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跟我說,他的兒子總是爭強好勝,并且在取得勝利之后喜歡逞威風。媽媽希望孩子能更友善、并且坦然的面對輸贏。
男孩天生具有競爭的動力。參與競爭、成為最好的這種需要推動著他們去學習和訓練新的技能。
三歲之前,男孩被困在一個很小的范圍里,幾乎只限于母親的關注。慢慢地,隨著大腦的發展,他開始擴大自己的活動范圍,并且注意到其他孩子。男孩在三到五歲的年紀喜歡做的很多事情都會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在意誰做的更好、誰知道的多、誰跑得快、秋千蕩得高,獲勝的一方很可能還會吹牛皮。
我跟那位有困惑的媽媽說:她兒子這種狀態并不反常,這是他感覺自己可以控制周圍環境的方式。此外,他可以用這種方法去探索力量,幾乎所有的男孩都沉迷其中。可以不必限制孩子,除非情況失去控制,引起了打斗或情緒的嚴重崩潰。
在男孩子們和其他孩子玩之前,他們會在家里玩一些最基本的游戲,比如他們會玩“連接猴”,還會炫耀能連起來幾只猴子,他們每次都想連上更多的猴子,并希望從他人那里得到認可。他們會模擬汽車比賽,駕駛著兩輛小汽車在想象的賽道上你追我趕。在這個游戲中,男孩要控制比賽結果,給兩車分出勝負。孩子先在家里培養做這類游戲的能力很重要,可以為他在準備出去和別人玩、體驗真正的競爭之前建立自尊。
兩歲半到三歲: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在做游戲的時候還不能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遵守游戲規則,按照次序輪流去玩。在那么小的年紀,男孩最感興趣的是控制和表現能力。沒有必要要求這么大的男孩現在就學習等待輪到他,或坦然面對失敗,不管他做什么,就讓他在幼年的時候體味一下成功吧。
三到四歲:這個時候,男孩可以玩一些簡單的棋盤游戲。不過家長們要明白,這些孩子會設法去作弊。他們加塞、跳過其他棋子,這樣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最后每次都是他們贏。這不算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就讓他們作弊吧。相反地,這是一件好事,可以讓孩子從勝利中獲得自尊。以后他們還有很多時間去學習嚴格的規定和遵守秩序。關鍵的是:在最年幼的時候,他們在獲得控制的能力,在享受快樂,和別人一起度過一段美好時光。
四到六歲:當男孩到了四到六歲,他們開始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游戲。游戲把一些條件強加在他們想要成為最強的、最棒的這一次無止境的欲望中。為了能加入游戲,他必須要知道如何遵守規則,如何和大家互相謙讓。在男孩大腦發育到這個水平上之后,他們才開始明白,為了讓游戲能夠順利進行,游戲的規則必須始終保持不變。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你的兒子會一直遵守這些規則,他們是科學家,會一遍一遍地檢驗那些規則。
關于游戲規則
我經常向家長們強調,最開始不要花太多時間去解釋那些規則,而是和孩子玩規則最簡單的游戲,或者是把規則修改到孩子能理解的水平。比如有一位媽媽,把兩個人 的游戲改為讓孩子一個人扮演所有的玩家。這樣,孩子可以控制比賽結果,在游戲過程中,他還會配上大段的解說,他成了規則的主人。
當男孩子們開始使用在棋盤游戲中需要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辨別能力的時候,讓他們控制游戲實際上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解脫。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棋盤游戲和孩子之前玩的那些出于本能的、通常是身體上處于動態和探索性的游戲不同:這類游戲要在一個平板上玩,不能無拘無束的動來動去,而是安靜的坐著;他們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棋子或者卡片上;他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然地做動作,而是要加入到一個模式當中,那就意味著他們要按次序輪流玩,并且要關注其他玩家的動態。
如果一個男孩具備了以上這些能力,則表明他們在社交和成長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飛躍。如果一些游戲的規則太過復雜,家長們可以將規則劃分為幾個層次,讓孩子隨著 時間的推移慢慢掌握。如果他們不能準確地把握規則,不用擔心,這需要時間。記。河螒驊撌浅錆M樂趣的,孩子享受到這個過程,才會一直玩下去,并將在今后的游戲中很舒服地遵守那些規則。
如何面對輸贏
有很多家長覺得他們的兒子不夠成熟,不能很好的玩游戲。他們擔心孩子長大后會變成騙子或缺乏毅力者,因為他們不能大大方方地贏??更別說輸了!而且游戲中他們還經常情緒失控發脾氣,還會總為一些傻事沒完沒了地爭來爭去。
游戲其實是非常復雜的微型社交情景。很多男孩需要通過它來學習日后在學校和人際交往中所需的各種類型技能。
讓一個男孩在剛剛開始玩棋盤類游戲時先贏幾次是個不錯的主意。四五歲的孩子還不是一個有風度的失敗者,我經常建議家長們讓孩子再贏幾個月,或贏的次數比輸的次數多。要讓他們贏,讓他們心滿意足,且務必在最后一次讓他贏。因為在跟同齡人一起玩時,沒人會讓著他,他只能承受游戲的結果。當他們和父母玩的時候,讓他控制局面的時間更長一點。等長大后,他就會想讓游戲更具挑戰性,那就意味著他可以偶爾冒險輸一次了。
當一個男孩真的贏了的時候,他就會知道做勝利者是什么樣的。男孩們必須在嘗到失敗的滋味之前先體會到勝利的感覺。
我曾遇到過一個叫艾倫的小男孩,我們玩游戲的時候,顯然艾倫不是一個優雅的勝利者。每次他贏了都會把拳頭舉到空中并大喊:“我贏啦!我贏啦!”然后圍著屋子舞蹈。而我做了什么呢?我給他示范一個好的失敗者是什么樣子。我稱贊他的技術,并承認輸了的滋味很不好受。過了幾個星期,我找了一個機會告訴他,他那段象征勝利的舞蹈帶給我的感受是什么,但是如果我訓斥他不應該幸災樂禍,那結果是不一樣的。我說:“就像我為你高興一樣,當你像那樣在我周圍跳來跳去得時候,我有些為自己難過,我在考慮,是不是還應該再玩一次!蔽覍Π瑐愖隽藘杉拢旱谝唬医o他機會讓他控制游戲局面,讓他做最好的。第二,他會了解到他失敗之后的感受,就是他贏了以后,對方的感受。這樣可以幫助他建立和別人之間的換位思維。
家長的另一個選擇是讓孩子自己去和挫折斗爭,只是簡單地對他說:“這以前也在我身上發生過,當時我也很難過!本屯A粼谀且豢,就和他呆在一起,不要努力去改變。當孩子在處理他的失落情緒時,一些簡單的、鼓勵的話語就是他所需要的一切。
游戲中的作弊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游戲中作弊獲勝是一種欺騙性行為,是品質問題。這的確是,但在這個年齡不算。
合作與讓步、捉弄和試著勝過你的朋友,是男孩??甚至是男人游戲的一部分。在孩子弄清楚欺騙是不對的之前,要讓他明白欺騙是很容易被識破的。但不要直接的揭發,可以這樣說:“大衛,我是不是看到我的一些棋子神秘消失啦?哦~我的一個國王在你的手里,怪不得你一直贏!蔽覀兊哪康氖亲屗庾R到我們是會發現的。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直接告訴他如果改變規則或者作弊,那么我退出游戲,同樣也不是訓斥,而是可以這樣問他:“我從來沒有贏的機會,這樣公平嗎?如果我用作弊的方式贏了你,你是什么感覺?”孩子想玩游戲的愿望最終會戰勝他去作弊的欲望。
有家長說:“他們不能讓兒子去欺騙,要是他一直都想贏,那以后如何與別人相處呢?”我提醒他們:孩子在現在和將來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而且當他贏了的時候,他從游戲中學到的不僅僅是勝利。
當他決定再玩一次,并且是公平的玩的時候,用不著被訓斥就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他會注意到大人的暗示、肢體語言、說話的語調,如果他以后跟其他同齡人玩,他也學會了要注意到這些。
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逐漸發展和他對這個世界越來越了解,對人們應對復雜情況的方法知道的越來越多,他對待游戲的態度會以驚人的方式發生轉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317741.html
相關閱讀:幼兒怎樣交好“大朋友”呢?
美國育兒的四個新觀念
【孩子容易緊張怎么辦】容易緊張的孩子怎么辦
情商培養 假期的必修課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對的不能做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