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環節是幼兒分組活動,教師出示“看圖片填數字”的游戲卡,請幼兒完成,集體檢查。第三個環節是抽卡片做圖形的游戲。請2個幼兒上來抽取卡片各一張。然后在請個幼兒根據兩邊的數字做出相應的符號,用身體來演示。這節數學活動目標基本上達成了,在活動中出現了一點問題分別為:“為什么用小于號呢?”可以改成為“為什么是小于號?”教師的指導應該使符號存在于教學之中,不可脫離,應該先強調數學關系后再學習用符號表示數字之間的關系。我通過這節活動想到了自己的常規數學課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兒由于個體差導,出現個別幼兒孤立活動,不愿與同伴交流,任我如何鼓勵也無濟于事,該如何處理?如何激發這些孩子們對數學課的興趣?
2、幼兒園數學課的教師用語在課前非常值得揣摩,怎么提問、怎樣總結與評價都值得推敲;
3、在活動中是應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學習數學概念,還是讓他們在自己嘗試中發現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現問題,我們該如何辦?
4、操作材料的準備需要教師做深入思考,是分組還是整體,怎樣記錄幼兒的操作結果?等等。
《有趣的面具》活動反思:開心在課內,功夫在課外
大班音樂活動的反思《竹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291125.html
相關閱讀: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
《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
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
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
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