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爭執:孩子的一門必修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情商培養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小朋友之間打打鬧鬧是常有的事情,媽媽不必過于緊張,要幫助寶寶培養正確的態度與處理方式。相信在經歷了數不清的糾紛、爭執的教訓之后,寶寶會逐步適應,有所收獲的。

  獲得心理平衡

  寶寶受到欺負后心里會很不舒服,立即就想討回損失,因此動手,這是一種自衛心理。

  爸爸媽媽要讓寶寶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提醒他不能動手打人,更不能主動去攻擊別人。如果寶寶被別的孩子欺負,可以將他拉開,問問他的感受或替他說出感受,讓他明白爸爸媽媽了解他的心情。接著爸爸媽媽就要做正確的引導,比如說:“他撞了你,你很疼,那你動手打了他,他不也同樣會疼嗎?”

  當個“小紳士” 面對爭執,爸爸媽媽首先應正確評估事情的性質,不要看不得寶寶受委屈、流眼淚。要讓他學會處處謙讓,不為小事斤斤計較,這樣反而會讓他在同伴中獲取信任與好感,贏得更多的友誼。

  學會主動道歉

  一旦發生爭執、糾紛,爸爸媽媽要及時幫助寶寶調整情緒,舒緩緊張、沮喪、憤怒的心情。待他平靜下來,再與他談話,讓他認識到,不管對錯,只要動手就不對。比如,媽媽可以對先動手的寶寶說:“我知道你有委屈,可的確是你先把人家推倒的,這就是你的不對。去跟小朋友道個歉,好嗎?你們還是好朋友!

  制止攻擊行為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打架斗毆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擊行為可追溯到幼兒期。因此,對寶寶在爭執中出現的攻擊行為爸爸媽媽必須堅決制止。不能慫恿寶寶施以拳腳,更不能親自出馬為寶寶討公道。

  在爭執中成長

  爸爸媽媽既不要以“好孩子不哭”,來制止寶寶委屈流淚,也不要用“堅決站在寶寶一邊”來強化他的痛苦與仇恨。壓制和縱容都不可取。

  爭執,是孩子必修的一門功課,是相互學習、相互適應、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徑。由此,寶寶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爸爸媽媽完全可以用豁達的心態看待爭執,引導寶寶在爭執中學會交往,運用智慧解決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89120.html

相關閱讀:情商培養 假期的必修課
美國育兒的四個新觀念
幼兒怎樣交好“大朋友”呢?
【孩子容易緊張怎么辦】容易緊張的孩子怎么辦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對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