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一開始,出示事先準備好的面粉。請孩子們一起來說說怎樣使這些面粉變成香噴噴的饅頭?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最急著要表達的當數佳佳,他生怕同伴聽不懂他的意思,就邊說邊用動作來表示。由于孩子們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能大致說出過程,而且參與度很高。
第二個環節,讓聽音樂配動作。首先讓孩子們按著做饅頭的先后順序一步步想動作,商量如何根據音樂配上好看的動作。如每一樂句配一個制作步驟,活動中充分尊重幼兒,根據孩子的生活經驗,和面前一定要先倒水,于是便哼著音樂根據節奏一起想倒水的動作,在過程中注意用夸張的語言和動作激發孩子想象和大膽表演,孩子們的情緒一下子高漲了起來,紛紛模仿倒水、和面、揉面、搓面、切面、蒸饅頭、吃饅頭等動作。
接下來便是分組表演和個別表演,整個活動就這樣水到渠成。
分析感悟:
一、活動前的備課是該教學活動得心應手的首要條件。
備好課是提高教學性的關鍵因素。課前我注重了解教學對象的可接受程度,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特點和接受,關注幼兒間學習方式、經驗能力、個性特征等方面的差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33630.html
相關閱讀: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
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
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
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
《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