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班美術活動《奇妙的手》活動反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大班教學反思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奇妙的手是一節大班的美術活動,它是《你變我變大家變》主題里的一個活動,我把它安排在主題的末梢組織教學,不管是活動的前期,還是活動過程中,或是活動結束后,我都有著些許不成熟的想法,現與大家一起探討。

活動前期的困惑:

在前審議時,我們探討出根據大班的幼兒已有的圖形添畫經驗,試圖將手形圖作為添畫的主體,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來體現自我表現和創造的成就感。雖然大致的方向已定奪,但是我心里還是有點忐忑的。因為這個班是我新接手的班級,不了解孩子的繪畫基礎,也不了解每位幼兒對繪畫的興趣、表現、想象創造方面的能力,我感覺不知如何去把握這個活動,因此,我向中班時帶教這群的孩子兩位老師了解了些許孩子的繪畫經驗,隨后組織開展了《奇妙的手》活動。

活動過程中的發現:

從孩子的表現看,我發現他們對這個活動的專注程度要比其他活動要高,因為這個活動是讓孩子借助于自己的小手來創作,他們覺得特別好玩、有趣。宇航小朋友平時畫畫總是亂涂亂畫的,表現得很隨性,而在今天的活動中,他非常認真,印好小手,還在小手上添上眼睛嘴巴,變出一個帥氣的我自己,在這樣游戲化的創作過程中,他體驗了成功的快樂,也很好地培養了他的自信心。當然,其他的孩子也同樣如此。

活動結束后的講評:

美術活動的講評環節,我覺得是非常關鍵,更是有必要的。幼兒美術的點很多,有構圖、色彩、動態、想象等等,這些在每個活動的講評中體現是不可能的,他需要篩選,這就要與活動的內容和主題相結合,就如,《奇妙的手》這個活動是在《你變我變大家變》主題中開展的,且內容本身也凸顯出了手形變化,,因此我覺得在講評時應緊緊圍繞“變”字來進行,關鍵性的提問可以是這樣的:“你的手形變了什么?是怎么變的?”在結合孩子的作品做出指導性的講評。

如一位幼兒變出了姐姐哥哥和弟弟,在一張畫上變了三個,這是其他孩子沒有的,在講評時可以讓孩子觀察他變了幾個?還有他的三個人物的眼睛畫法也是不一樣的,講評時也點到。

另一位幼兒變了一條斜斜向上游地“鯊魚”,在講評時,我沒有很好的抓住孩子表現的鯊魚動態,就草草而過,把講評重點放到了這張畫的滿圖底色,表現出鯊魚在大海深處,還與另一張一條鱷魚從大海里探出頭來的畫進行對比。

這個活動正是wyy領導來聽的一節隨堂課,她給我提出了很多指導性的意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想,不管組織五大領域中的任何一個活動,對每個活動的課前、課中、課后都要做到細致又全面的分析與考慮。
回歸幼兒生活,尊重幼兒的興趣。《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表現和美化自己的生活。教師的藝術教育過程中,要善于挖掘幼兒在生活中感興趣的有價值的經驗。結合地方資源與園本課程,毛線是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比如幼兒平時身上穿的毛衣就是用毛線織成的,而毛線的玩法也多種多樣。同時,幼兒對于大自然中的蜘蛛網的獨特造型也很感興趣。因此,以編織“蜘蛛網”作為美術活動內容正是對藝術教育回歸幼兒生活理念的實踐。

·審美表象攝入階段

審美表象攝入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在頭腦中儲存大量的具有生成性和創造性的審美意象。

首先,通過教師的“蜘蛛姐姐”的角色扮演將幼兒帶入情境之中,并由“蜘蛛媽媽”的來信來引出主題。通過視知覺感知審美對象。眾所周知,幼兒美術創作中的形象來源于視覺經驗,因此,對事物的外形特征的觀察是造型的必要條件。幼兒通過多媒體欣賞蜘蛛網的各種圖片,包括大自然里的蜘蛛網和畫出來的蜘蛛網,能夠說出蜘蛛網的各種造型和蜘蛛網的線條構成,體會到蜘蛛網獨特的造型美(由中心向四周放射),并且通過自然界的蜘蛛網和畫出的蜘蛛網的對比,進一步加強審美表象的攝入,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其次,幼兒可以在欣賞過程中與教師或同伴的交流來表達自己對于蜘蛛網的獨特感受。

·藝術體驗加工階段

首先,審美情感體驗就是幫助幼兒將自己內心的情感體驗模式與外在的生命模式達到同構,從而理解事物的情感表現性,進一步達到審美愉悅,激發創作的沖動。

本活動通過對話的方法,教師與幼兒聯系蜘蛛網的圖片進行對話。在欣賞蜘蛛網圖片時,充滿感情地與幼兒對話,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看到的蜘蛛網是什么樣子的,豐富幼兒的表象,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形成幼兒自己心中的蜘蛛網的形象,激發幼兒的興趣。

其次,引導幼兒對內在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通過游戲的形式讓表象變形,進行創造。通過“超級變變變”的游戲,幼兒動手動腦,充分發揮想象,通過自己的手、腳和身體的其他部位與自己的蜘蛛小伙伴模仿蜘蛛網擺出各種造型:可以躺著、蹲著、站著等來表現蜘蛛網的各種或高或矮、花紋迥異的造型。同時,游戲這一環節也是對主蜘蛛網的再現,通過視覺、語言、動作演示來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并為最后集體的編織蜘蛛網積累經驗。

·操作表現階段

操作表現是美術作品得以實現的必經之路,特別是對于這樣一個造型活動,通過動手操作,更是中心環節。本活動通過為幼兒提供色彩不同的毛線,幼兒在教師提供的特定環境中進行合作編織蜘蛛網。在此過程中幼兒可以互相幫忙打結、跨過或爬過別人已經拉好的線,保護好集體的勞動成果。
今天早上進行了美術活動《民族服裝真漂亮》,課后我與張園長進行了交流,發現了許多的不足之處。

活動開始時給孩子們看的圖片不夠清晰、明確。雖然孩子之前已經欣賞到了許多民族,但還是不太了解的,把太多的民族放在一起,能讓孩子觀察到的只能是:少數民族的衣服很有趣、帽子很特別。要一下子了解這些民族是很難的。這么多圖片一一放在一起沒有重點,如能讓孩子直觀顯示一民族特點的真實民族服裝,我想孩子們就能有重點的去了解,效果會更好。然后在活動的最后再出示多一點的其它民族的照片讓幼兒了解感受他們的服裝特點,這樣效果可能會比較好。

其次讓幼兒畫民族服裝太難,繪畫時有好幾名幼兒對我說:“王老師,我不會畫。”所以我可以換個方式讓幼兒來畫,比如可幫幼兒事先畫好衣服,然后讓幼兒根據各民族的服裝特點進行添畫,這樣子可能相對簡單一點,比較適合我班幼兒。

再次在活動的目標和設計上還要再好好推敲推敲,如何設計出一個符合我班幼兒特點的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說到底還是由于課前的經驗準備不夠。這包括物質準備與經驗準備。經驗準備主要是課前與孩子們共同圍繞少數民族這一主題來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或是讓孩子回家與父母共同尋找相關的書集。在物質上應為孩子準備帶有民族特點的真實服裝,掛在活動室的周圍,這樣更能誘發孩子的興趣,直觀地欣賞到民族服裝,了解各民族的習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55569.html

相關閱讀: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
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
《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
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
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