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課間十分鐘學生們需要安排的事情很多:要去上廁所、要準備下節課的書本、還要喝水、休息一下大腦等等,而在幼兒園里多半都是老師幫忙或者提醒幼兒。如果幼兒學不會自己去安排時間,入小學后,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學習,甚至會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因此,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在區域活動中玩“小學生活”的游戲,開始時由教師來當小學老師。上課時,告訴幼兒不能隨便去小便、準備下節課的學習用品等。在幼兒熟悉了規則后,可以讓幼兒來當“小老師”,教師則可以充當“小學生”,故意做一些不合理的事:如上課時去小便,下課時只顧玩,不去上廁所,不準備下節課的東西等,讓“小老師”糾正這些不合理的做法。“小老師”掌握了游戲規則后可以帶動其他幼兒來玩。這樣,通過老師和幼兒、幼兒和幼兒之間的互動游戲,使他們知道了小學生是怎樣來安排他們自己的課間活動的,增強了幼兒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們學會自理、自立,逐漸脫離成人的直接照顧。
大班健康活動《一棒接一棒》的課后反思
語言教學活動《餡餅里包了一塊天》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18272.html
相關閱讀:《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
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
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
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
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