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五歲(尤其二至四歲)的孩子會出現“說大話”的情況。
對于心智最初開始發育的孩子們來說,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并且還不能很好地把現實與想象中的世界區分開來,所以有時會說一些聽上去非!澳涿睢钡脑。
比如“街上有個小怪獸”、“剛剛花仙子對我說話”、“爺爺說可以吃糖”等等。有些時候,孩子做夢之后,也會說類似的話語。太具有幻想色彩的話語當然不是撒謊,但其他“大話”也并不是謊話,只是孩子心里想著的東西與真實非常難區分。這是他們智力發育的正,F象,因此不要形成“孩子撒謊”的想法。
對于一些比較敏感的孩子來說,或許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因為害怕家長指責而選擇撒謊。
但他們并非故意,而是下意識地轉移責任、不敢承擔,可能是家長們的懲罰或批評對孩子產生了陰影,所以他們選擇撒謊。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就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了,是否對孩子要求過高、懲罰過重?要知道,坦誠相待是良好親子關系最基本的要求,而坦誠相待應該建立在輕松愉快的平等氛圍中,而不是“命令—完成”的等級秩序中。
但是,除了這兩種最為簡單常見的情況外,還有很多孩子會故意撒謊,不管父母怎么做都無法阻止他們,讓家長們十分頭疼。
而且不止撒謊,很多孩子在被揭穿謊言后,還會頂嘴、或是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128101.html
相關閱讀:【孩子容易緊張怎么辦】容易緊張的孩子怎么辦
情商培養 假期的必修課
幼兒怎樣交好“大朋友”呢?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對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美國育兒的四個新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