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十二課第一框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教學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財產所有權、合法財產的含義。理解我國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受法律保護。能夠結合實際,學會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所有權。
2、過程與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討論,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分析能力和聯系實際依法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尤其增強學生依法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意識。
教學重點:財產所有權的法律保護。
教學難點:財產所有權包含的四方面具體內容。
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明確本框的知識要點:
1、什么是財產?在生活中,哪些東西是財產?
2、什么是財產所有權?它包括哪些內容?它們的關系如何?
3、閱讀課文P46—47,填寫下列表格:
含義舉例說明
占有權
使用權
收益權
處分權
4、什么是合法財產?舉例說明。
5、我國通過哪些法律手段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二、組織教學
(一)復習提問:請問第十一課我們學習的是公民在哪一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二)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在第十一課講了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從今天開始,我們講公民在經濟生活中的權利和義務。
(三)師生共同分析課文
一、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1、什么是財產所有權(事例法、討論法、)
(1)、學生例舉事例說明什么是財產。
(2)、播放動畫“張老漢的拖拉機”。
請同學們看圖,結合課本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拖拉機是干什么用的?它是屬于什么物資?
歸納:拖拉機是進行農業生產用的。它屬于生產物資。
2)張老漢將拖拉機買回家,說明拖拉機是張老漢的什么?
歸納:合法財產。
3)張老漢將拖拉機放在自己的家里對嗎?原因是什么?
歸納:對。因為拖拉機是張老漢的合法財產,張老漢有對拖拉機的實際控制權,即占有權。
4)張老漢在對自己的合法財產——拖拉機行使什么權利?
歸納:張老漢在用拖拉機耕地,是行使他對合法財產的使用權。
5)張老漢在農忙時將拖拉機出租,他的做法是否正確?原因是什么?
歸納:張老漢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公民有權用自己的財產取得經濟利益,這是公民對財產的收益權。
6)張老漢將自己的拖拉機出賣是在行使其對什么的權利?
歸納:張老漢在行使其對拖拉機的處分權,是屬于法律上的處分。
7)張老漢有權對拖拉機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原因是什么?
歸納:張老漢對拖拉機擁有財產所有權,我國民法通則第71條規定:“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3)、暢所欲言:請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公民對自己的財產依法享有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
問:你對哪些財產擁有所有權?(過渡)
(4)、(拓展區)你說我說:張先生從國外帶回一架高檔照相機,只用了兩個月,就被13歲的兒子瞞著他,以2000元的價錢賣給了他同學的哥哥。張先生知道后,向買方索要,并欲將2000元錢還給對方,但對方聲稱張的兒子有賣相機的權利,他們之間的買賣行為已生效,不同意還給張先生。
學生分組討論:張先生兒子的買賣行為是否有效?
歸納總結:我國民法通則第11條和第12條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根據這些規定,一般情況下,10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從上述材料看,一個只有13歲的孩子屬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他只能進行簡單的與其智力年齡相適應的民事行為。出賣家里的高檔照相機的行為已經超出了13歲的孩子的行為能力。因此,其與買方之間的買賣行為應是無效的。我們今后要注意做一個合法的好公民,一個家里的好管家,決不能做材料中13歲男孩所做的事,你對家里的財產只有使用權,當你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可以行使對財產的處分權(如花錢購買生活資料,將一些東西贈給或賣給別人),收益權(如儲蓄壓歲錢)
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現在,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進入動腦區。
2、財產所有權的法律保護(事例法、討論法、)
(動腦區)活動:請你當法官
下列公民的財產所有權是否受法律保護,為什么?
1)、張強從事勞動獲得的工資
2)、李某賭博贏得3000元錢
3)、小商販陳某新近的一批黃色光盤
4)、演員小趙將錢存入銀行依法獲得的利息
5)、小楊買彩票中獎的500萬元
6)、劉某撰寫文章依法獲得的稿費
學生討論,歸納:只有公民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財產的所有權才受國家保護。國家不保護非法財產的所有權,國家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那,什么是合法財產呢?
(1)、什么是合法財產 取得財產的 方式、方法、內容符合法律 規定
(2)、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案例教學法、討論法)
(請你參與)請同學看屏幕:小文同學的文曲星借給別人使用而出現了下面的情況,你認為采取哪種方式可以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請同學親自上機操作。(聯線)
面對歸屬問題的爭議 請求排除妨害
面對可修復的爭議 請求賠償損失
文曲星 只借不還 請求確認所有權
損害至無法使用 請求恢復原狀
以上通過民事法律手段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是最普遍的做法。
所謂民事法律手段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是指我國《民法通則》中規定的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侵占、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私人財產的行為。如果有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財產或公民的合法財產受到了侵犯,公民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論“請求確認所有權”、“請求恢復原狀”、“請求排除妨礙”、“請求賠償損失。”
歸納:1)、民事法律手段——最普遍的做法
A、請求確認所有權B、請求恢復原狀C、請求排除妨害D、請求賠償損失
想一想:當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遭到嚴重侵害時,則要通過什么法律手段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所謂刑事法律手段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是指我國《刑法》第五章對侵犯財產的犯罪行為及處罰的規定。歸納起來有以下向種情況:“搶劫罪”、“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聚眾哄搶罪”、“侵占罪”、“敲詐勒索罪”,將對應受的刑罰處罰都做出了規定。
2)、刑事法律手段——最嚴厲、最有效的保護方法
議一議:這兩種法律手段的區別是什么?
學生討論并歸納:
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于,侵犯的情節是不同的。民法中說是“哄搶”,而刑法中則說是“聚眾哄搶”,聚眾與一般哄搶是情節不同的。因此情節嚴重的用刑事手段解決,大量的普遍的用民事方法解決。
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的保護,一種是通過刑事法律手段保護,一種是通過民事法律手段保護。我們應該學會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自己也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社會主義提倡拾金不昧,如果昧而不還,必將受到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拾到錢物不屬于合法財產,不受法律保護。
(三)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四)課堂練習
1、不定項選擇題
1)、某公民在獲得體育彩票特等獎500萬元后,捐款50萬元以支持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其行為是( )
A對自己的財產依法占有 B對自己的財產依法使用
C對自己的財產依法處分 D對自己的財產依法收益
2)、下列屬于公民合法財產的是( )
A公民通過勞動獲得的依法扣除所得稅后的財產收入
B公民將現金存到國家審批的銀行獲得的稅后利息
C公民放高利貸所得收入 D公民獲得榮譽頒發的稅后獎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5434.html

相關閱讀: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教案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第九課 一步之遙 教案
開放的胸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