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撫養的嬰兒約占嬰兒總出生率的10%左右,他們在睡眠和飲食習慣方面擔當不規律,對新環境很難適應,對環境情緒反應強烈,容易表現出不尋常的緊張反應,如大聲哭叫,暴怒等,是讓爸爸媽媽頭疼的寶寶。對這類難以撫養的寶寶的成因,現在還沒有定論,但父母的撫養方式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寶寶哭鬧不休,脾氣大,比起人家的孩子不是個乖寶寶……如果你的寶寶很難纏,又沒有其他身體上的不適,你會帶寶寶去看心理醫生嗎?相信很多家長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其實嬰兒也存在心理問題。
心理醫生的撫養建議
孩子的心理問題大都來自父母不當的撫養方式。3歲以內的孩子,父母在養育方式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敏感的父母,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因為及時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和解除他的不適或痛苦會給孩子帶來信任感、安全感和被愛感
二、盡量自己帶孩子,不要把孩子完全交給保姆或自己的父母親撫養,因為父愛和母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需品,是任何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
三、要做一個權威民主式的父母,不要做溺愛、忽略和專制式的父母,既要給孩子合理的原則,又要給他無條件的愛,二者缺一不可
四、父母要學一點兒童心理學知識,以使自己能順應孩子的心理規律科學地養育孩子,盡可能地減少或避免因自己的不當養育方式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38808.html
相關閱讀:孩子鬧情緒,父母絕對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情商培養 假期的必修課
幼兒怎樣交好“大朋友”呢?
美國育兒的四個新觀念
【孩子容易緊張怎么辦】容易緊張的孩子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