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計1:釋放——“如果你很傷心,就大聲地哭吧。”
情境:
媽媽和冬冬一起散步,冬冬不小心摔了一跤。扶起冬冬,看看他通紅的小臉,媽媽判斷他肯定摔得很疼。媽媽沒有呵斥他“你為什么不小心一點”,也沒有說 “勇敢點,男子漢不哭的”。而是蹲下來,摸摸孩子摔疼的地方,對他說:“如果你覺得很疼,就趴在媽媽身上大聲哭吧。”說完,媽媽把冬冬摟在自己的懷里。奇怪的是,冬冬的哭聲很快就止住了。媽媽為冬冬拭去淚水,問他:“現在還疼嗎?”冬冬搖搖頭,主動拉起媽媽的手,說:“媽媽,走吧,我已經不疼了。”
分析:
○ 孩子的傷痛,不是一句“勇敢”就能夠很快緩解的。相反,如果你告訴孩子“想哭就哭吧”,你對他的感受的認可和寬容讓孩子獲得了安慰,“媽媽知道我很痛,媽媽是關心我的”,于是,疼痛似乎變得可以忍受了。
○ 類似的情況還有:養的小金魚死了,孩子很傷心;奶奶要回老家了,孩子很不舍;因天氣原因,去踏青的計劃臨時取消了,孩子很失望等等,不妨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因為……很難過,想哭就哭吧。孩子的情緒需要得到適當的釋放。
妙計2:感受——“哭的時候你覺得舒服嗎?”
情境:
熙熙是班上最小的孩子,剛入園的一段時間里,她總是坐在椅子上哭。老師的安慰往往適得其反,會讓她哭得更厲害,甚至哭到嘔吐。
這一次,老師什么也沒有說。
等到熙熙心情平靜后,老師問:“剛才哭的時候覺得舒服嗎?”
熙熙說:“不舒服”。
老師繼續追問:“哪里不舒服?”
熙熙答:“我想吐。”
教師順勢引導:“既然哭讓自己不舒服,那就要告訴自己不要哭。去和小朋友玩一會兒,你就不會再想媽媽了。”
熙熙看著老師,笑了。
分析:
○ 如果你的安慰反而讓孩子更加委屈和傷心,那就等一等,等孩子情緒平穩一些時,再作引導。
○ 讓孩子說說哭泣時身體的感覺,認識到哭得厲害會讓自己很不舒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17645.html
相關閱讀:情商培養 假期的必修課
美國育兒的四個新觀念
【孩子容易緊張怎么辦】容易緊張的孩子怎么辦
幼兒怎樣交好“大朋友”呢?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對的不能做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