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考試題中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應試對策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復習方法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閱讀應試對策搞清考查方向,明確一種認識

  雖然中的社會科學類文章內容涉及廣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性很強,但畢竟考查的是閱讀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統、透徹地弄懂相關的知識;谶@一認識,我們在做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試題時,必須排除與選文相關的舊有知識的影響,完全靠選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之所以這樣說,并非是否定相關舊有知識對 閱讀的作用。對相關知識熟悉,當然會有助于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我們只是說,當舊有知識與選文的觀點發生抵觸時,應以選文為準。

  注意調整心理,具備兩種狀態

  一是做題時精神要高度專注。只有聚精會神、心無旁騖地進入閱讀狀態和解題狀態,我們才能迅速、準確地發現問題,作出判斷。二是一定要認真仔細。我們知道,社會科學類文章一般是學術性文章,講求科學性、嚴謹性,語言準確、嚴密。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的考查也體現了這一點,雖然題目涉及的所有信息均來自選文,但往往在極細微處做文章;有的選項看似與原文不符,其實是正確的;而有的選項看似與原文語句相符,卻因在極細微處作了改動,反而是錯誤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仔細,馬虎大意是萬萬要不得的。

  掌握解題方法,明確三個步驟

  第一步,通讀全文。只有這樣,才能總體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才不會在做題時犯斷章取義、以偏概全的錯誤。如2002年春季高考卷那篇關于鴉片戰爭的社科文,我們經過通讀原文,了解到美國時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類文明史圖鑒》一書在鴉片戰爭這個問題上是在為英國方面推卸責任,從另一個角度也證明了對一些重大歷史問題即使歷史學家也會有偏見。另外,對于文中涉及到的一些觀點,我們要辨清哪些是《人類文明史圖鑒》的觀點,哪些是本文作者的觀點。有了對文章的這些總體把握,我們在理解個別語句和解題時就不至于犯“一葉障目”式的錯誤了。

  第二步,針對試題,尤其是選項,到原文中找相關語句。這是很關鍵的一個環節,切不可忽視。

  第三步,把選項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關語句進行一對一的比較,作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

  關于第二步和第三步,我們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

  上文提到的2002年春季高考卷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第19題的A項是:“當初如果在印度本地大量銷售鴉片,最終將使東印度公司獲得更大的利益!边@個說法對不對呢?我們到文中找一下原句,發現第4段有這樣一句話:“如果聽任印度農民吸食當地盛產的鴉片,財政上當然不無小補,但東印度公司的利益最終將受到損害,即失去健壯的勞動力!眱上啾容^,我們很容易判斷出選項中的說法是錯誤的。當然,有時候我們可能會找不到與選項“酷似”的句子,但我們可以找到與之相關的句子,由這個(這些)相關的句子去作出推斷,從而去判定選項的正誤。

  探索命題規律,掌握四種技巧

  我們對社會科學類文章命題規律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選擇題錯誤選項設置的研究上。錯誤選項的設置方式,一般不外乎以下幾種:

  1.斷章取義

  如2001年高考全國卷《銅奔馬正名》第2題,題目是要求考生找出不用于作者否定“飛廉銅馬”一名時所用證據的一項。作為這個題答案的C項是這樣表述的:“兩漢之間神話頗多,漢代畫像石中就有人騎神獸、神龍的景象!边@句話在原文中是可以找到的,且就在集中闡述作者否定“飛廉銅馬”一名原因的一段,可為什么不對呢?因為原文中這句話的后面還有這樣一句話:“但神獸歸神獸,馬歸馬,在這些圖案中各有其形!边@句話和前面選項的那句話合起來才能作為作者否定“飛廉銅馬”一名的依據。

  2.偷換概念

  如2001年高考全國卷《銅奔馬正名》第3題的A項“從古到今的詩文中,有許多用燕子比喻良馬奔騰如飛的例子”就是偷換概念,原文的表述是“歷朝多有以燕喻良馬之詩文”。古詩文中的“燕”并非現在人們說的“燕子”,兩者不是同一概念。由此看來,我們在解答試題時,對文中尤其是選項中出現的重要概念要予以特別的關注,力求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辨別真偽,作出正確判斷。

  3.無中生有

  所謂無中生有,就是選項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斷出來。

  如2002年春季高考卷社科文閱讀第18題的C項“黑斯廷斯因為推行以鄰為壑的政策,而遭受彈劾”,原文只是提到伯克在彈劾黑斯廷斯時稱東印度公司是“有史以來最墮落的公共機構”,其成員系“人類的垃圾、渣滓”,卻并未從正面具體說明彈劾黑斯廷斯的原因。況且下文又提到“當時鴉片問題尚未浮現在公眾的視野之內,伯克即使有所聽聞大概也不會就此問罪”。因此這一選項便是錯誤的了。

  4.強加因果

  所謂強加因果,就是把沒有因果關系的說成是因果關系。

  如2002年春季高考卷社科文閱讀第19題D項:“18世紀70年代,東印度公司因把鴉片大量銷售給印度農民而一度岌岌可危。”東印度公司一度岌岌可危的是把鴉片大量銷售給印度農民嗎?通過閱讀原文,我們知道并非如此,其真正原因是“經營不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uexi/136677.html

相關閱讀:資深教師傳授理綜秘笈
狀元們的理綜復習經驗
二輪復習中語文學科復習策略與重點
如何選擇正確的復習資料
2014年高考地理考試大綱解讀及備考建議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