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題是物體的運動,而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測量長度和時間!
學情分析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和生活中已接觸過長度的測量,且已在前階段的學習中有了一定的探究和創新能力。
情意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物理學進行探究的興趣。
能力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探究性學習研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
認知目標 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能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知道長度的測量結果由數值和單位組成。
重點難點 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長度的特殊測量。
本課相關要求 能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
過程
一、多媒體演示:
背景音樂:運動員進行曲。
畫面:賽道上,運動員在奔跑;
車道上汽車在奔馳;
煙花在空中綻放;
駿馬在草原上馳騁。
(上述畫面交替播放)
待學生全部進場后,播出畫外音:當你聽到運動一詞時,呈現在腦海中的是什么?是運動員的奔跑?是汽車的奔馳?是煙花的綻放還是駿馬的馳騁?運動員、汽車、煙花、駿馬以及所有運動物體的位置,都在隨時間而變化。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我們首先必須先學會測量長度和時間。
(打出課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二、進入新課:
1.比較課桌的長、寬、高
(指導學生目測,隨機請三位學生說出其目測結果并板書。)
就學生的目測結果進行點評,由點評較自然地同學生進行探究性討論,得出測量就是將待測的量與一個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這個公認的標準就是單位。
指導學生得出:要測量長度,首先要定出長度的標準??長度的單位。
設問:你知道國際單位制嗎?你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嗎?
(按學生的現狀,有部分學生知道什么是國際單位制,也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待學生說出后給以肯定,并把這些規定在屏幕上打出來。)
師生間進行交談:
你知道1米有多少嗎?
你知道還有哪些長度的單位呢?它們間的換算又是怎樣的呢?
肯定學生的回答并將學生的回答板書,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些補充并在屏幕上打出來。
小練習:長度單位的換算
打出:750nm= m; 25km= m;
80mm= m; 98cm= m.
利用多媒體簡單介紹長度階梯(背景音樂二泉映月)
2.提出問題:你知道哪些工具可用來測量長度嗎?
打出多種測量長度的工具,并出示實物,作簡單介紹。
師生一起討論如何用刻度尺來測長度。
利用多媒體演示刻度尺的使用。
(說明:由于實際動手演示只有極少學生能看清,故改成用多媒體演示)
組織學生用準備的刻度尺測物理課本的長和寬。(學生活動)
(板書三位學生的測量結果,并進行點評,需強調數據記錄應記錄數值和所用單位。)
(視學生的操作情況對刻度尺的使用進行回放)
3.出示一把普通刻度尺,提出問題:
你會用這把刻度尺測出物理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嗎?
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然后請學生說出他們的想法,進行規納,并組織學生實踐。
(第一課時完)
三、復習鞏固: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本課所探究的知識,并適時用多媒體進行回放。
四、練習:
1.對本課內容進行歸納小結。
2.如何測出一張紙的厚度?(寫出步驟)
3.給你一張中國地圖,你能測出長江有多長嗎?請說出你的方法并實際測一下。
第二課時
設計與說明 教材通過信息快遞等形式明確了時間的單位,并安排了一個活動讓學生熟悉秒表的使用。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僅按教材去進行教學,學生將無法真正獲得相關的能力;另外考慮到同速度教學的銜接,在本課的教學中決定花較多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能使用秒表和手表測量時間,并通過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用秒表和手表測時間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原因是: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有接觸過秒表的,一開始將不了解秒表的使用;雖然絕大多數學生熟悉手表,但平常只用來觀察時間(時刻),很少有人用來測量一段時間。
教學過程設計
一、長度測量的復習:
1.測量的單位和測量的工具。
(投影儀打出: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欲測球場的長和寬,該選用何種測量長度的工具?
(指導學生討論,教師點評,得出選取皮卷尺來測球場的長和寬較為合理)
(復習過程的時間控制在三分鐘左右)
二、時間的單位及測量時間的工具:
由于所有學生均對時間的意義是了解的,對可以用鐘表來測量時間是知道的,故本內容的教學擬:
1.先用談話法安排學生說出時間的單位有“小時、分、秒”等,然后教師點評,再同長度的單位進行類比,明確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秒。
投影儀打出: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s)。常用的單位還有分(min)和小時(h)等。
1min=60s; 1h=60min=3600s
2.通過提問要求學生說出生活中測量時間的工具,并進行點評(點評中須明確提出用手表測時間的方法。例:某同學在早晨6h55min30s離開家,7h04min15s到校,他在路上花的時間應是8min45s)
3.研究如何利用秒表測量時間
首先指導學生閱讀秒表的使用說明,并仔細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回答:
(投影,由學生填寫好投影中的空格)
大表盤一周量度的時間是 ,分度值是 ;
小表盤一周量度的時間是 ,分度值是 。
指導學生用秒表測出心跳10次所用的時間和15s心跳的次數,并記錄。
(上述活動控制在十五分鐘左右)
三、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到學校球場上和球場旁水泥路面上進行下列活動:
1.用皮卷尺測藍球場的長l,再測出從球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時間t.
對時間測量每組安排四位同學進行,其中兩名學生利用秒表,另外兩名學生用手表。
(由于以往的應試教學,好多學生不太會通過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計算所用的時間,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能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2.在水泥路面上取100m長的一段,安排一名學生以平常的速度騎著自行車過來,測出這名學生通過這100m路程所用的時間。
說明:安排該實踐活動的目的之一是通過活動讓學生熟悉秒表的使用,提高時間的計算能力,故在活動形式的安排上應保證每位學生都有實踐的機會;目的之二是為后面速度的教學作必要的準備。
四、作業布置:
1.歸納你在本課中你學到了什么。
2.利用放學回家的機會測量你從學校到家所花的時間。
3.估測你家和學校相距多遠。
4.利用微機課等機會查找從古至今不同時期人類的計時工具。
五、教后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57689.html
相關閱讀:希望你喜愛物理
第二節 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
體驗科學探究
八年級物理上冊全冊教案(粵教滬科版)
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