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教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案
[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人格尊嚴和名譽權的內容,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榮譽權;明確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譽權。
能力目標: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夠正確區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嚴權、榮譽權的行為。提高依法維權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譽,維護自己的尊嚴,增強自尊心。
懂得尊重他人,維護他人的名譽。
增強依法維權意識。
教學重難點
人格尊嚴不可辱,維護名譽是我們的權利。
教學過程
材料投影:(《禮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弊g:讀書人寧可死,也不能接受侮辱,形容寧死不屈的節操。)
不食嗟之食
春秋時齊國連年災荒,有個叫黔敖的富戶在路邊設了一個粥攤周濟逃荒的窮人。一天,黔敖看見一個人用袖子蒙著臉,拖著鞋子,沒精打采的走過,就高聲喊道:“喂,吃粥!比颂а劭粗秸f:“我因為不吃嗟之食才落到這樣的地步!闭f完他辭謝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終于餓死在路邊。
教師:看完上述材料,結合本知識談談你如何看待“廉者不受嗟之食”的這種行為?材料說明什么道理?
學生1:人應自立,自己養活自己,人格尊嚴不可辱。
學生2:人格尊嚴比生命還重要,啟示我們做一個有骨氣,有尊嚴的人。
教師:這段材料說明人格尊嚴不可辱。
板書:一、人格尊嚴不可辱
1.什么是人格尊嚴
教師:尊嚴,通常與人格的尊重相聯,以相互間的尊重為前提。尊嚴,是人的一種情感需要,不容冒犯。擁有尊嚴的人,是做人有原則的人,是有骨氣的人。他不因饑餓而食嗟之食,不因位卑而委身于權貴,不因力單而為強暴屈服。維護尊嚴的人,都是自尊心、自信心極強的人。人和動物的區別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
現代社會,法律賦予每個公民人格尊嚴權。任何人都享有作為“人”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與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人格尊嚴權。
板書:2.人格尊嚴權是人格權中的核心權利
人格尊嚴權集中表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我們先學習名譽權。
導讀:P35有關信用審查制的小字資料。
教師:請同學們邊看邊思考,用自己的話談談人格尊嚴權中的名譽對我們有什么好處?
板書:二、維護名譽是我們的權利
學生:名譽就是名聲,材料里是大家對市民信用信譽的評估,名譽越好,貸款越容易等。
教師:信譽是一方面,還有什么?
學生:還可以是品德、才干、聲望等社會評價。
教師:那好,請同學們再看看書,給人的名譽下個定義好嗎?
學生:人的名譽是對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譽等方面的客觀的社會評價。
教師:很好,F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者也對他人進行評價,每個人一生中都處在這種評價中,而且,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如誠實、正直、善良、聰明等等,有了好的名譽,也就有了人的尊嚴,因為名譽集中體現了人格尊嚴。
板書:1.名譽集中體現了人格尊嚴
活動:播放錄音(節選2004感動中國頒獎晚會)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位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而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散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教師:大家猜一猜,他是誰?
學生齊聲:袁隆平
師:談到他,作為中國人我們為之自豪。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袁隆平為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社會給予他客觀公正的評價和良好的名譽。這使他贏得了中國人甚至全球人的尊重。
板書:2.公民享有名譽權的意義
袁隆平同志為什么被大家甚至世界所尊重,你能講講你所知道的他的事跡嗎?
學生答略。
教師:袁隆平每年掌握著幾千萬元科研經費,生活卻極其簡樸,他沒有名車豪宅,沒有海濱別墅,他就與50多名工作人員吃住在基地;刈湓谌齺喪袞|郊荔枝溝警備區農場,沒有水泥公路,一條機耕路彎彎曲曲,坑坑洼洼,在這里沒有職位高低,院士、研究員、博士、研究生一律下田。袁隆平的兒子、兒媳大學、研究生畢業,跟大伙一樣,天天下地,默默工作。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袁隆平具有很好的人品。
教師:是啊,良好名譽首先取決于個人的良好品行和表現。同學們都希望自己有個好名聲,這就取決于我們必須有良好的品行和表現。同學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
但這里又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品行優良者并不總是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請看教材P36-37《大江的委屈》。
討論:
(1)小明侵害大江名譽的行為會產生哪些影響?
學生1:大江很傷心,人格尊嚴被侵犯,而且較委屈。
學生2:周圍同學可能議論指責大江,友誼受損。
學生3:和睦團結的班風受到影響,大家彼此缺乏信任等。
(2)你對同學們的議論有什么看法?
學生1:大偉和小輝的看法不對,小敏說得對,小明的行為既不道德又違法。
學生2:小明應公開道歉,他肯定違法了。
學生3:大江是一個寬容大度的人。小明若知錯改正,可以寬容;若不知錯,大江應該依法維權。
教師:同學們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人格尊嚴分為自尊和他尊兩個層面,人的名譽權受法律保護,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侵害名譽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我們要與侵權行為作斗爭。
板書:3.與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作斗爭
侵害名譽的行為會給個人、集體帶危害。
你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名譽權被侵犯的事例嗎?
學生1:上次同桌的鋼筆不見了,他硬說是我弄丟的,后又說是我偷的。還好最后找著了。
學生2:電視上播過,村長競選過程中,有個候選人到處造謠惑眾,說對手的壞話,被抓了。
教師:侮辱,誹謗等侵害名譽權的行為,輕則違反道德輿論的譴責,重則觸犯法律,承擔民事甚至刑事責任。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教材P39超市事后思考:
1.保安的所作所為錯在哪里?
2.若你是法官,會如何判決?
學生答略。
教師:按照法律規定,唯有司法機關為執行公務,依照法定程序(縣級公安機關簽發的搜查證等)方可對公民身體和住宅進行搜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賦予公民保護自己名譽的權利,一旦有人侵害我們的名譽,我們有權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名譽,同時,我們也一定要做到尊重他人,絕不做有損他人名譽的事。
欣賞:
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墨子
品行是一個人的內在,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
                         ──莎士比亞
不論用什么方法獲得名譽,如果沒有品格扶持,名譽終必歸于毀滅。
                         ──華盛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45333.html

相關閱讀:開放的胸懷
《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第九課 一步之遙 教案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