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媽媽向我討教如何安排孩子的三餐飲食,問我每天都給外孫銘銘做什么吃。說實在的,自從添加輔食以來,尤其是1歲以后,我從來不給銘銘買面包、蛋糕、蛋撻、餅干、火腿腸、冰棍、冰激凌吃,更別提各種飲料了。我倒不是在乎這些食品太涼易傷脾胃,主要是因為這些食品含有大量反營養物質。
反營養物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是指食物生產、加工過程中殘留或加入的一些物質。如果這些物質的攝入量高,不僅妨礙營養吸收,而且增加慢性病的危險,降低人類的壽命。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反營養物質很多,例如食品添加劑、環境污染物、抗生素、食物中的殺蟲劑、汽車尾氣和粉塵中的鉛、鎘等重金屬污染物等。
隨著食品工業的不斷發達,食品添加劑在加工的食品中幾乎無處不在,正如中國質量監控網上所述:
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含氫化植物油配料的食品,特別是焙烤食品、油炸食品和甜點、冷飲、奶茶當中。它們是一類異常的脂肪酸,會干擾體內正常的脂肪酸平衡,增加肥胖、心臟病、糖尿病、老年癡呆和兒童神經系統發育障礙的危險。
磷酸鹽:存在于多種甜飲料、加工肉制品、淀粉制品等當中,會嚴重干擾鈣、鎂、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增大骨質疏松和貧血的危險。
鋁:主要存在于煎炸食品、膨化食品等淀粉制品當中,過多的鋁會妨礙多種礦物質的吸收,抑制免疫系統,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和大腦組織的損傷,抑制骨骼發育。
合成色素:存在于各種糖果、冰激凌、冰棍、果凍等當中。部分合成色素能與多種礦物質如鋅、鉻等形成人體難以吸收的物質,從而加劇微量元素的缺乏。
如果按照國家規定正確使用這些食品添加劑,單一吃某種工廠生產的食品,可能對人體危害不大,但是就怕一次吃多種加工食品,或者長期吃,那么累加起來進入機體反營養食物的量,就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損傷。尤其對嬰幼兒來說,肝臟和腎臟還發育不成熟,這些反營養食品不能很好地在肝臟中解毒、通過腎臟排毒,大量蓄積在體內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甚至神經系統發育,造成孩子個子矮小和智力落后。
我并不反對使用食品添加劑,因為我們的生活確實離不開這些添加劑,例如蒸饅頭時使用的發酵粉和小蘇打粉。但是一定要正確使用,盡量選擇天然的食品添加劑,少選人工合成的。尤其對于嬰幼兒來說,更應該杜絕使用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劑。
我一貫主張“讓孩子的飲食回歸到媽媽做的飯菜去”。銘銘吃的酸奶是我用酸奶機制作的;面包是我用面包機做的;豆漿、紫米糊、玉米汁、南瓜汁是我用豆漿機做的;我買的面粉是沒有任何添加劑的標準粉(內含有15%的麥麩);鹵肉是我自己鹵制的;全家吃的面條都是我用小壓面機壓制的。有人可能認為我退休了有工夫做,其實不是,我每天的工作也很多,包括上網解答問題,完成雜志社約稿,每年還要有一套書出版,到全國各地講課。如果我外出講課,負責生活的阿姨就完全接管下來我已安排好的銘銘的飲食。其實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的家長,就能熟能生巧而毫不費力氣地全部搞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44542.html
相關閱讀:如何喝水有利寶寶健康
營養師教媽媽們把剩粽子變成美食
幼兒冬季飲食護理
寶寶九月防秋燥的理想菜
蔥根能通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