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八大常見錯誤剖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復習方法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物理學科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既有其貼近生活的一面,又有其抽象的一面,學好物理,要求學生既要有觀察能力,能從生活中獲取知識,又要有一定的分析和邏輯推理能力,在高考和實際問題的分析中,可能出現錯誤的知識點很多,具有個性化,但歸納起來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有些錯誤是常見的,具有普遍性。

  1、“直接經驗”根深蒂固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物體放在地面上,用力向哪個方向拉物體,它就會向哪個方向運動,這是常見的現象,也是學生在生活中得到的“直接經驗”,這種“經驗”在學生的頭腦中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運動問題的分析。關于物體的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如果單獨考察,學生都知道: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速度方向可以與合外力的方向有任意夾角。但在“潛意識”中,學生總是以為速度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例 一個物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外力F作用下開始運動,經時間t,保持力F的大小不變,而將力反向,經時間t,再將力F反向……。試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

分析:在此類問題中,學生很容易回答物體做往復運動。其錯誤的根源就在于認為物體的運動方向總與外力的方向一致。解決此類問題可以運用圖象法,即作出物體的V—t圖象。如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此過程中物體的速度和位移方向一直沒有改變,說明物體是向一個方向運動的。

  2、丟重力現象

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重力是最常見的,也許正是因為其常見,受力分析時最容易丟掉的就是重力。

例 小球從距地H處由靜止落下,掉進泥潭里,陷入的深度為h,重力加速度為g,求泥潭對小球的平均阻力。

分析:對該題進行分析時,學生知道使用動能定理解題比較方便,但很多學生在計算重力做功時,丟掉了在泥潭中運動時重力做的功,得到的結果是f=mgH/h。而正確答案是f=mg(H+h)/h。正是這個原因,在高考中曾經連續兩年對此過程進行了考察,只是把泥潭換成了軟墊,這在高考中是絕無僅有的。另一方面,學生丟重力的現象還體現在“衛星”問題上,如衛星因為受到稀薄空氣的阻力作用,高度逐漸降低的過程中,分析其速度的變化,很多學生錯誤的認為此過程中只有空氣阻力對衛星做負功,衛星的動能減小,所以速度減小,而忽略了此過程中引力對物體做的功。在處理豎直放置的彈簧問題時,丟重力現象更是常見,學生往往認為從高處落下的物體從接觸彈簧就開始減速。重力是最常見的力,在分析受力時應當首先分析重力并畫出受力示意圖,就可以避免類似問題的出現。

[1]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uexi/228523.html

相關閱讀:二輪復習中語文學科復習策略與重點
如何選擇正確的復習資料
狀元們的理綜復習經驗
2014年高考地理考試大綱解讀及備考建議
資深教師傳授理綜秘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