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準備不夠充分。
這首歌曲融合了說唱、節奏、旋律、角色分配與對家人嘮叨的經驗,前一周與孩子們熟悉時解決了說唱、節奏方面的經驗,由于時間緊迫,本打算公開的前一天早上再與孩子們豐富一下別的經驗,但早上到了婁江幼兒園,忙于找釘子、貼圖譜,又和孫老師彈鋼琴配合了一下,最麻煩的是大呼啦圈沒有,臨時又找凌老師幫忙剪了幾個小房子代替大呼啦圈,這樣一來,留給孩子們的時間就很少了,只好急匆匆地帶著孩子們開始了。經驗上、物質上的準備不充分讓我在組織活動時底氣很是不足,以后可得吸取教訓!
2.創編環節有難度。
這首歌曲的創編包含兩方面,一是遷移快唱、慢唱的經驗來做爺爺奶奶演唱歌曲;二是創編歌詞,包含爸爸媽媽說的話,并要處理好以有節奏的方式說出來,這一點確實很難,活動前我自己在預測準備時也老是出錯,讓孩子們在簡短的時間內想出爸爸媽媽的嘮叨,再創編出來,確實蠻難的,我沒有想到好的策略來解決這個難點,F在想想,可以只創編有節奏地說話,但不要完整地唱到歌曲里,這樣難度降低,會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而唱到歌曲中可以作為活動的延伸。
3.整體節奏不緊湊。
我計劃這個活動就是學唱歌曲、創編歌曲,在學唱過程中唱準四分之一節拍、有節奏地說唱,然后再適當地創編,整個活動中應該沒有什么難點,但這次組織下來,卻發現用了很長的時間,有些環節占用了時間,如問“‘?啵?啵’可能是什么聲音?”第一個小朋友就說出來了,其實沒有必要發散四五個小朋友再說,還有,四個 “?啵?啵?呀”與“?啵?啵?”放在一起幼兒容易混淆,我當時只是反復地指圖譜幫助幼兒,其實作為音樂活動一方面要多聽,另一方面還要用配上適當的引導語肯定幼兒聽的能力。
總之,在這次活動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需要留意的細節還比較多,尤其在教師教學機智方面需要多學習、多少實踐。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具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很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在幼兒園的課程安排中,幼兒接觸樂器的機會很有限,大多數時間都是徒手拍奏,教師也缺乏開展打擊樂活動的經驗。所以,當我開展大班打擊樂活動的時候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注意教的定位,教師應扮演多種角色。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由于我急于將演奏技巧教給幼兒,讓幼兒能按圖譜演奏,活動顯得比較急躁,沒有給幼兒嘗試有創造地為歌曲選擇和搭配節奏型;顒又腥狈ψ層變鹤灾魈剿鲌D譜的過程,幼兒主導地位還顯得較薄弱。在幼兒的主動學習中,教師決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或裁決者,更不是機械的灌輸者或傳授者,而應是多元的角色:如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設者,互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兒童發展的支持者、促進者、指導者,幼兒游戲的合作者。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如此定位,幼兒的主動學習才有機會形成。
二、注意教的價值,引導幼兒充分傾聽,感受音樂。
幼兒園開展節奏樂活動,旨在培養幼兒演奏打擊樂的興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方法,發展幼兒聽辨節奏和樂器音色的能力,提高幼兒與群體合作的協調能力。并在打擊樂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在活動中獲得一種歡快、成功的體驗。因此,開展打擊樂活動,不能將音樂丟掉,應給幼兒充分的機會來傾聽、感受音樂,引導幼兒走進音樂。在《大中國》這首樂曲的編配過程中,先讓幼兒反復地傾聽,感知音樂,在完全掌握了樂曲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自己創編圖譜。在感受每個樂段的音樂風格后,引導幼兒自己配上合適的樂器。
三、注意教的藝術,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打擊樂活動是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活動。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講究教的藝術,通過動作、語言、神態等方式讓孩子深切地感受到情感氛圍。在本次活動中,我在示范用身體動作打節奏時有些動作不夠到位,樂器的使用方法也存在問題、圖譜制作的不夠精美和工整。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應該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規范指揮動作,注意用眼神、表情、體態進行提示,設計活動時應注意細節,考慮地更加周全一些。
對于打擊樂活動,在于我們平時的積累,我們應為幼兒創設一種藝術氣氛,讓幼兒以濃厚的興趣去參與,去表現。幼兒樂器的正確使用常規、演奏時手眼耳的協調、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等都需要我們在日常活動中進行進一步培養,讓幼兒在每一次打擊樂活動中都能夠充分地表現他們的真摯、自然的情感和積極的情緒,感受音樂的美好。
附:教案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樂器并根據老師的指揮有節奏地演奏樂曲,并表現出樂曲氣勢雄壯的特點。
2.在演奏過程中體驗節奏活動的樂趣并抒發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打擊樂器——大鼓一面,圓舞板、鈴鼓和碰鈴若干。
2. 節奏卡片三張,分別是?ⅩⅩⅩⅩ ?、?Ⅹ———?、?Ⅹ—Ⅹ—?音樂磁帶,樂曲的節奏圖譜。
3.幼兒圍坐成馬蹄形。
活動過程
一、教師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經驗,激發他們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大中國”三個漢字,引導幼兒認讀。
活動目標:1.能結合生活經驗,在樂曲的間奏部分創編動作,并根據樂句進行表演。
2.情緒愉悅地進行甩蔥舞的表演,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律動《甩蔥舞》、音樂《甩蔥歌》
2.自制的蔥人手一份
3.位置成散點式圓形
活動過程:
1.律動:甩蔥舞。
⑴師:昨天我們學了個甩蔥舞,一起來跳一跳吧。
⑵師:在這個舞蹈中,哪個地方用來甩蔥比較合適呢?為什么?拿起蔥試試!2.你做我學。
⑴師:總是甩蔥沒勁,想個好辦法,我做蔥老大,你們做蔥小弟,蔥老大做個動作,蔥小弟學。(教師做某一動作,幼兒學)
⑵師:誰也來做個動作讓我們學學?(一幼兒做動作,余幼兒學)
⑶師:你做什么動作?我們跟著音樂輪流著做和學。(教師唱歌譜)
⑷師:你準備給我們帶來什么動作?試一試。(播放間奏音樂)
⑸師:一個動作難不倒你們,用兩個動作可以嗎?什么時候應該想好、準備好第二個動作了?
⑹師:猜猜他做了什么動作?(一個幼兒做動作)讓我們跟著她一起來試試,音樂有點快哦。S音樂做兩個動作)
3.游戲:甩蔥舞。
⑴師:讓我們跟著音樂開始吧!(完整地游戲)
⑵師:當蔥大哥在做動作的時候,蔥小弟做什么呢?
⑶師:其實哦,我們中間的蔥大哥像個指南針,最后定位在哪,就說明那個人就是下一個蔥大哥哦!我們來試試。(連續兩遍)
⑷師:蔥大哥的動作可以是自己想的,也可以是借鑒別人的,都是不錯的方法哦。那有關體育的動作還有什么呢?有關音樂的呢?有關勞動的呢?
⑸師:這樣的游戲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挑戰哦,我們再來一次。(連續三遍)
⑹師:這樣的游戲可以接連不斷地進行,等有機會的時候我們再繼續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63753.html
相關閱讀: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
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
《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
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
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