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七課禮儀展風采教學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七禮儀展風采設計

一、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本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學科義務教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七友好交往禮為先第二框題禮儀展風采。

禮儀展風采這一框題是“新標”“我與他人關系”中交往與溝通部分,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學會人際交流與溝通,是社交禮儀知識的一個落腳點。通過學生前三個單元的學習,初步了解了如何與父母交往、如何與同學、老師交往、如何與不同化背景的人的交往,如何在網絡中與他人交往。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框題概括升華了以往交往體現的道德,并用外在的形式———禮貌禮儀表現出,同時也為下一“講誠信”做好了鋪墊。

在學生社會化過程中,學會與人交往、為人處世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其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是根本。禮儀教育不僅對提高學生明素質,培養明有禮,道德良好的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通過本框題的研究與學習,學生將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講禮儀,講禮儀的重要意義。這些道德問題已經不限于交往的品德與藝術問題,而是涉及做人的根本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框題引導了學生做人的學問,也是本教材乃至全套思想品德教材的重要內容。

新標重點要求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體現,而本框題的重點就是使學生從內心愿意做一個講明講禮儀的人,從而在現實生活中自覺的按照禮儀的要求去做,落腳點是學生的行為。

2、教學對象的分析:我所面臨的學生是天津市西青區中北中學八年級三班的學生。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都是13、14歲的孩子,知識積累與基本素養相對較差。有不少學生對自己要求不嚴格,還不能完全理解禮儀是一個人基本素養的直接體現,更不要說理解更高層次的道德修養了。雖然大部分都能懂得社交禮儀,但大都是跟身邊的人耳濡目染爾學習的。缺乏禮儀知識的全面指導與訓練,同時對禮儀的作用還不甚明確,對禮儀的主動訓練幾乎為零,因此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空間很大,將為他們熱愛禮儀教育,培養自覺訓練自己的禮儀風貌的習慣提供了教育平臺。

3、教學環境分析:本教學的著重點是學生的行為教育,落腳點是行動。通過大量的實例(學生生活中不講禮儀的圖片、視頻等)闡述講禮儀的重要性,還要有學生的展示空間,普通堂教學達不到這樣的要求和效果。采用多媒體教學,能直觀的展現學生上、下不講禮儀的行為,以及不講禮儀帶的影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示教學內容,為教學目標的完成提供了后盾。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禮儀,知道禮儀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并懂得禮儀的作用。

2.能力目標: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并能夠在交往中加以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內心愿意做一個講禮儀的人,并積極展示自己的優雅禮儀。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禮儀、與中學生有關的禮儀規范,并能熟練掌握社交的一般禮節。

教學難點:理解禮儀的道德意義。

四、前準備:

(1)學生:查找和一般社交禮儀相關的資料。

(2)教師:查詢相關材料,制作多媒體。

五、時安排:一時。

六、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

案例分析:小品表演

設計情境:照鏡子

七嘴八舌話禮儀



行為訓練:社交禮儀ABC

練習與作業

知識總結

小結和禮儀歌欣賞

二、板書設計:

禮儀展風采

因禮儀而優雅

社交禮儀ABC

禮儀是明的象征

遵循禮儀要求展現優雅自我

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導入新

----照鏡子

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幾組有關禮儀的照片:講禮儀的和不講禮儀的姿態,包括坐立行三種。

提問:1.這幾組照片中哪些學生的行為是正確的、美的?哪些是不對的、不美的?2.為什么?學生回答之后,教師概括,引出題。

大屏幕顯示:

第七 友好交往禮為先

二、禮儀展風采

從學生身邊、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對于不正確的或不恰當的姿態有更深刻的認識,感受到禮儀無處不在。

活動一:七嘴八舌話禮儀

提問:前三組學生不講禮儀是不是只對他們個人有影響?學生回答:不是。教師繼續提問:還對什么有影響呢?

學生思考:

通過幾組鏡頭看:(大屏幕展示)

1.爭、搶!食堂里學生買飯不排隊!

2.坐在餐椅上的思想者

3高瞻遠矚!

4.校園內隨地亂丟垃圾的現象

學生得出結論:不講禮儀不僅僅影響個人的發展,還對班級、學校、家庭等集體的形象產生影響。

材料:1.美國男子公交車上撒野

2.中國人在外國旅游表現出不講禮儀的行為

思考:

1.這兩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2.給你什么啟示?

(學生小結)禮儀不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明的象征。自覺做到講禮儀,不僅關系我們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關系到周圍的人,關系到我們的集體,甚至關系到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

3.播放天安門升旗儀式的視頻。

通過超級鏈接分層次展示以及圖示,形象直觀,使學生對禮儀的道德意義脈絡更清晰。

教師如果只是口述這些材料,不使用多媒體手段,顯得蒼白無力,不豐富,吸引學生的效果不好。

通過不講禮儀的行為造成的結果,對此種行為產生厭惡。審視自己的行為,和講禮儀的行為加以對比,使學生在心中樹立以后要做一個講禮儀的人的信念。通過觀看天安門升旗儀式,使學生對禮儀的道德意義有更深層次的升華。

活動二:

案例分析

1.學生表演小品《大學生求職》

思考:1.這個大學生為什么沒有被錄用?

2.大學生求職失敗說明了什么問題?

3.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小結)如果我們不講禮儀,就可能傷害別人,也使自己難堪,甚至無法適應現代社會。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身的姿態開始自覺做到講禮儀。

通過分析不講禮儀的行為給自己的發展造成的危害,使學生加深了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按照禮儀的要求去做的信念。談啟示,又能深入學生的心里,使學生提高對自己的禮儀要求,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出發,做到講禮儀,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請同學到講臺上展示自己的坐姿、站姿和行姿,學生點評得出合乎禮儀要求的三種姿態。

教師引導:大學生不講禮儀導致求職失敗,那么我們做事講禮儀能得到什么呢?

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按照禮儀的要求去做,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會使我們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被別人接納。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能展示我們內心的自信、蓬勃的朝氣、振奮的精神,有助于我們強健身體,還能給人以美的感受。發自內心的微笑,體現了我們的真誠、心靈的善美、對人的尊重,拉近了我們與他人的距離。

從體驗和活動中學習如何使自己的姿態更優雅,符合禮儀的要求。

活動三:

社交禮儀ABC

請學生表演做客與待客禮儀、打電話的禮儀、握手的禮儀。

學生自由組合,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表演。每兩組表演一個項目。

學生用前查的資料,進行點評,并說明具體改進的方法。

學生小結:快板《明禮儀班》(前在班中評選出幾位明禮貌的典型人物。)

(小結)社交禮儀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的學習、觀察和思考。只要我們注意日積月累,就一定能夠成為懂禮儀、講禮儀的人。

教師大聲問:同學們愿不愿意做一個講禮儀的人?

學生發自內心回答:愿意!

教師:能不能做到?

學生:能。

從體驗和活動中學習如何使自己的姿態更優雅,符合禮儀的要求,并能幫助不講禮儀的同學進行改正,深化知行統一。

情感升華

活動四:

知識總結

請幾位學生總結本節所學到的知識。

學生總結完,教師大屏幕展示,學生查漏補缺。

學生總結,有助于加深記憶,教師大屏幕展示,理清脈絡,深化知識點。

練習與作業:

1、練習(見)

2、作業:(1)看書掌握對待傳統禮儀的態度。

(2)民族禮儀知多少。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泵褡宀煌,禮儀也就會不同。請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上網、查閱有關書籍等途徑,了解不同民族的禮儀,編制一份禮儀的手抄報。

通過學生自己自學認識到應該科學的對待傳統的禮儀習俗。

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禮儀是教材要求掌握的內容,但上下銜接不緊密,所以留到下探究學習這一內容更自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52209.html

相關閱讀:第九課 一步之遙 教案
《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開放的胸懷
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