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階段里,寶寶逐步有了自我意識。他對別人的情緒與自我情緒的認知產生了初步理解。因此,他常常會通過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來調節自我情緒。例如:寶寶因為晚餐前媽媽不給他吃餅干而哭鬧,他會一邊觀察媽媽的反應,一邊從硬地板上爬起來,坐到軟地毯上哭鬧,繼續觀察媽媽的反應?梢哉f,媽媽的反應是決定他哭泣時間與程度的主要因素。
小貼士
•當寶寶夸大情緒時,媽媽爸爸冷靜、理性的態度實際上能幫助寶寶學會抑制自己的憤怒情緒。
•媽媽爸爸可以通過和寶寶一起看兒童圖畫書或游戲等形式,幫助寶寶學習情緒表達的社會規則。例如:通過在兒童故事中為人物添加“快樂的臉”與“生氣的臉”來了解為什么寶寶會不開心;為什么媽媽爸爸會生氣;為什么媽媽爸爸和寶寶會一起開心。
24-36個月
2歲以后,寶寶能從關注自己的情緒拓展到關心他人的情緒。他人的積極與消極情緒都能起到控制寶寶憤怒情緒的作用。例如寶寶也開始在看見家人不愉快的時候,試圖去安慰別人,又如看見媽媽不開心,就乖乖地去一邊自己玩玩具,不再為媽媽添亂。
小貼士
•媽媽爸爸更加需要以相對平等的方式來理解寶寶的憂傷與憤怒。例如:寶寶和小伙伴因為爭搶玩具生氣了,媽媽爸爸雖然不需要即時干涉,但可以通過和寶寶談話,請他說出感受以及快樂的游戲等來幫助寶寶緩解不悅。
•與寶寶約定幾種表達或發泄不開心的特殊形式。例如:如果寶寶或者媽媽爸爸不開心,可以去捶打沙發墊子;到陽臺上對著綠色的植物把不高興的事情說出來,或者告訴自己最喜歡的玩具自己不開心的事情等。
•豁達的媽媽爸爸是寶寶學會控制憤怒情緒的最好榜樣。日常生活中,媽媽爸爸常常用玩笑來化解爭吵與沖突,寶寶會認識到不開心原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98356.html
相關閱讀:美國育兒的四個新觀念
【孩子容易緊張怎么辦】容易緊張的孩子怎么辦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對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幼兒怎樣交好“大朋友”呢?
情商培養 假期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