為草率的錯誤或意外疏忽,而更可能是因為學術不端行為或者故意發表偽造數據。事實上,在大約2000篇撤稿的論文中,有65%是學術倫理缺失所致。根據這份報告,過去十年中,高影響因子的雜志受撤稿率增高的影響最大。




  鑒于以上的事實,研究者和其他觀察者提出了一些幫助學術界提高誠信透明度的建議。其中之一是建立“撤稿指數”。與基于期刊引用率的影響因子不同,撤稿指數指示的是一個期刊每1000篇論文中出現撤稿的數量。也有學者提出了“透明指數”,綜合考慮了期刊的審稿控制過程、是否同時審閱原始數據、是否采用剽竊檢測軟件等一系列因素。

  此外,實驗服務創業公司ScienceExchange和開放存取期刊PLOSONE合作提出了“可重復性首創”(ReproducibilityInitiative),通過這個活動,研究人員可以將實驗外包給其他實驗室進行可重復性測試,如果成功便可獲得實驗結果可重復的證明。

  以下,《科學家》雜志將為我們盤點2012年影響最大的幾個學術不端事件。

  十年造假路

  今年,肯塔基大學的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埃里克?斯瑪特(EricSmart)被發現在過去10年中篡改或偽造了45張圖片。他所做的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分子機制研究獲得了學界認可,然而研究中采用的來自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數據并不存在。盡管論文獲得高引用率,但在2011年對其不端行為的調查開始之后,斯瑪特還是辭退了大學職位,并且同意在7年內不再申請聯邦研究經費。目前他在當地一所學校中教授化學。

  創紀錄的撤稿

  日本麻醉學家YoshitakaFujii在多達172篇論文中偽造數據,創下了單一作者遭撤稿的最多紀錄。他的偽造生涯始于1993年,當時他還在東京醫科齒科大學。之后在筑波大學和東京東邦大學他繼續如此,最終在2012年2月遭到解聘。根據調查,Fujii從未實際見到過他臨床研究中提到的病人,也沒有得到倫理審查委員會對他研究的許可。他還誤導合著者,有時甚至在他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冒用署名。雖然Fujii的行為預計不會對該領域的研究產生大的影響??大部分論文的引用率都很低??但他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竟一共發表了驚人的249篇論文。

  偽造取證

  今年早些時候,大約34000份毒品犯罪案件的檢驗結果遭到質疑。馬薩諸塞州公共衛生實驗室的法醫化學家AnnieDookhan被發現偽造了樣品記錄。根據調查,這些樣品被分配給她進行處理,但實際上她只是偽造了完成標記,并未進行檢測。質疑的起因可能是她驚人的效率,她宣稱一年內處理了9000個樣品,而其他人平均只能處理3000個。因為她的行為,相當部分的被告可能錯判入監,而其他一些應受指控的人反而被釋放。本月,波士頓警方警告說,由于Dookhan的不端行為,大批被定罪的毒品罪犯將被釋放,從而導致犯罪高峰。

  創造性的評審策略

  除了偽造數據等手法之外,今年還出現了新的策略,即為自己的論文撰寫良好的評審意見。當期刊編輯要求推薦相關領域中未參與研究的專家時,至少有4位投稿者提供的姓名和郵箱地址最終轉回了自己的收件箱。這種趨勢最早由RetractionWatch(一個專門報道科研論文撤稿的博客)報道。當時,一個期刊編輯發現,韓國東亞大學的助理教授Hyung-InMoon提供的審稿專家郵箱均為谷歌和雅虎的地址,而不是大學郵箱賬戶。非盈利性組織“出版倫理委員會”成員IreneHames說:“這對那些沒有對審稿者嚴格審查和篩選的期刊來說,不啻為一次警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91307.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