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與分析:
一、出示小提琴圖片,引出課題。
1、這是什么樂器?
2、想聽聽用小提琴演奏的音樂嗎?
分析:首先通過小提琴引出話題,出示小提琴圖片認識后請幼兒欣賞小提琴拉奏出的美妙音樂,這樣孩子就會有一個感性經驗,原來小提琴發出的音色如此之好聽啊!為下面的理解故事內容做好鋪墊。
二、傾聽舒曼的《夢幻曲》,為故事的講述創造氛圍,讓幼兒感受小提琴曲的美。
這段音樂聽起來怎么樣?聽了后你有什么感覺?
小提琴拉出的音樂這么好聽,一只小松鼠也想要一把小提琴它會怎么做呢?
分析:從音樂入手,以《夢幻曲》導入活動,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意境美,并說出自己的感受:“聽了后你有什么感覺?”鞏固和加深幼兒對音樂的印象及對音樂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再引入到童話《梨子小提琴》,從而感受童話的優美意境,使音樂與文學同時對幼兒施加影響,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
三、通過觀看圖片和提問,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圖1提問:
——你看到了什么?
——小松鼠用什么做了一把小提琴?為什么?
——小松鼠用這把梨子小提琴演奏出了怎樣的音樂?
師小結:小松鼠用梨子做成了一把小提琴,琴聲傳得很遠很遠,這樣好聽的音樂,森林里從來沒有過。誰會聽到這優美的音樂呢?
2、出示圖2,提問:
——圖片中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狐貍聽到優美的琴聲,它對小雞說了什么? (引出狐貍聽到了琴聲,對小雞說:“我不捉你了,我要去聽音樂。”)
——獅子聽到優美的琴聲又是怎么做的呢?(引出獅子聽到了琴聲,對兔子說:“我不追你了,我要去聽音樂。”)
——狐貍和獅子為什么不捉小雞和兔子呢?
——如果沒有音樂,森林會是什么樣呢?(音樂使森林變得和平、快樂。)
師小結:動聽的音樂使狐貍和獅子不再去追小動物了,音樂能使兇猛的野獸變得善良、友好,使森林變得和平、快樂。
3、出示圖3,提問:
——這時從小提琴上掉下來的一個東西,你覺得會是什么呢?小松鼠會怎么說呢?(小松鼠說這是從小提琴上掉下來的一個小音符)
——它又會發生什么神奇的事?(引出:第二天,地里長出了一棵小綠芽,它多像一個小音符呀!小綠芽很快長成了大樹,樹上結了許多許多梨子。)
師小結:拉著拉著,從小提琴上掉下來一個東西,小松鼠說這是從小提琴上掉下來的一個小音符,第二天,從地里長出了小綠芽,很快綠芽變成了大樹,而且結了許多的梨子。
分析:引導幼兒想象故事情節,通過觀察圖片和教師的引語,緊緊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思考問題,并積極發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了讓幼兒充分感受童話的意境,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聯想,引發內心情感的共鳴。讓幼兒體味童話情節,通過采用多種手段積極調動幼兒情緒,是幼兒能夠“喜歡藝術活動,并能大膽發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置身于優美藝術境界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綜合學習效果。
4、剛剛我們聽了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就叫《梨子小提琴》,想再來講一講嗎?
5、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提問: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
分析:在初步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再進行完整的講述,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也讓幼兒對故事有了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后通過提問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中所要表達的美妙的音樂能滌凈人的心靈,在美妙的音樂里兇殘會轉變成善意,邪惡會轉變成友好的意義,也很好的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神奇的梨子樂器
1、樹上結了這么多的梨子,小動物們也想用它來做成各種樂器。
2、它們會做成什么樂器呢?
師小結:動物們用梨子做成各種樂器,森林里到處可以聽到音樂,到處都有快樂!聽,它們開起了音樂會,我們也一起來參加吧!
分析:通過讓幼兒想象用梨子還可以做成什么樂器,進一步拓展幼兒的思維,突現出梨子的神奇,在活動最后再次用音樂來結束,體現了首尾呼應。
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中孩子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注意力一直都非常集中,沒有出現游離的幼兒,說明孩子的積極性還是被調動起來了;顒拥膶氩糠郑沂紫韧ㄟ^圖片小提琴,引導幼兒欣賞小提琴拉奏的美妙音樂,一下子就激起了幼兒的興趣。也讓幼兒沉浸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氛圍營造的非常好。故事欣賞又是采用多媒體的輔助手段,通過觀察圖片和教師的引語,緊緊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思考問題,并積極發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在這個環節中幼兒的發言積極性一直都很高,回答得也很好。相比較孩子而言,倒是我的表現不是很好,比較急于過到下一個環節。這里我應該給孩子更多說的機會,把每一幅圖書說透,說得更加好。這是我覺得本次活動很遺憾的地方,孩子們原本可以說得更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55422.html
相關閱讀:《關愛身邊的殘疾人》教學反思
中班口語運用《勇敢的小傘兵》教案與反思
中班科學活動《小熊過生日》課后反思
中班科學活動《小球站穩了》課后反思
中班歌唱活動《鴨子上橋》反思性說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