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實話實說
導出課題
第二框:
“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
導入:眾說紛言話網絡
【多媒體演示】Flash 短片《網絡生活》,并要求實話實說:
(1)你上網嗎?你在哪里上網?
(2)每周上網時間是多少?
(3)一般上網干什么?是否有網友?你玩什么游戲?
(4)網絡給你帶了什么?
導言:有人戲稱網絡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惡魔”。事實上,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網絡交往確實是利弊并存。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趨利避害,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
投影課題: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
學生觀看短片,感受網絡交往,實話實說對網絡的看法,再次體驗網絡生活。
聽述導言,明確學習內容,并且積極參與到課堂。
讓學生回歸生活,感性體驗。
話題導入,吸引學生迅速進入課堂狀態,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
課堂調查
體驗網害
第一目:學會自我保護
1. 網絡交往對象不可捉摸――提高安全防護意識
活動1:課堂調查PK賽
【多媒體演示】組織班級調查 “你眼中的網絡危害”,讓學生分組匯報課前調查到的網絡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典型事例。
鏈接案例,加強印象:
(1)網友爽約,女孩傷心欲絕服藥自殺;
(2)要錢會見網友被拒絕,一少年揮刀向父親(搜狐網站)
提問:有一網友陌生邀請你見面,見還是不見,為什么?
小結:網絡世界是虛擬的,網絡交往對象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必須提高警惕,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
投影:網絡交往對象不可捉摸――提高安全防護意識。
學生結合課前的調查情況回答,介紹課前調查所得到的網絡交往中遇到的典型例子,分組競賽。
結合案例,歸納網絡危害,討論陌生網友邀請見面,如何應對。
小組討論交流,經驗共享。
讓學生明確網絡信息良莠不齊,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時時提高警惕,筑一道青春防線。
讓學生明確網絡世界是虛擬的,網絡交往中要學會自我保護。
2. 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提高辨別覺察能力
活動2:出謀劃策你能行
【多媒體演示】Flash短片《小萍的求助信》:小萍在上網時遭遇了色情網頁,由于好奇,上網一觀,結果深感不安,同時又由于發現網上購買MP3較為便宜,她很困惑。
出謀劃策1:小萍該怎么辦?
《青春防線》:據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統計,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有70%因受網絡色情暴力內容影響而誘發盜竊、搶劫、Q###J等幾類嚴重犯罪。
出謀劃策2:看了70%這個數據后,請大家想一想,我們該如何為自己筑一道青春防線?
小結:誘惑永遠存在,陷阱就在身邊。作為網絡游客,只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才能免受傷害。
投影: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提高辨別覺察和抗誘惑能力
學生各抒己見,暢想有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可能性,并出謀劃策,提出自己的建議。
面對網絡色情暴力,探討如何筑起一道青春防線。
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經驗共享。
通過閱讀小萍的求助信,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在網絡中會出各種不良信息,提高學生辨別覺察和抵御不良誘惑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發揮成員間的相互教育作用。
小組合作
探究學習
第二目:遵守網絡規則
1.網絡交往要遵守道德
活動3.各抒己見評惡搞
案例一:《網絡惡搞1》:小英雄潘冬子成了一個整日做明星夢并希望掙大錢的拜金主義先鋒;黃繼光摔倒了順便堵了槍眼;董存瑞的死因是被炸藥包的兩面膠粘住了……
合作探究:
1、面對這些以惡搞為趣的網民,如果今天給你一個與他面對面的機會,你想跟他們說些什么?
2、你能列舉網絡中類似的不文明不道德行為嗎?你得出什么啟示?
3、怎樣遵守網絡道德?
(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理解)
小結:人有娛樂的權利,但不能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線,網絡并不是一個可以任你隨意馳騁的地方。
投影:網絡交往要遵守道德
學生積極思考,暢談感受,指出網絡惡搞的危害,明確網絡交往的自由是有限度的。
根據課前調查,列舉網絡中不文明行為,探討網絡道德,做文明的網民。
小組討論交流,經驗共享。
讓學生明確網絡交往的自由是有限度的。上網要受限制、守規則。
讓學生參照、審視自己的行為,以實際行動來維護網絡交往的環境,加強公德意識的培養。
2.網絡交往要遵守法律
案例二:《網絡惡搞2》:孫燕姿歌迷惡搞人民幣,央行稱違法,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第44條的相關規定,最高可罰款5萬元。
合作探究:
1、歌迷是抱著什么心態去惡搞人民幣的?惡搞人民幣會造成什么危害?
2 、歌迷的行為要受法律制裁嗎?為什么?
3、說出你所知道的網上違法犯罪的事例,討論分析其危害。
小結:在公共生活領域,一個法盲的好奇心注定要受到制裁。我們進行網絡交往,要遵紀守法,依法律己、依法辦事。
投影:網絡交往要遵守法律
分析歌迷惡搞心態及嚴重后果,舉出網上違法犯罪的事例,剖析其危害,得出在網絡交往時,要遵守法律。
分組思考,合作學習,經驗共享。
由于學生對新奇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缺乏生活經驗,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旨在讓學生進行自我
教育。
讓學生牢固樹立法不可違的觀念。讓學生在比較中明是非會權衡做選擇。
3、制訂規則,共享網絡
活動4:群策群力編公約
1.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編寫并交流“網絡交往秘笈”,匯編成《班級網絡交往公約》。
2.出示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與同學共勉
總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網絡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自覺遵守網絡規則,從而盡情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
愿青春的你們在E時代閃光,為和諧網絡、和諧社會建設多做貢獻。
第一步: 組員自編規則。
第二步: 小組成員依次展示自編網絡規則。交流后,全組討論、修改規則。
第三步: 成果匯報。小組發言人匯報討論成果。
課后匯編成冊。
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明確自己的權利與義務。
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明確自己的權利與義務,成為文明的網絡交往者。
7.小結與反思
本課收獲:本節課主要通過“實話實說、導出主題;課堂調查、體驗網絡;出謀劃策、趨利避害;各抒己見、點評案例;群策群力、制訂公約”等環節,運用情景教學、課堂調查、案例分析、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等手段和方法,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動活潑的氛圍;運用新課程理念,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貫穿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活動中去;以學生活動、自主發展為落腳點,實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以緊扣生活、精選材料為載體,以學生身邊事例為內容,循循善誘,力求教育無痕;在最后環節,將《網絡交往規則》合訂為《班級網絡公約》,課堂達到高潮,也為課堂知識在課外得以延伸埋好伏筆。
不足之處:因活動較多,時間把握不夠到位;這堂課基本運用的是歸納法,而對歸納得出的結論缺乏演繹,沒有進一步拓展和加深;教學中,由于問題的開放性,學生生活體驗和掌握資料不夠等原因,學生的回答可能較零亂,活動實效性還不夠。今后,不管是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還是主題探究活動課,都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力爭做到全員參與,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活動的實踐者,同時要讓學生事先有思考,過程有總結,達到過程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3752.html
相關閱讀:開放的胸懷
《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教案
第九課 一步之遙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