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動中,對于自己父母所從事的工作,大部分孩子能說出這樣兩種情況,要么說出爸爸媽媽是干什么的,如做老師的、賣服裝的等等,要么說出爸爸媽媽是在哪里上班的,如地稅局的、環保局的、電信局的等等,能把二者都說清楚的,非常少。小朋友們對于不同的職業,熟悉了解的程度是不同的。如對醫生、護士、警察、廚師等,大家都比較了解,所以有較多的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描述。對對電信局、地稅局等的工作人員,到底干些什么,則不太講得清楚。如我問:電信局的人是干什么的? 大家很茫然地說“電、電……”,還有一個孩子說“是送信的”。反映出孩子們不太了解這個職業的人的工作情況。
所以,在第三個環節“說我是誰”的游戲中,大家模仿得較多的還是醫生、廚師、警察等,有些女孩子模仿美容師按摩、化妝的 動作,另一些不熟悉的職業,則無法扮演和模仿。
《我是建筑師》的教學感受
《快樂皮影人》課后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17708.html
相關閱讀: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
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
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
《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
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