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家兄弟姐妹通過協商圓滿解決財產繼承爭議的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①在遺產繼承中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道德
相關鏈接:(見教材P80頁鏈接材料——我國繼承法第15條規定)
②當繼承權受到侵犯時,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情境活動四:(見教材P80頁)
議一議:
面對此情景,15歲的張倩應該怎么辦?請你以一個律師的身份幫助她。
(根據我國憲法、繼承法的規定,張倩依法享有繼承權。面對此情景,張騫應該尋求法律救助,依法維護自己的繼承權;律師應該代張倩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依法維護張倩享有的繼承權,依法判決李某返還屬于張倩應繼承的遺產。)
三、課堂小結(按板書小結本課知識點)
四、作業
(1)什么是法定繼承?什么是遺囑繼承?二者的關系是怎樣的?
(2)案例分析一:(教材P78頁案例)
(3)案例分析二:(見教材P79頁案例)
第七課 擁有財產的權利
第三框 無形的財產
課標要求: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力與義務”部分:“公民合法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
目標
1.態度、情感、價目標:
培養學生尊重規則、尊重權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態度、情感、價值觀。
2.能力目標:
在智力成果權的問題上培養學生基本的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負責地做出選擇。
3.知識目標:
了解有關智力成果權方面的法律知識、基本作用和意義。
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尊重規則、尊重權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態度、情感、價值觀。
2、教學難點
培養在智力成果權的問題上基本的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負責地做出選擇。
教學方法: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1課時。
第三框 無形的財產(總第22課時)
教學環節設計:
一、導入新課
1、材料導入:
材料1:中國商標在海外被搶注
目前中國內地已有15%的企業商標在海外申請注冊時遭搶注,最近內地企業的商標在港澳臺地區也開始頻遭搶注,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國際注冊處工作人員提醒企業,強化商標先行意識、適當構筑防御性注冊以及加強國際市場的監測可以有效規避遭搶注的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超過80個商標在印度尼西亞被搶注,近100個商標在日本被搶注,近200個商標在澳大利亞被搶注。今年6月份,拉芳、舒蕾、雕牌等13個知名日化商標在香港遭搶注;3月份,泉州8個知名鞋業商標被臺灣商人搶注;2月份,泉州有17個知名商標在澳門遭搶注,其中大部分為服裝品牌商標。
比如,五糧液集團正是因為錯過“異議期限”,只好耗時長達15個月,花費數萬元,終于奪回被一韓國人搶注的品牌價值達269億元的“五糧液”商標權利。
五糧液集團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陳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果不奪回自己的商標,我們又將面臨著被訴侵權或退出已有市場的命運!彼表示,“商標的注冊和保護應該成為品牌先行的必要手段,準備拓展國際市場的企業更需對這些炒家們的惡意行為提前防范!
目前內地已有多家企業開始“反搶注”行動,除了五糧液成功在韓國奪回商標外,在香港遭搶注的“滿婷”品牌擁有者九鑫集團已經請了律師并定好基本方案,日前向香港商標總局遞交了異議申請。
而柒牌服飾集團辦公室主任葉林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此次搶注事件使我們意識到在商標保護上的缺陷,我們在國際上的商標注冊已經付諸行動!
材料2:《細節決定成功》一書發現盜版
2004年6月11日,《細節決定成敗》一書在地壇書市發現盜版,當日下午一時左右,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執法大隊進行了查收。
《細節決定成敗》一書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自出版以來,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該書第二版2004年2月出版,為16開本,紅色特種紙內襯,定價24.80元。在書市查收的盜版書為32開本,定價18元,無內襯,印制粗糙,封面顏色黯淡,插圖模糊不清。據新華出版社有關人員說,該書在廣東還有一種盜版,其版式、開本均與原書相同,定價為29?80元,封面無覆膜,全書紙張較薄,印制裝幀質量較差。
教師提問:
這兩個案例反映了我國經濟建設中存在的怎樣嚴重的問題?(知識產權侵權或被侵權)
這就涉及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保護無形財產,保護智力成果權。
2、板書: 第三框 無形的財產
二、講授新課
1、智力成果受法律保護
情境活動一:(見教材P81頁材料)
◎閱讀以上材料,想一想,智力成果有什么價值?
◎什么是智力成果?
板書: 科學技術成就
智力成果(腦力勞動成果) 發明創造
文學藝術作品
相關鏈接(詳見教材P82頁材料)
情境活動二:(見教材P82頁材料)
討論交流:
①介紹自己知道以及喜歡的一些智力成果。
②這些智力成果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教師講述:
智力成果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人們能夠生活得更好,我們需要更多的智力成果出現,我們也就需要對智力成果進行保護,讓更多的人有積極性創造智力成果。
(2)智力成果權受法律保護
什么是智力成果權?
智力成果權也稱知識產權,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以及反不正當競爭中的商業秘密等。
材料3:16歲中學生三項發明引資200萬,換得10%股份當老板
武漢一16歲的在校高中生胡登煌憑借3項發明專利,成為一家注冊資本200萬元的企業的股東。他是武漢地區“學生股東”第一人。他發明的“無壓痕眼鏡架”在寧波市投產。他的另兩項專利“世界筷子”“自潔水龍頭”也進入生產進程。前者在一雙筷子上加三個套環,以固定筷子,讓外國人也能熟練地使用;后者在傳統水龍頭把柄上鉆4個孔,一開水龍頭,把柄便溢水自潔。
3項發明吸引了浙江知名企業寧波天安集團,該集團3個月前投資200萬元成立“天之煌公司”予以開發,胡登煌憑專利技術擁有公司股份10%。
胡登煌的家人說,胡登煌自幼愛好發明,去年3月至今已申請10項專利。
教師提問:
這個16歲中學生當老板的事情,給你什么啟示?(未成年人也能夠享有智力成果權。)
教師提問:
依法保護智力成果權最重要的是要有法可依,說說你所知道的維護智力成果權方面重要法律的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維護智力成果權方面的重要法律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教師講述:
現在我們已經明確了,我們每個人都享有智力成果權,而且為了保護我們的智力成果權,國家先后通過立法來保護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權利。不過,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來維護和保護智力成果權呢?
2、依法保護智力成果權
情境活動三:(見教材P83頁材料)
兒童就不能享有版權嗎?假如你是丁丁,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教師講述:(按教材P83正文講述)
公民創造智力成果沒有年齡的限制,享有知識產權當然也不受年齡限制,國家同樣保護我們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
相關鏈接:(見教材P83頁鏈接材料)
情境活動四:對于盜版光盤該不該賣的觀點(見教材P84頁材料)
①試評述以上觀點,討論對于盜版應持的態度。
②就如何打擊盜版出謀劃策。
教師講述:
保護智力成果權,有賴于公眾的維權意識。作為一個公民,當自己的智力成果權受到侵害時,要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我們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對智力成果的保護,不買盜版、不用盜版,尊重他人的腦力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相關鏈接:(見教材P84頁鏈接材料)
情境活動五:暢所欲言
教師提問:
根據今天所學,以及你對保護智力成果權的理解,在保護智力成果權方面,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課堂小結
四、作業
(1)教材P83頁材料題。
(2)在保護智力成果權方面,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八課 消費者的權益
1、知識目標
⑴了解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消費者的九項權利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項作用。
⑵明確法律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消費者也要履行自己的義務。
2、能力目標
⑴學會運用智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方面的知識,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充分行使消費者的權利。
⑵知道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當我們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要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⑴培養良好的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⑵學會理性消費,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
教學時數:3課時,其中第一框2課時,第二框1課時。
第一框 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
課標要求: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力與義務”部分:“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力與義務”部分:“知道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保護自身合法權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誠信的道德觀,提高對自覺履行義務的重要性的認識,自覺做一個文明的消費者。
2.能力目標:
學會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運用關于消費者的九個基本權利的知識來指導實際消費。
3.知識目標:
知道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理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
教學難點:增強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2課時。
板書設計: 一、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
1、我們都是消費者
生活 消費
共 存
對 立
消費者 經營者
第一課時(總第23課時)
教學過程設置: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請你列舉自己在不同場合都是以什么身份出現的?(學生討論交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經濟生活中,我們還扮演著消費者的角色,從而引出課題——我們都是消費者)
2、板書: 我們都是消費者
二、講授新課
1、我們都是消費者
(1)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消費
情境活動一:議一議
你知道的還有哪些消費?
教師小結: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消費。當我們購買商品或享用服務時,我們便成了消費者。我們選擇、購買商品,等于對市場上的商品及其經營者投票,因而對于經營者來說,顧客就是“上帝”,消費者決定著商品及其經營者能否被認可。
(2)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關系
情境活動二:如此“上帝”(見教材P87頁)
① “顧客就是‘上帝’”,經營者本應尊重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這句話是真是假?
②為什么圖中的廠家和店家如此對待“上帝”?
教師小結:(見教材P87頁)
共 存
板書: 消費者處于不利的地位 經營者處于有利地位
對 立
消費者 經營者
情境活動三:(見教材P88頁)
議一議:上面兩個場景中,消費者處于什么地位?會有何感受?
填一填:(指導學生填寫)
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種類對應現象舉例
1、以假冒偽劣產品欺騙消費者1、
2、欺行霸市,強買強賣2、
3、漠視消費者的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3、
4、在服務領域,經營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日趨嚴重4、
教師講述:
個別經營者對消費者的欺詐、坑害,在使消費者遭受巨大損失的同時,也使消費者覺醒起來,向不法經營者奮起反擊,以維護自身權益,爭取社會公正,于是消費者運動應運而生。
什么是消費者運動呢?
消費者運動,指的是在近、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消費者為爭取社會公正,維護自身權益,不損害消費者利益行為進行斗爭的一種有組織的社會運動。起初,在歐美一些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一些企業無視消費者利益,生產和推銷劣質產品,使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如美國就曾出現過在食品、藥品中加入許多有害物質,損害消費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在這種情況下,廣大消費者逐漸形成共同意識,要與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進行斗爭,維護自身權益;同時也認識到憑個別消費者的力量無法對抗有組織的企業者,必須團結才能產生力量。于是,消費者運動便應運而生。1898年,全世界第一個消費者組織在美國成立。1960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宣告成立。之后,消費者運動更加活躍,消費者運動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社會現象。中國消費者協會于1984年12月26日成立,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使,成為正式會員。
世界性的消費者運動引起了聯合國組織重視。1985年4月9日,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了《保護消費者準則》,敦促各國采取切實措施,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從此消費者運動蓬勃發展。
中國消費者協會會徽及其含義是什么?(出示會徽圖案)
3.15會徽胸章是以雙環形的手為主體,寓意著消費者協會與社會各界共同承擔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責任;以睜大眼睛,表明以消費者協會時刻關注并提供消費信息,監督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以頂部“3.15”字樣,反映保護消費者權益事業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也顯示了中國消費者協會全國各地消費者協會在這一事業中的歷史作用。
會徽為金黃色,象征著中國保護消費者權益事業的輝煌;底部為綠色,象征著這一偉大事業的生機與活力。
相關鏈接:(見教材P88頁)
三、課堂小結(按板書小結本課知識點)
四、作業
材料分析:(1)(見教材P87頁材料);(2)見教材P88頁材料)
第二課時(總第24課時)
教學過程設置:
一、導入新課
1、復習導入:在經營者與消費者關系中,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關系是怎樣的?
2、板書框題: 2、消費者享有的權利
二、講授新課
2、消費者享有的權利
情境活動一:(見教材P89頁)
議一議:
(1)消費者在社會生產過程中處于什么地位?
(2)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有什么意義
(1)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意義
(學生討論回答后朗讀教材第一段)
意義:
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于促進生產的發展,保證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讓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情境活動二:你說我說(見教材P89頁)
消費者應享有哪些權益?讓我們結合自己的經驗來共同探討:
※假藥致人喪命; (危害消費者的人身及財產安全)
※假酒致人中毒 (危害消費者的人身及財產安全)
※劣質剎車器導致車禍 (危害消費者的人身及財產安全)
※劣質熱水瓶爆炸傷人 (危害消費者的人身及財產安全)
議一議:
◎這些商品給消費者帶來什么危害?
◎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要避免對消費者的這些危害,消費者應該享有哪些權利?
(2)消費者享有的權利
①消費者應當享有安全權(學生閱讀,教師強調)
情境活動三:(見教材P90頁)
議一議:
◎買了這樣的商品,我們會有什么感受?
◎要避免糊里糊涂被欺騙的情況發生,消費者應享有射門權利?(對商品真實情況的知悉權)
②消費者應當享有知情權
情境活動四:(見教材P90頁)
議一議:
◎你有過被迫買自己不想買的商品的經歷嗎?當時的感受是什么?
◎要避免這種情況,消費者應享有什么權利?(對商品的自主選擇權)
③消費者應當享有自主選擇權
情境活動五:(見教材P91頁)
議一議:
◎如果買東西或接受服務時被無端的多收錢,你有什么感受?
◎要避免這種不公平交易的發生,消費者應享有什么權利?(消費者應當享有公平交易權)
④消費者應當享有公平交易權
相關鏈接:(見教材P91頁)
(3)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
教師講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基本法律,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① 在眾多具有保護消費者權益內容的法律、法規中,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一部綜合性、專門性的法律,起著核心和統帥的作用。②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國家對消費者進行保護的法律依據。 ③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保護消費者權利依據。在這部法律中明確規定了我國消費者享有的權利。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我國消費者應享有的權利:
①消費者應當享有安全權
②消費者應當享有知情權
③消費者應當享有自主選擇權
④消費者應當享有公平交易權
⑤消費者應當享有依法求償權
⑥消費者應當結社權
⑦消費者應當享有獲得教育權
⑧消費者應當享有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
⑨消費者應當享有監督權
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消費者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承擔相應的義務。
(4)消費者應良此行的義務
(詳見教材P92頁)
三、課堂小結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積極地學法、用法,不僅做一名維護自身權益的消費者,而且做一個現代社會文明的消費者。
四、作業:《資源與學案》P41頁,第十八課練習題。
第二框 維護消費者權益
總第25課時
課標要求: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力與義務”部分:“知道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睂W會運用法律維護作為消費者的權利。
教學目標:
1、情感價值目標
學會理性消費,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培養良好的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能力目標
學會運用智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方面的知識,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當自己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能夠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
3、知識目標
掌握一些消費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知道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后尋求解決的一班途經。
教學時數:1課時授完。
教學過程設置:
一、導入新課
1、情境導入:(見教材P93頁材料)
議一議:
◎如何看待五花八門的有獎促銷活動?
◎你怎樣甄別以下非法的有獎銷售? (學生討論后教師講述)
教師講述:
在現代社會里,影響人們消費行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廣告的宣傳、熟人的推薦、街頭的流行等,在這商品的大千世界里,時常讓我們有種“霧里看花”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要擁有一雙“慧眼”,既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做到有比較、有鑒別的消費,不盲目追隨其它消費者,從而充分行使消費者的權利,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
如何才能做到理性消費呢?
2、板書課題:
練就一雙“慧眼”
二、講授新課:
1、練就一雙“慧眼”
(1)做聰明的消費者
想一想:
①在現代社會,影響人們消費的因素有哪些?
②經營者為了招徠消費者,經常使用哪些“手段”?
③面對種種促銷,消費者應該怎么做?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
小結:
在大千世界里,常讓我們有“霧里看花”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要擁有一雙“慧眼”,即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學會在林林總總的商品信息中進行比較、鑒別,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
情景活動一:(見教材P94頁材料)
議一議:
⊙你最欣賞哪一類型的廣告?說說喜歡它的理由。
⊙你會識別廣告的真偽嗎?
怎樣才能練就一雙“慧眼”成為聰明的消費者呢?這就需要我們掌握消費知識、法律知識。
(2)掌握消費知識、法律知識
練就一雙“慧眼”需要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需要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的知識,有了消費的知識有助于我們做出正確的消費選擇;同時我們還需要掌握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知識。我們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就能自覺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與不法經營者進行斗爭。
情景活動二:(見教材P94頁材料)
議一議:
⊙分析商家打折的種種動機。
⊙面對低價和折扣,你怎樣判斷以決定是否購買?
小結:
只有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我們才能自覺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與不法經營者進行斗爭。
2、維護權益的途徑
情景活動三:(見教材P95頁材料)
議一議:
⊙這個情景反映了什么問題?
⊙患者應該做出什么反應?
教師小結:
當經營者侵犯了我們的合法權益時,消費者要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來使問題得到公正、合法的解決。
(1)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使問題得到解決
情境活動四:(見教材P96頁)
說一說:若遇到下列情況,你會怎么辦?請選出你會采取的行動。
①在飯店吃飯后結帳,帳單上的收費多了十元。服務員解釋說誤寫菜單,用了昂貴的材料烹制,所以價錢貴,并要求你照單付帳。你會
※拒絕付款,找飯店經理理論。
※照單付款,不作任何追討行動。
※照單付款,然后向有關部門投訴。
②你買了一臺電腦,回家后發現機器有毛病,但發票上寫有“貨物售出,恕不退換”的字樣,你會
※自認倒霉,不再追究。
※找商店負責人理論,要求更換或賠償。
※另外購買一臺電腦。
※向消費者協會投訴,要求解決。
(2)消費者維權的途徑
消費者正當合法的維權途徑:
①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②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③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④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采取何種方式維權,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情境活動五:(見教材P96頁材料)
討論交流:
※請給王先生出主意,他該如何維護其合法權益?
三、課堂小結:按板書小結本課知識點。
四、作業:(詳見《資源與學案》
第四單元 我們崇尚公平和正義
第九課 我們崇尚公平
課標要求:
“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中“承擔社會責任”部分:“知道公平有利于社會穩定,樹立公平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正確認識公平問題,公平與社會穩定的關系,公平意識是道德的重要內容。
2、能力目標:
理解公平對社會穩定、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對公平與不公平的種種社會現象的獨立判斷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公平感,理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社會公平對社會穩定和個體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如何看待種種不公平現象。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框 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天平”
第一課時(總第26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
①了解學生在學校生活中遇到的公平與不公平的事例。
②搜集有關社會公平的話題。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板書設計:
一、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天平”
1、眾說紛紜話公平平
(1)對公平的不同理解
(2)人們心目中的公平
2、社會穩定和發展需要公平
(1)失去公平的嚴重后果
(2)公平對社會穩定、個人發展的影響
教學環節設計: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第九課 我們崇尚公平
2、導入語:
自人類社會誕生以來,人們就一直追尋著公平的理想。無數哲人在迷茫中求索著公平的真義,無數志士在行動中展示出崇尚公平的品質。
今天,社會文明高度發展,公平問題更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比如,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教育權的公平問題、農民工待遇及其子弟上學就業的公平問題等等。
那么,什么是公平?如何理解公平?怎樣維護社會公平?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二、講授新課
板書: 一、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天平”
1、眾說紛紜話公平
情景活動一:(見教材P100頁)(指導學生讀圖、思考問題)
說一說:
※ 你認為怎樣做才公平呢?
(1)對公平的不同理解
相關鏈接:(見教材P100頁)
教師贈言:
公平體現著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對權利的尊重、對自身力量的肯定。
情景活動二:(見教材P101頁)
議一議:
※ 你認為李偉受表彰公平嗎?為什么?
※ 你是怎樣理解公平的?
(2)人們心目中的公平
公平是在比較中產生的。
公平是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中華詞典)。即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承擔他應分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的利益。
2、社會穩定和發展需要公平
(1)失去公平的嚴重后果
情境活動三:(見教材P101頁)
議一議:
※ 該公司推銷人員最初跳槽的原因是什么?(分配原則不公平——多勞不多的)
※ 推銷人員后來為什么紛紛提出辭職?公司后來為什么論了套?
(經理不履行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造成分配的不公平,致使公司陷入混亂)
教師贈言:
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生存。一個良好的社會,應該能夠使人們穩定持久地進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實現這一點。公平能帶來社會的穩定,而不公平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會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
(2)公平對社會穩定、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
情境活動四:(見教材P102頁)
議一議:
※ 這兩件事涉及他們的哪些權利?
(第一件事涉及到個人的勞動權利;第二件事涉及到選舉的權利以及批評建議權利。)
※ 這些權利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只有勞動權利的實現,人們生存和發展才有保障,人們才可以通過誠實勞動,得到自己應得的東西,滿足自己的合理期望,從而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選舉權、批評建議權的實現,人們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從而充分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積極性,為鞏固發展政通人和、社會安定的大好局面奠定基礎。)
※ 他們的公平感受會給社會帶來什么影響?
(人們的公平感受,能使整個社會人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從而推動社會的持續發展;人們的公平感受,能使人們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極大地調動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積極性,為鞏固發展政通人和、社會安定的大好局面奠定基礎。)
相關鏈接:(見教材P102頁)
三、課堂小結(略——見板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67280.html
相關閱讀:開放的胸懷
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教案
第九課 一步之遙 教案
《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