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中國的“國考日”,全國共有141萬考生參與,角逐137個招考單位的1.6萬余公務員崗位,平均競爭比達至88比1,最熱崗位達到4961比1。這樣的社會新聞令人深思。
“國家公務員考試”對于日本人來說也不陌生。對于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的法學部畢業生來說,“當國家公務員,進中央省廳”意味著人生成功,獲得了進入“贏者圈”的資格。這一基本結構近一百年以來毫無變化。
不過日本老百姓普遍認為,當官的人的權太大,應該得到抑制。尤其2009年9月,高舉“脫官僚主義”的民主黨上臺以后,官越來越不好當了。由于前段時間官僚的貪污腐敗和權力濫用情況日益嚴重,今后日本公務員的規模不斷縮小,工資降低,權力萎縮,是大勢所趨。
我并不完全同意今天日本社會的“主流意見”。因為依我觀察,去當官的同學普遍很有才華,有責任感。他們的工作時間永遠是最長的。我回日本跟同齡的當官朋友見面,經常約不到,他們都在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工作,連正常睡眠的時間都無法保證。整體而言,他們是最有壓力的群體。
與此同時,他們也是最大的“弱勢群體”,不僅其一舉一動都要遭到媒體的批判報道,一旦出了什么問題,其責任全部都歸結于他們。近年來,日本官僚中跳槽、自殺、過勞死、得抑郁癥等情況特別多。
再看看中國。連續三年超過百萬的人選擇國考,這一反映國家發展階段的、具有象征意義的現象,無疑跟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關。從理論上說,公務員的職業特征是世界共通的:穩定、福利、低薪、榮譽、權力。至于當官的人以權謀利、以公謀私等情況,就是制度問題了。中國的國考生或許和外國沒什么本質區別,尤其是最近日益嚴重的就業和競爭環境下,對“鐵飯碗”有一份心理上的期許。
我并不認為,當今的中國官員是社會上最有責任感、廉潔、聰明的人。不過,中國社會一天比一天地開放、多元、透明,權力遭受輿論和制度雙重監督的趨勢無法阻擋。謀求找到體制的缺陷和縫隙“占便宜”,甚至是濫用權力,這樣的投機在未來一定會迎來像日本那樣的尷尬與兩難。
我要說的意思是,未來打算當官的年輕人要做好心理準備:你們選擇的其實是成為“弱勢群體”的道路,每時每刻都要面臨體制內外的競爭力,來自媒體和大眾的輿論壓力。哪有那么容易當的官呢?別做夢了,未來當官至少沒有你們想得那么“靠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yilin/432209.html
相關閱讀:奧普拉的成功無法復制
善良的“謊言”
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人治不如法治
世界足壇巨星:最感謝那些曾看輕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