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把孩子帶入異性公廁,這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但這是對孩子人際關系界限觀念的忽略。據調查60%的家長不刻意選擇符合孩子性別的衣物,80%的家長會帶孩子進入異性公廁。
據了解,我們現在的幼兒園男女兒童不分廁,主要理由是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大部分對性別不是很關心,“中性”處理比較好,也就是說教師不要從性別來把孩子分類。有的幼兒園實行大班兒童分時間上廁所,男孩子先上,女孩子后上,這也可以。
大人們可能不了解,在這樣特定的場所,孩子會感覺不舒服。
當然,有很多客觀原因。比如媽媽帶著兒子外出,這時安全就是第一要素了。但希望家長們能做到,在孩子4歲以前,盡量減少帶孩子進入異性廁所或更衣室。
4歲之后,就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避免帶孩子進入異性公廁了。獨立性較強的孩子,可讓孩子自己去廁所,當然前提是必須告訴注意事項,怎樣保護自己等。
家長的觀念很重要,首先不管孩子多大,都應把他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在計劃任何一項活動的時候要考慮各方面問題,包括外出前想想上廁所的問題怎么解決。同時,家長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家長的說教不要刻意,一下子給孩子那么多概念,他不可能明白,只要家長親自去做就可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70846.html
相關閱讀:幼兒怎樣交好“大朋友”呢?
【孩子容易緊張怎么辦】容易緊張的孩子怎么辦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對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情商培養 假期的必修課
美國育兒的四個新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