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一開始,幼兒扮演鐘表進場,在活動中,幼兒感受表現音樂的熱鬧歡樂的氣氛,在音樂中初步感受指針、鐘擺、上發條、叫醒的節奏?粗⒆觽兺度氲臉幼樱铱梢愿惺艿酱驌魳坊顒印剁姳淼辍,一定有一個鋪墊的非常充分的第一課時的韻律活動。幼兒打擊樂演奏活動要以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表現為基礎,從音樂出發的韻律活動是打擊樂活動最堅實的基礎。通過韻律活動,幼兒對音樂有了初步的理解,對節奏有了一定的掌握,為第二課時的打擊樂活動做好了鋪墊。
接著進入了活動的第二環節,引導幼兒聽聽指針的聲音——發鐘表走的聲音;引導幼兒說一說指針的聲音——出示一個鬧鐘圖;幼兒看圖說到鈴,教師請幼兒聽鬧鈴的聲音;出示鐘擺的圖,感受鐘擺擺動的節奏——鐘擺怎樣擺動。教師用現實的聲音、圖片,進一步豐富音樂在幼兒頭腦中的表象,為后面幼兒表現不同的樂段搭好了支架。接下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開始動用生活中的經驗和教師為其前期鋪墊好的經驗,充分地用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正是因為幼兒教師前面的鋪墊,幼兒的學習看起來是那么的順利和自然。由此,我想到自己平時在教學中,雖然也注重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但是,少了必要的支架,把教師自己的間接經驗太過于目的性地傳授與幼兒,而不是讓孩子主動學習,自我建構。這樣的鋪墊到了打擊樂活動的時候,就會暴露出其先天的不足,特別是幼兒的情緒并沒有融入到音樂中,他們的表現缺少了水到渠成的滿足感,表演的意味超過了對音樂本身的表現。
活動很順利地進入到了打擊樂的演奏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將節奏譜與打擊樂圖標相對應,最后形成兩者結合的圖譜。回憶我們在打擊樂的教學中,為了使幼兒更好地理解和區分樂段,經常是用具體形象的圖標,通過大小、疏密的變化來表現音樂的節奏,在這樣的圖譜下,再附上打擊樂器的小圖標。運用正規的節奏圖,還是用這樣形象的圖譜,我想只要是幼兒可以理解的,我們都可以拿來用,并且根據具體的音樂,調整圖譜的展現方式,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
教學反思??培養孩子學會分享的快樂
藝術活動<京劇臉譜>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288470.html
相關閱讀:《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
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
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
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
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