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開始時,老師出示了圖片讓幼兒欣賞,感受美麗的創意餅干,讓幼兒在欣賞和討論的同時,了解線條與點的不同組合,學習設計圖案的方法。當老師進行操作和示范時,孩子們的創意欲望都被激發了出來,都蠢蠢欲動欲動想參與到活動中去。在接下來的第一次嘗試中,孩子們都能快樂地將自己融入在活動中,學習用正確的方法給餅干裱上圖案;用簡單的線條和點的組合設計圖案。在第一次成功的基礎上,老師又遞地進了一步,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對多種不同形狀的餅干、各式糖果進行大膽地創意組合,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鼓勵能力強的采用立體造型,能力弱的可以進行平面創意。孩子們又一次投入到活動中去,在孩子們自由操作過程中,發現一幼兒將別出心裁地將圓形的餅干一分為二,用奶油澆注在長方形的餅干周圍,在長方形的餅干上面則用長條形手指餅交叉在上面搭成了一些小格子,在小格子上面擠一些各種顏色的奶油,最后還在上面點綴了一些漂亮的糖果,整體效果確實不錯,孩子還美其名曰:最美的餅干花園。
多數孩子都能學著用身邊的餅干、糖果、奶油等作為材料,通過平面創意和立體造型兩個側重點對餅干進行創意,在做做玩玩中自然提升審美趣味和創造能力,不同的操作要求讓不同層次發展需要的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進行各種創意展現生活中的美。
最后老師組織孩子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語言表述,使孩子從細心聆聽別人的講述的同時也吸收和學習別人的創作優點,有利于孩子日后進行相關的創作活動。充分的、全面的、透徹的體驗活動才能讓孩子把自己內心的情感豐富地表現出來,才能讓孩子充分體驗快樂的課堂教學,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感覺吧。
今天上午,聆聽了李亞萍老師執教的美術活動——藍色暢想,生活化的選材、生活化的創造,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化美術的魅力。
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然而,對于鹽遇水會化的特性,幼兒并沒有親眼見識過,在活動中教師首先在紙上鹽撒,孩子觀察這些白色顆粒的變化,再讓孩子猜測這些白色物體是什么,引起了孩子濃厚的興趣。接下來孩子自己動手嘗試制作背景,鹽在藍色的紙上化了開去,讓孩子親自體驗了鹽化開去的過程。
在接下來的這步引導孩子進行暢想的部分,幼兒的想的和說的時間可以再多一點點。藍色的暢想有很多:大海、下雨了、夜空……讓幼兒看著這幅撒鹽后的背景,進行暢想,可以再多一點點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進行暢想,只有想得豐富,說得豐富,才能將畫面創作得豐富。
對于背景的暢想之后,教師提問幼兒:“夜空里有什么?”孩子回答的機會較少,教師直接在上面貼上月亮和星星,對于這些事物,幼兒完全能自己暢想出來,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想到更多東西,并將自己的這些暢想說出來,構思畫面的內容。
暢想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美術活動中的想象,既然活動的名字叫“藍色暢想”,那幼兒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在活動中應該重點體現出來,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大海、星空、海底世界三個情境,讓幼兒在這三個情境中進行充分的暢想,說出自己的暢想,再將想的東西表現出來,拓展幼兒的思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是我們美術活動的重點。
太倉市實驗幼教中心 實驗幼兒園 張曉雯
活動目標:
1.能用報紙條卷曲固定成魚的外形,并設計裝飾魚的花紋。
2.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各種各樣的魚
材料準備:“報紙魚”范例、報紙、剪刀、雙面膠、透明膠、大海媽媽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報紙,引出課題。
1.(出示一條“報紙魚”)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這條魚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2.誰想來摸一摸這條報紙魚呢?(請小朋友來摸一摸魚的外輪廓)
3.你摸到了什么!這是魚的什么?
(這是魚的輪廓,在小朋友們制作魚的輪廓時,一定要將紙棒卷的細細的緊緊的,這樣輪廓硬硬的,魚才能游得快。)
二、師示范講解:
1.師講解操作方法
魚寶寶該怎么做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對了,要做一條美麗的魚寶寶首先要將魚的輪廓折好哦!告訴你們哦,折輪廓還有一首有趣的兒歌呢,下面一邊聽兒歌,一邊看老師卷紙棒吧。(折一折,卷一卷,擰一擰。)紙棒做好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12375.html
相關閱讀: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
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
《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
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
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