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計算器開方
一.學生起點分析
(本課適合有條件使用計算器的學校)
學生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七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了《計算器的使用》,學會了使用計算器進行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運算,掌握了計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學生在七年級上學期已經學過了使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并利用計算器進行了一定的探索活動,積累了一些活動經驗。
二.教材分析
本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二章《實數》第5節,具體內容為:用計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有關混合運算。
三.目標分析
(一)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用計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過程與方法目標
鼓勵學生自己探索計算器的用法,經歷運用計算器探求數學規律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目標
在用計算器探索有關規律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規律性,體驗數學活動 的創造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習興趣。
(二)重點
會用計算器求平方根和立 方根。
(三)教學難點
經歷運用計算器探求數學規律的活動,發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本課設計了六個環節:第一環節:情境引入;第二環節:學習使用計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第三環節:做一做;第四環節:議一議;第五環節:課堂小結;第六環節:作業布置
教學準備:每位學生一個計算器,并按計算器的類型分小組
目的:便于使用相同計算器的學生進行討論,共同學習
第一環節:情境引入
提出問題:你能計算 嗎?
進而明晰:對于小數、分數或一些較大的整數的開方運算,我們可以用計算器來計算。
目的: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學習使用計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內容: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計算器使用說明書,找到關于開方運算的說明,并按說明書上的范例操作,然后與組內成員進行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開方運算要用到鍵 和鍵 。
2.對于開平方運算,按鍵順序為 :
3 .對于開立方運算,按鍵順序為:
4.用計算器計算:
(1) (2) (3) (4) (5)
目的:明確使用計算器進行開方運 算的按鍵順序, 并進行實際操作。
說明:學生在閱讀了各自的計算器使用說明書后,在計算器上嘗試操作,再在小組中交流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便于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用計算器進行開方運算的方法。
學生在小組內自我糾錯,自 我更正,教師需要在教室里巡視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情況,提供相應的幫助。
由于我校計算器是同一型號,授課時可以請學生示范開方運算的按鍵順序,學生能很快掌握。
第三環節:做一做
內容:利用計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結果保留4個有效數字):
(1) (2) (3) (4)
此環節可以開展比一比看誰算得快的活動。
例1 利用計算器比較 和 的大小。
目的:熟悉用計算器進行開方運算。
效果:有了上個環節的鋪墊,此環節操作很順利。
第四環節:議一議
內容:(1)任意找一個你認為很大的正數,利用計算器對它進行開平方運算,對所得結果再進行開平方運算……隨著開方次數的增加,你發現了什么?
(2)改用另一個小于1的正數試一試,看看是否仍有類似 規律。
學生操作后,在小組內討論形成結果,再進行全班交流。
(3)任意找一個非零數,利用計算器對它不斷進行開立方運算,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操作后,在小組內討論形成結果,再進 行全班交流。
目的:熟悉使用計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技能,并在探求數學規律的活動,發展 合情推理的能力。
效果:枯燥的運算,竟然蘊含這規律,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
內容: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使用計算器進行開方 運算,你能敘述如何使用計算器進行開方運算嗎?
目的:回顧使用計算器進行開方運算的步驟。
效果:學生所學知識得以鞏固。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
內容:習題 2.7
五.教學設計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評價 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這一節的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自己閱讀計算器的使用說明書學會操作步驟,所以采用了學生自學、小組內交流的學習方式。
附:板書設計
2.5用計算器開方
一.學習使用計算器求平方根和 立方根
二.做一做
三.議一議(對任一正數一直進行開平方運算會發現什么規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1471.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數學實踐與探索
實數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學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整式的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