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已經10歲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不正常的,表現出了對媽媽的過度依戀,即戀母情結。
一般來說,有些孩子在3~6歲的階段會表現出依戀母親,媽媽到哪里孩子也跟到哪里,晚上要跟媽媽一起睡,他們甚至還有些小怪癖,比如摸著媽媽耳朵、頭發甚至隱私部位睡覺,這些都是正,F象。但作為媽媽也不能放任孩子這樣的行為,因為一旦養成習慣會不利于孩子的獨立成長。但孩子6歲后還表現出對母親過度的依戀就要注意了,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正常發展。
日本心理學家兼女作家、三個孩子的母親金盛浦子指出,戀母情結的發生其實有規律可循,如果只考慮家庭的孩子的出生順序以及孩子性別,即戀母情結最易發生在這4類孩子身上:
第一類:如果老大是女孩,老二是男孩,老二的可能性大;
第二類:如果老大是男孩,老二是女孩的話,絕對是老大的可能性大;
第三類:如果是兩姐妹的話,那么大姐的危險更大;
第四類:如果是兩兄弟的話,那么大哥的危險更大。
千萬不要以為只有男孩子才有戀母情結,女孩子也有。當然,上面的只是概率問題,并不絕對,最好還要考慮孩子的性格。
如果你家的孩子這樣被人評價:“這個孩子好乖哦,媽媽說什么都聽,媽媽省力不少呢。”那么這樣的孩子戀母情結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如果人家這樣評價你家孩子:“這孩子太不聽話了,媽媽說什么TA都唱反調,她媽媽肯定要操碎心了”,這類孩子戀母情結的可能性偏低。
最后,綜合孩子的這些因素,即“乖巧性格+男女孩+出生順序”,得出戀母情結的可能性排序:
第1危險:兩兄弟中的大哥
第2危險:兩兄妹的大哥
第3危險:兩姐弟的小弟、兩兄弟的小弟
第4危險:兩姐妹的大姐
第5危險:兩姐妹的小妹
如果你家孩子性格不乖巧,那么參考上面的類別分類。
如果說上面的可能性是3成的話,再加上父親長期缺失,可能性會加大到5成。
如果你家的是獨生子女呢?
不少人以為,獨生子女最容易得戀母情結,但從概率上來說,獨生子女反而屬于低概率。為啥呢?獨生子女的父母由于孩子少,他們往往有讓獨生孩子盡早獨立的意識。即使沒有這樣的意識,因為只有一個孩子,媽媽很快就能脫離大多數時間陪伴孩子、日夜顛倒照顧孩子的狀況回歸正常,該上班的上班,該學習的學習,該跟老公恩愛的恩愛;也因為孩子少,孩子接觸其他家人的機會也多;更因為媽媽的回歸職業軌道或尋求個人發展,孩子也會自己獨立找樂子,比如比較早的對社交的興趣。
當然不排除例外情況,個別很疼愛孩子的全職媽媽,一直難以跟孩子分開,會導致負面后果,或者被保護過度的獨生孩子也可能難以跟媽媽分離而導致戀母情結。
最不可能發生戀母情結的家庭
當家里的兄弟姐妹越多,發生戀母情結的可能性越低。作為一個母親,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家里的孩子越多,單個孩子獲取母親的陪伴也少,發生戀母情結的可能性就會越低。
孩子戀母情結會有什么危害?
如果一個孩子過度依戀母親,童年時期會阻礙孩子跟外界的接觸,包括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上學喜歡哭鬧舍不得離開媽媽,無法跟爸爸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等。當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他們往往也缺乏主見,更愿意聽從媽媽的安排,跟媽媽的關系過于親密,比如每天跟媽媽煲電話粥,甚至帶著媽媽約會,經常拿女友或妻子跟媽媽比較等,不利于正常的婚姻關系的形成,影響婚姻幸福。
如果懷疑孩子有戀母情結,家長該怎么辦?
1、及時跟孩子分房睡
一般來說,孩子3歲后就可以嘗試分房了,如果6歲后還未分房,并且懷疑孩子有戀母情結的話,會讓孩子對媽媽的依戀越來越嚴重。如果家庭沒有條件的,比如房間不夠多,至少也應該與孩子分床睡。如果孩子跟老人睡可以嗎?如果孩子已經超過6歲,6歲的孩子已經進入性萌芽期,尤其不建議繼續跟異性老人睡。
2、跟家人一起照顧孩子
如果有條件,建議媽媽跟家人一起照顧孩子,尤其是當家里的男孩子6歲后,要多跟爸爸接觸培養男孩子的堅韌和剛強的氣質,否則男孩子不僅會模仿了女性的言行舉動,還會導致男孩子對媽媽過多的依戀。相比起男孩子,6歲后的女孩子跟媽媽的關系應該稍微密切但也不能過于親密,否則會阻礙孩子的獨立。
3、減少陪伴孩子的時間
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分離,隨著孩子的長大,媽媽要適當培養孩子的獨立,減少陪伴孩子的時間了,無論上班也好,或是媽媽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也罷,讓孩子有更多的自由發展的時間和機會,鼓勵孩子出外跟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或者參加興趣班等,及時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202948.html
相關閱讀:美國育兒的四個新觀念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對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情商培養 假期的必修課
幼兒怎樣交好“大朋友”呢?
【孩子容易緊張怎么辦】容易緊張的孩子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