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內容:
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教材分析:
本目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發,是上一節內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別國家機關、團體組織、公民個人三個層次上介紹了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一些真實案例的分析,深刻認識“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強法治觀念;通過對憲法是最高行為準則的正確理解和認識,感受到憲法具有的最大權威,樹立憲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觀念。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意識到公民的基本義務是公民必須承擔的責任,初步培養承擔依法治國的歷史責任感。
能力:結合憲法和法律的有關原則和規范,具備基本的辨別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或公民個人行為是否違憲違法的能力;通過對相關案例的分析,認識到任何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不能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權。
知識: 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最高的行為準則。
重難點、
重點:憲法是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
難點: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的最高行為準則
學習過程:
環節一、新導入 初步感悟
今天,我們要進一步探究憲法的相關問題。了解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在“治國安邦”方面的具體體現--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環節二、自主探究 全面理解
學習任務、閱讀教材P87---P91頁。思考: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的表現?
(1)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誰?人民通過什么方式管理國家的?
(2)各級政府法院檢察院分別行使哪些國家權力?
(3)憲法作為最高行為準則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規定體現在哪些方面?
(4)我國有哪些社會團體和組織?其中,處于地位的是哪個?
(5)中國共產黨應該如何模范的遵守憲法?
(6)為什么要讓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7)憲法的尊嚴和權威關系到國家命運、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我國每個公民都要增強 ,樹立 ,大力宣傳 在國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作為青少年應該如何遵守憲法?
環節三、思維互動 解難釋疑
1、師生互動,組間交流,解決自學中個人和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2、我們一起分析判斷:
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是行政與司法合一,政府凌駕于法律之上。在這種政治化社會中,“人治”代替“法治”人存政舉,政府是全能的,具有巨大的權威,相對于民間社會說,力量過于強大,因此權大于法。
環節四、知識整合 系統小結
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的最高行為準則(體現?)
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憲法是一切團體和組織的最高行為準則
憲法是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如何遵守憲法?)
環節五:夯實基礎 及時反饋
1.胡錦濤在紀念我國現行憲法頒布20周年大會的中指出,必須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的權威,這是因為
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②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③憲法確認公民的一切權利 ④憲法是治國安幫的總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行為準則是 。
A.中國共產黨黨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黨中央的決定和決議D、胡錦濤的
3.對我們中學生說,樹立法制意識首先應該樹立 。
A.義務教育法的意識B、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識C、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意識D憲法意識
環節六、能力生成 鞏固提高
一: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明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憲法地位,明確了推動“三個明”協調發展的偉大任務,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內容,強調了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等一些內容。
二:某班同學為了掌握人們對憲法的了解情況,在一社區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憲法基本知識問卷統計表
調查對象青少年中年老年
調查人數404040
是否知道憲法是363936
否414
是否接受過憲法知識教育是353224
否5816
是否了解憲法的地位作用是282620
否121420
是否了解憲法的主要內容是121326
否282714
是否知道用憲法維權是101224
否302816
材料三: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程,是保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法制基礎。實踐證明,現行憲法是一部符合國情的好憲法,在國家經濟、政治、化和社會生活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請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過的知識,設計一個以宣傳憲法為主要內容的主題班會請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過的知識,設計一個以宣傳憲法為主要內容的主題班會。
1.班會的主題( 要求:緊密聯系材料和教材知識,中心明確。)
2.班會的目的( 要求:圍繞主題進行。)
3.班會的步驟( 要求:緊扣主題,步驟清楚,形式活潑。)
4.言提綱( 要求:結合材料和教材知識,觀點正確,層次分明,簡明扼要。)
環節七:教學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42881.html
相關閱讀:開放的胸懷
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教案
第九課 一步之遙 教案
《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