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森·高普妮克 TED演講:嬰兒在想什么?孩子的日常行為會透露他的想法,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直接決定父母們下一步要如何做。但是,你會不會正好誤解了他的想法,而導致對他執行了錯誤的教導呢?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當我們從成人的視角去看待孩子時,可能正好錯過了孩子真正的想法。
以下是隱藏在《魔法歲月》這本書中孩子心里的小秘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在孩子眼中真正的圖景是怎樣的。
場景一
媽媽給4周大的小喬伊喂奶有些遲了,當媽媽走進小喬伊的房間時,她看到小喬伊雙拳緊握,大哭不止,似乎在抗議媽媽的遲到。
小秘密
他沒有沖母親發脾氣,盡管他見過母親無數次,但他在4周大的時候對人臉的記憶還很差,媽媽所看到的,只是一種由饑餓引起的本能反應,他沒有能力沖母親發火。
心理分析
在嬰兒出生之后的頭兩個月里,很少能看到可以稱之為“心理”的活動。在最初的幾個星期里,嬰兒的活動大多圍繞自己的需求和滿足。他餓極了,所產生的緊張感讓他難以忍受,對飽腹的滿足刻不容緩。
場景二
9-10 個月大的嬰兒趴在地上四處看看,就像是參觀法國沙特爾大教堂的游客一樣,懷著敬畏的心情,全神貫注地研究一把椅子,他就會停下來跟某條椅子腿較勁,感覺它的弧度和光滑,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他一直圍著這把椅子轉。
小秘密
孩子在不知疲倦地進行自己的探索,他陶醉于自己新發現的世界,貪婪地用自己的每個感覺器官去感受這個世界。
心理分析
從嬰兒發現母親是自己之外的另一個人起,他便開始了大量的“學習”。為了做到那些對我們成年人來說很尋常的事情,他要進行數百次的嘗試。
場景三
0-3 個月嬰兒斷斷續續哭了好幾個小時。他在大吃一頓后打了個盹,一小時后就醒了,嗚咽著、煩躁地哭起來,然后尖叫。如果母親抱著他,他可能會平靜一會兒,但很快又開始大哭大喊。媽媽疑惑地想:“他是不是被我寵壞了?這樣大哭只是想得到我的關注?
小秘密
他只是需要吸吮。在這個階段,他的行為仍然被迫切的生理需要所驅使。他表現出來的任何煩躁不安都是因為身體器官的疼痛和不適引起的。
心理分析
嬰兒把吮吸視為一種獨立于饑餓的需要。這種需要大部分時候可以通過吃奶得到滿足,尤其是母乳喂養的嬰兒,因為他們必須在每次吃奶時用力吮吸。
但很多嬰兒即使在吃過奶之后,吮吸的需求仍然沒有得到滿足,這就會使他的嘴里有一種令他難以忍受的緊張感。正是這種緊張感導致了他們的煩躁不安。
場景四
自從被陌生的保姆抱過后,8個月大的卡羅爾就出現了嚴重的睡眠障礙。每晚都會在11點左右大聲哭喊著醒來,不管父母如何安慰她,都不管用。她看起來非?謶,拼命地黏著媽媽。
小秘密
卡羅爾做夢了,在夢中,白天醒著時遇到的可怕經歷一再重復,并且她認為夢里發生的事是真實的。
心理分析
在嬰兒期和童年早期,孩子無法區分夢和現實。他會在夢中會再次體驗到某種焦慮,然后驚恐地哭喊著醒來,這既是對夢的反應,也是對父母的呼喚。
場景五
寶寶進食時把食物弄得一團糟,扔得到處都是。到這頓飯結束時,他的臉上到處都是可怕的綠色和黃色。他的頭發亂蓬蓬地立著,被蘋果醬弄得黏乎乎的,大約有一兩平方米的地板被弄臟了。
小秘密
他渴望去看、觸摸和擺弄東西,對他而言這種渴望如同消除饑餓那樣急迫;對他的智力發展來說,這些就像我們以后要給他的書一樣必不可少。
心理分析
對世界的這種探索出現在語言發展之前,觸摸、擺弄、體驗物體這個過程對于孩子掌握物體的名稱必不可少。寶寶在準備學習某個物體的名稱之前,必須要先通過他的感觀認識這個物體。
場景六
十三四個月大的寶寶坐在便盆椅上,有時能拉出大便,有時不能拉出大便來?匆妺寢尠汛蟊愕惯M馬桶并被水沖走,寶寶大哭起來。
小秘密
孩子因為知道坐在便盆椅上媽媽會高興,才愿意將就坐在那個上面。并且他把大便當成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去重視,還把它當成送給媽媽的禮物。但是,媽媽卻冷漠地把它沖進了下水道,這讓他深受打擊。
心理分析
在兩歲孩子眼里,沖水馬桶又為這種處理方式增添了瘋狂和神秘的色彩。無論我們認為沖水馬桶多么方便和有效,小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
這個張著大口的怪物無法贏得這個年齡孩子的友誼或信任。這個怪物大聲吼叫著吞掉東西,讓它們消失在神秘的深淵里。
場景七
2歲半的大衛要去歐洲旅行,但是聽到父母談論飛機后變得悶悶不樂起來,爸爸問他為什么,他坦白說:“我還不知道自己怎么飛呢!
小秘密
這一切都源于“飛”這個普通動詞被一個小男孩按照字面意義理解了。
心理分析
即便大衛看到飛機起飛的整個過程,他可能也無法把停在地上的大飛機與天上的小飛機聯系起來。這一連串相互關聯的動作呈現出一幅運動畫面,但在兩歲的孩子看來,這不過是一連串互不相干的事情。
由于飛機在一連串的動作中,角度和大小會發生變化,因此大衛無法理解對飛機進行一系列觀察的意義。
場景八
一位兩歲半的小男孩的母親懷孕了,他觀察到媽媽的肚子很大。在媽媽預產期前的一兩個星期,他被告知媽媽的肚子里有一個小寶寶。一天早晨,他在吃早飯時宣布,他要吃掉所有的麥片粥、香蕉,喝光他所有的牛奶,然后他的肚子里也會有個小寶寶。
小秘密
兩歲半的孩子通過觀察自己的身體及其功能,得出吃就能有寶寶這個理論。東西是怎么到肚子里的?通過吃。孩子會以為,如果你不讓它出來,讓它一直待在里面,它就會長成個小寶寶。
心理分析
孩子直到很大的年齡,甚至到了八九歲,還會把自己的身體想象成一個中空的器官,外面包裹著皮膚。在他的想象中,身體就是一個“肚子”,是一個中空的大管子,有時填滿了食物,有時沒有食物。
由于孩子很早就知道如果自己的皮膚擦傷或割破了就會流血,因此,他將自己身體的內部想象成一種容器,里面裝著血液、食物和廢物。
場景九
父母看到孩子居然對著空氣說,那里有一個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還是一只老虎。他們無比憂慮地想:“我的孩子,他是不是得了妄想癥?”
小秘密
通過與看不見的老虎作戰斗,并且讓自己在游戲中戰勝老虎,孩子就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恐懼。
心理分析
當今人們對幻想在幼兒生活中的作用有很大的誤解,假想的玩伴在許多教育者和父母眼中的名聲不太好。人們普遍認為,假想的玩伴意味著“缺乏安全感”和“退縮”。
但實際上,運用想象和想象中的人去解決自身問題的孩子,是在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他能在維持其想象世界的同時,保持與他人和現實世界的有益接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172826.html
相關閱讀:孩子鬧情緒,父母絕對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孩子容易緊張怎么辦】容易緊張的孩子怎么辦
情商培養 假期的必修課
幼兒怎樣交好“大朋友”呢?
美國育兒的四個新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