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孩子溝通害羞的原因
有時大人們認為很正常的事情,對于孩子來說卻是另外一回事。比如,有些很漂亮的小女孩很不喜歡被大人們親來親去,父母卻認為這是親戚朋友對自己孩子喜愛的一種方式。但是你們想過孩子的感受嗎?如果孩子拒絕接受這種親吻,并不代表他害羞,僅僅是他不喜歡。還有的孩子在家里很活潑,一出門就變得很害羞,這往往是因為面對社交場合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做而產生恐懼的心理。因此,多和孩子交流是很必要的。如果他表現出害羞的行為,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分析孩子是不是真的害羞。
2、鼓勵寶貝發展同伴關系
父母要鼓勵孩子多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和他們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周末可以帶孩子去串門,讓孩子體驗人際交往的開心。為了避免孩子不知道怎么和同伴交流,可以事先在家里陪孩子進行角色訓練,教會孩子同伴交往的一些小技巧,增強孩子的自信。
3 接受孩子的沉默寡言
父母萬萬不可因為孩子在公眾場合表現害羞,覺得沒面子,就批評孩子。作為父母,你要給與孩子強大的安全感,還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4 不要強迫孩子
孩子害羞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這個時候父母就不要硬性地強迫孩子了,而是要積極耐心的引導孩子,采取一種平和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與人交流。有時候,讓一個安靜的孩子跟一個外向的孩子在一起玩耍,說不定就會對他們兩個都有積極的影響。
2 改善害羞內向孩子的方法1、制造與別人互動的情境與機會
要改善孩子的害羞內向,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尤其原來個性就內向的孩子,更不容易改變。家長能做的事,就是制造各種機會與情境,讓孩子必須和其他人互動,例如:客人來訪時送餅干給孩子,可以請孩子先向客人道謝,并當面拆開包裝,再學習分餅干給大家吃,自然與客人互動。
2、周圍的人要給予正向的鼓勵與回匯
家長對于孩子曾經表現害羞與內向行為的事例,最好不要時常掛在嘴上,也不要在家人或友人們面前數落或嘲笑孩子,因為這種態度不但對改善孩子個性沒有幫助,反而會助長孩子的害羞與內向。家長最好能在孩子表現較不害羞時,馬上給予鼓勵贊美,例如:友人來訪送禮,當孩子會道謝,會分餅干給大家吃時,就應該即時贊美孩子,肯定他的行為,這樣下次他一定會更愿意在友人面前分享食物,甚至開口說話。
3、運用故事教導正確的合群觀念
家長可以運用故事、將合群、有禮貌,或和別人和睦相處的故事,用圖畫書、DVD、CD等不同的方式,朗誦或放映給孩子欣賞,當孩子聆聽故事或觀賞故事畫面時,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到影響,知道和別人相處的禮節;如果故事能打動孩子,一定可以在他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以家不要只用口頭說教的方式,那是比較不具效果的方式。
4、教導正確合宜的社會技巧并練習運用
許多孩子害羞內向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并不是天生就害羞內向;所以如果能先教孩子社會技巧,并在幼兒園或家中演練,那么孩子會比較有自信,也就會改善內向的行為。所謂[社會技巧]就是如何與別人相處的技巧,例如:何時打招呼、何時說謝謝、對不起等。
5、慎選幼兒教育機構并與老師保持聯絡
孩子上學前要慎選幼教機構,一般立案的幼兒園或托兒所,通常會聘用有專業素養的幼教老師,他們會用更專業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當家長比較忙碌,或者感受到孩子并不很聽話,也可以拜托幼兒園或托兒所的老師幫忙,他們可以更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并給予正確的教導。家長再多方配合,相信孩子在團體生活中,會慢慢改變害羞與內向的行為。
3 家長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1、尊重寶寶性格,給寶寶留一定的空間
內向的寶寶很容易害羞,這是天生的性格特征決定,但這絕不是一種缺陷。每個寶寶都像天上的星星,有著自己的閃光點。外向的寶寶活潑可愛固然受到更多人的歡迎,但是內向的寶寶做事沉穩冷靜,考慮周全,這同樣也是寶貴的品質。爸爸媽媽要尊重寶寶的個性,給寶寶留有一定的空間,讓寶寶自由發展。
2、杜絕兩種行為
?“給寶寶貼標簽”和“把寶寶推出去”。媽媽帶著寧寧去朋友家做客,別人給她東西她不吃,問她話她也不回答。媽媽覺得挺沒面子,就不停解釋說她太害羞了,媽媽就為寧寧貼上了“害羞”的標簽。寶寶缺乏辨識能力,面對害羞的標簽,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從而變得更加怕生。所以,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當面數落寶寶,給寶寶亂貼標簽。有的父母發現寶寶膽小、羞怯,強行把寶寶推到陌生環境中,認為寶寶多鍛煉就能變得大方勇敢。其實,這種做法只會適得其反,內向的寶寶在新環境中會產生恐懼和焦慮心理,變得更加害羞。這樣的行為仍然是不可取的,爸爸媽媽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寶寶慢慢適應陌生環境。
3、將鼓勵進行到底
沒有寶寶會喜歡孤獨的感覺,他們都有與人交往的愿望。內向害羞的寶寶在嘗試與外界接觸時,常常會小心翼翼,需要得一定的支持。所以,當寶寶和小伙伴打招呼或微笑時,爸爸媽媽要及時鼓勵寶寶的交往行為,增強寶寶的自信心,讓寶寶體驗交往的喜悅。在這種鼓勵下,你會驚喜地發現,寶寶變得越來越勇敢。成長故事《害羞的小米》中,害羞可愛的小米正是在小艾的幫助和鼓勵下,邁過了“害羞”這道門檻,和大家一起開心地放起了風箏。
4、改變自己的教養態度
父母溺愛或嚴厲的教養態度是寶寶形成羞怯性格的重要因素,爸爸媽媽要學會放手,把自由還給寶寶。寶寶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中,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5、帶寶寶走出家門
每天讓寶寶呆在家里,通過和電視機、讀物打交道是學不會與人交往的。爸爸媽媽要帶寶寶走出家門,讓寶寶在與他人的接觸中獲得新鮮的體驗,變得勇敢大方。比如買東西時,可以讓寶寶幫忙詢問商品的位置和價格;鼓勵寶寶參加小區里舉行的各種活動;還可以讓寶寶當小主人,接待來訪的客人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249339.html
相關閱讀:美國育兒的四個新觀念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對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幼兒怎樣交好“大朋友”呢?
情商培養 假期的必修課
【孩子容易緊張怎么辦】容易緊張的孩子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