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寶寶的情緒發展:
1歲寶寶不能區分自己和他人高興、生氣、恐懼等2歲寶寶自我意識萌芽喜、怒、哀、樂、懼怕、痛苦、厭惡等3歲寶寶區分自己和他人愉快、煩惱、羞愧、懼怕、同情、滿意、嫉妒、怕生、怕黑、獨霸、小氣等。
1歲寶寶的表現:
在一歲中的大部分時間里,寶寶不能把自身和他人區分開來。模糊的知覺和來自情境的刺激,使得他們無法弄清楚誰在體驗這種情緒。他們大多數時候的行為就像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正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一樣。對環境和騷動作出反應,仿佛是自己難受不安,所以看到其他嬰兒的眼淚,自己也會哭。
2歲寶寶的表現:
2歲的時候,寶寶的自我意識萌芽。他們能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知道是他人而不是自己在體驗某種情緒,但是自我中心的認識會給孩子造成困擾。他們在提供幫助時,部分地是為了緩解自己的悲傷,又因為角色采擇能力沒有很好的發展,所以不知道合適的方法是什么。在自己難過的時候,媽媽用心愛的洋娃娃就能哄好寶寶,所以有時寶寶在安慰大人的時候也會用自己的娃娃去哄大人。
3歲寶寶的表現:
3歲的孩子能充分地區分自己和別人,能對他人的感受進行推斷,作出更多的反應。對他人的快樂和悲傷產生移情反應。隨著語言的發展,幼兒不僅能夠通過表情產生移情,而且能通過別人的描述來產生移情,如,看電視、讀故事時對主人公的同情、憎恨等。他們能夠更熟練地用合適的方式來幫助別人。別的小朋友摔倒了,她會給他吹吹,安慰他并說幾聲不痛不哭等。
1~3歲寶寶的情緒體驗寶寶足歲后,由于生活范圍的擴大,生活內容的豐富,對接觸的人和事的體驗也越來越豐富,兒童的基本情緒:喜、怒、哀、樂、懼怕、痛苦、厭惡等逐漸發展起來。到3歲以后,開始出現比較多樣復雜的情緒體驗。對與親近的人交往會產生愉快情緒;受到責備時會產生煩惱、羞愧、懼怕;看到別人受傷產生同情感;受人夸獎產生滿意感。在不正確的教育影響下,也會產生嫉妒、怕生、怕黑、獨霸、小氣等不良情緒為主的體驗。
害怕
兒童害怕的事物一般限于具體環境中的具體事物。1歲后,對突來的巨響、陌生的事物、母親離開身邊等產生害怕。2歲時,懼怕情緒增強,主要是聽覺的,如,車的聲音、雷聲、動物叫聲,在視覺上的恐懼,是龐然大物的出現,卡車的靠近及黑暗。3歲時,視覺上恐懼的事物增加,怕膚色不同或面有皺紋的老人、怕假面具、怕黑暗、怕動物、怕母親或是父親外出,尤其是在夜晚。他們晚上會害怕自己一個人睡,會想床下有沒有什么妖怪,因此會在睡覺前撒嬌,要父母的陪伴。
嫉妒
嫉妒是針對人的情感。大約從一歲半的時候從苦惱中分化出來。往往是由于其他人的出現,而使自己失去了受寵的地位而發生的。在同伴交往中,師生交往中,在多子女家庭中,常因弟妹的出生和某人受表揚,而產生嫉妒情緒。表現為:好撒嬌、好哭、不吃東西、破壞玩具、晚上尿床、精神恍惚、依賴性強、喪失玩耍的興趣等。同時還會伴隨著發怒。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所變化。一般3~4歲之間和青年期是嫉妒情緒出現的高峰期。因為幼兒自我意識強,滿足欲望的要求高,但這時期,滿足欲望遭到挫折的機率又比其他任何時候都多,因此嫉妒情緒的表現也較多。同時,孩子也知道評價自己表現的好壞,也會產生羞愧感。他們會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而做一些搗蛋的事,做一些與平常不同的事。如:碰撞其他的孩子,搶奪玩具等。
巧妙應對孩子的各種情緒
1.社會性需求的及時滿足在孩子1歲后,除了生理滿足外,還要滿足孩子的社會性需要。孩子的活動能力和自我意識都增強了,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和證明自己行的機會。如:獨立行走、自己吃飯、對某件事有自己的判斷等,這時媽媽要做的就是給予堅定的支持和鼓勵,并且在這些事情上還要和孩子多交流,告訴他(她)怎樣做才能做好。同時在對孩子的有些無理要求和欲望,媽媽應該堅定地加以拒絕,同時要解釋清楚,必要時可以配合平時比較有效的懲罰措施。
2.愛心的教育寶寶在這個階段開始產生移情,對他人的情感有了一定的體驗。開始學會同情和安慰別人,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媽媽要抓住這個時機,讓孩子朝著善和美的方向發展。媽媽可以有選擇地給孩子講些故事,并在生活中用自己的行為來說話,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同時還可以利用這個某些機會,糾正寶寶自我為中心的做法和不良的嫉妒及暴躁的情緒。
3.對懼怕情緒的正確指導各個年齡階段懼怕的東西是不同的,在孩子長大的時候還會懼怕更多的東西。有這樣的情緒體驗不是不好,關鍵是怎么去引導這樣的情緒。孩子害怕時,要先給予安撫,可以是身體上的接觸和言語上的安慰。還可以用自己的行為證明他害怕的東西其實并不可怕。然后可以給他一定的解釋。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開闊眼界,多接觸新環境,多和其他人交往,用豐富的環境和生活內容介除他的懼怕情緒。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媽媽給予正確的指導,就可以避免寶寶承受不必要的懼怕了。
4.對待人和事的公平態度孩子嫉妒情緒的產生是很自然的,和他們要欲望滿足有關系。特別是情感上的滿足。爸爸媽媽要注意自己對待人和事的公平態度。如:家里來了其他的小客人的時候,要保持對自己寶寶的關注,不能使孩子產生自己被忽視的想法。因為孩子還不能理解這是禮儀,他只會用自己簡單的好和壞來判斷。所以父母在孩子比較敏感的時候特別不能表現出偏向來。
5.讓孩子適當地發泄寶寶的不良情緒產生時,要幫助他克服,同時也要給予他適當發泄情緒的機會?梢杂棉D移他注意力的方法,用其他的活動來代替。離開引發情緒的源頭,還可以用其它的方式來引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37375.html
相關閱讀:幼兒怎樣交好“大朋友”呢?
美國育兒的四個新觀念
情商培養 假期的必修課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對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孩子容易緊張怎么辦】容易緊張的孩子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