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第八課第二框 不同身份有不同責任
課型:新授
設計
設計
思路
通過師生雙邊活動,讓學生在研究交流中經歷未知知識點的發現,感悟探究合作的方法,從而建構不同身份有不同責任相關的知識體系,達到提升學習能力的目的。
教
學
目
標
知識
和
技能
知道責任是無可逃避的,了解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明確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
過程
與
方法
以學生小組活動為主,交流合作,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確立完美人格必須承擔相應社會角色的責任意識,做一個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人。
重點
難點
重點
社會角色不同責任不同
難點
責任的來源
準備
教學案例收集
教學過程提要
教 學 環 節
個人復備
一、
復習
舊知
引入
新課
材料:在京滬高速江都段一輛開住上海的長途汽車上,一位孕婦正發出痛苦的呻吟聲,肚里的孩子快要出生了。車上都是旅客,人多又沒有必要的醫療設施,如得不到醫生的救助,孕婦和孩子都將面臨生命的危險,情況萬分緊急。好心的乘客急忙撥打120急救電話,急救中心一邊安排急救小組通過緊急通道前住急救。一邊讓汽車?康街付ǖ攸c等待救護。高速路上車輛很多,但大多紛紛讓道.(保證了救護車快速地到達長途汽車,在大家的共同幫助下,醫護人員將孕婦抬上救護車送往醫院。醫院里的護士也已做好各種準備,早早地就在急救室外等待救護車的到來.車輛一到,就將孕婦送往搶救室。從撥打急救電話到孕婦和孩子部平平安安出生僅用了一個半小時。事后醫生介紹,如果再遲一點,孕婦和孩子的生命就會出現危險。
師:是什么讓這位孕婦和孩子保住了生命?
(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盡心盡職,節約了時間,挽救了生命。)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社會里,能享受著幸福生活.離不開大家的盡心盡職。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不同身份有不同責任”。
二、
講授
新課
(新知
探究)
一、每個人都擔當一定的社會角色
社會關系是在生產勞動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各種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的最小細胞,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有著不同的社會責任。
活動一: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公民
社會角色
承擔的責任
列舉代表人物事例
科學家
科技創新
國家科技獎得主??袁隆平、王選
醫生
救死扶傷,治療疾病,恢復健康
白衣天使??吳登云
教師
教書育人
英雄教師??殷雪梅
水電工
水電維修,保障生活
全國勞模??徐虎
公交售票員
乘車文明,服務順心
全國勞模??李素麗
解放軍
維護國家、社會安全
?招l士??王偉
活動二:小試鋒芒,完成課本第93頁“探究”。
職業(社會角色):
承擔主要社會責任的依據:
1)法規依據:
2)職業道德要求:
3)社會希冀:
4)國情實際:
小結:我們的社會正是有許許多多負責任的人存在,才保證了我們擁有和平的世界、發展的社會、幸福的生活。
二、社會角色不同責任不同
社會是多樣的、復雜的。一個人因分工不同,身份不同而具有多種社會身份,每一種社會身份都要求他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合作完成下表:
身份 責任
身為子女 要孝順、贍養老人
家庭 配偶關系 互相幫扶、體諒
身為父母 關心、撫養后代
普通職工 完成自己的工作
家長 單位
管理干部 管理、協調工作
社會 - 公民 熱愛祖國,做個好公民
三、責任來自于社會道德、習俗及法律等方面的要求
社會道德要求我們具有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符合道德的要求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工作敬業、尊老愛幼、待人友善、樂干助人;法律要求我們遵紀守法,履行法定義務。符合法律的要求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保守國家秘密、維護民族團結、依法服兵役、依法納稅等。有些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如:做人要誠信、保護環境、減少噪音、節約資源。
活動三:身體力行
作為一名中學生,請根據自己的社會角色,繪制自己的責任圖。
我是中國公民應承擔的責任:
我是社區的居民應承擔的責任:
我是父母的子女應承擔的責任:
我是中學生應承擔的責任:
三、
拓展
延伸
材料:保護環境
據統計,我國約有36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威脅,40年來因水土流失造成耕地減少267萬公頃。每年由于植被破壞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我國北方地區每年都要刮數起“沙塵暴”,嚴重影響了北方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據統計,這幾年我國每年因風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
師:(1)請問我們應肩負起怎樣的責任?
(2)提出怎樣的倡議?
四、
課堂
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不同身份有不同責任》,通過學習明白了不同的社會角色具有不同的社會責任。知道社會責任來源于社會道德、習慣和法律等方面的要求。在當今社會,責任感已經內化為我們的行為,讓我們共同努力,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揮光與熱。
五、
布置
作業
補充練習有關內容
板書
設計
第八課第二框 不同身份有不同責任
一、每個人都擔當一定的社會角色
二、社會角色不同責任不同
三、責任來自于社會道德、習俗及法律等方面的要求
教
后
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3407.html
相關閱讀:開放的胸懷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教案
第九課 一步之遙 教案
《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