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臉色不好的時候,他們對你不好,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有問題。
今天晚上我們看了一部哈里遜·福特早期的電影RegurHenry。
哈里遜在片子里飾演一個紐約的名律師,他的思想細密、詞鋒銳利,能夠在陪審團前侃侃而談,把應該輸的官司都打贏。
他不但在法庭上兇狠,連對十二歲的女兒都不放松。
他把孩子送進嚴格的住宿學校,挑剔孩子的一舉一動,連孩子打翻一杯果汁,都要被他當作罪犯來審問,而且在訓完話之后,得意地說:“看,我贏了。”
但是,片子里哈里遜的運氣不好。有一天晚上,他去買煙,遇上搶匪,被打了兩槍,一槍打在前額,造成他左邊癱瘓;另一槍更嚴重,因為打中腋下的大血管,造成大出血,腦缺氧。
在醫院醒來,他什么都不記得了。不能說話、不能行動,甚至連妻女都不認識。他得一切從頭開始,學話、學步、學識字、學認人。
他真是“重新做人”,連個性都改了,成為一個“新人”。當他重新能夠閱讀,看到自己以前的檔案時,他驚住了:“為什么我以前把重要的證物藏起來,昧著良心,打贏官司?”
他居然偷偷把證據送給“苦主”,使苦主能夠平反。然后,他辭去了過去熱愛的律師工作。
看完電影,爹地問你“這電影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是那律師生病回家之后,女兒打翻了果汁,他不但不生氣,還說‘那有什么關系?每個人都會犯錯。’接著開玩笑地把自己的杯子也推倒,”你說。“對,爸爸也覺得那最有意思。”“他好奇怪,生病之后全變了,”你又歪著頭說,“要是以前,他一定會把女兒罵死。”
“是啊,”爸爸一笑,“所以有時候你覺得爸爸媽媽脾氣大,要想想,說不定那只是一時的情緒。所幸爹地和媽咪的脾氣多半的時候都很好,對不對。”
“對。”
爹地和媽咪的情緒確實多半都很好,但是爸爸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有情緒高潮與低潮的時候,那是無法避免的,可能像片中的哈里遜·福特,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脾氣不好,也可能因為身體太累而情緒不佳。
記得前幾天,鄭醫師請客,吃到最后一道魚,爸爸說魚太好了,要你無論如何吃一點,然后給你夾的時候,媽媽阻止地說“她吃飽了,就別勉強好嗎?”爸爸那時候就知道媽媽一定胃痛,因為她的脾氣急了。果然,才回家,媽媽就抱著肚子,躺在床上。
爸爸說這些,是要你知道,每個人都有他背后的情緒,當你關心一個人的時候,不但不能對他失常的行為不高興,反而要幫他想:“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了,他是不是遭遇了什么事?
他今天對我這么不好,是不是因為他考試考壞了?
他今天這么兇,是不是因為在家里挨了罵?”
當你這么想的時候,你就非但不會怪他,還會去同情他、安慰他。這比你去怪罪他、責難他,使他雪上加霜,不是好太多了嗎?
孩子,人是很奇怪的動物。
耳朵不好的人,常對你說話特別大聲;眼睛不好的人,常怪你的字寫得太;堵車的人常脾氣急;饑餓的人;饸獯;健忘的老人常多疑;疲困的小孩常愛哭。
他們對你不好,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有問題。
所以每當父母的脾氣急、公公的臉色壞、婆婆的聲音大、老師的情緒低、同學的禮貌差的時候,都想想爸爸今天對你說的。
你一定就能像個小太陽,從那些烏云的背后,露出你的笑臉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yilin/372062.html
相關閱讀: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奧普拉的成功無法復制
世界足壇巨星:最感謝那些曾看輕我的人
人治不如法治
善良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