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第二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設計
☆教材分析:
知識目標:
了解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認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知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認識到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懂得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自覺向古今中外艱苦創業的先進人物學習,增進對社會主義的情感,從小樹立艱苦創業精神。
重點和難點
重點:艱苦創業,與時俱進。
難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精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時安排:1時
前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艱苦奮斗的圖片和事例,《愚公移》的歌曲(或FALSH)。并制成。
學生:查閱有關艱苦奮斗的資料。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歌曲導入
教師:大家一定都知道《愚公移》的故事,現在讓我們在這首歌中感受愚公的精神,
播放歌曲和歌詞,師生共唱。
設問:結合你們所學習的愚公移的故事和歌曲,談談自己對于愚公移的看法和感受。
通過歌曲,既可帶動堂氣氛,又可以從學生熟悉個故事和歌曲中引發學生對不怕可能,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思考,從而導出艱苦奮斗的話題。
艱苦奮斗精神大搜索
讓學生從已學的知識中搜索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斗精神的事例、名言警句,故事,人物等等。在學生講述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通過展示不同時期的艱苦奮斗的圖片。例A、(古代)中國古代神話中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的故事,民間傳說中鐵杵磨成針、鑿壁偷光的美談,古籍史料中大禹治水、臥薪嘗膽、懸梁刺股的記載,都是這一主題的生動寫照。
B、(革命戰爭年代)延安精神、井岡精神、長征精神等。
C、(建設時期)駐港部隊“大渡河連”。
講述時還可以穿插播放《大生產運動的歌曲》
從學生現有的水平和知識出發,教師通過多媒體更多更好地向學生展示這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形象地體會到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艱苦奮斗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得到充分體現。艱苦奮斗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繼續發揚光大。在不同的時期都有它不同的表現。讓學生在深刻感受到艱苦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所在!
通過歌曲的播放進一步渲染氣氛,振奮同學們的精神。
堂大討論
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引發學生們思考。教師提問1、身處逆境的人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那么身處順境的人是否也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如今時代不同了,條改善了,為什么還要提倡艱苦奮斗的精神?或“鼓勵消費與艱苦奮斗矛盾嗎?艱苦奮斗精神過時了嗎?(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任選其中一題討論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得出:
(1)艱苦奮斗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斗精神要代代相傳。
(2)艱苦創業,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具體內容
(3)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創業實踐需要創業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4)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化和政治都不發達,推進現代化建設,更需要大力倡導和發揚艱苦創業精神。
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可以發現他們對艱苦奮斗的看法和見解,雖然可能與老師的要求有差距,但可以通過老師的點播進一步理解。并且通過合作討論的方式,更能集思廣益,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同時也讓學生明白艱苦奮斗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是不過時的,但它并不等同于節衣縮食。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不怕苦,在困難中保持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精神。
感悟艱苦創業的內涵
教師展示兩代“鐵人”的故事。讓學生分析思考兩代“鐵人”的共同點所在。
教師也可結合我國廣大科技人員(如袁隆平、楊利偉、錢學森、王選)等團結拼搏、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事跡進行講述。
通過本孟泰和焦裕祿的事例,讓學生思考艱苦奮斗精神還表現在什么方面?
引導學生體會“艱苦創業精神,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薄耙环N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
提問“你能不能舉有關科技、理論、體制方面創新的實例呢?”從而說明創新的重要性
引導學生體會艱苦奮斗精神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內在關系。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展,有不同的內涵。通過事例讓學生感受到艱苦奮斗精神也是在前進的,也是對上一環節“今天還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嗎?”問題的進一步深化理解。也同時了解艱苦奮斗精神集中表現為艱苦創業的精神。
反思、總結升華
展示“八榮八恥”中的“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圖片,并反思自己的行為。最后教師提問: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如何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讓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小結:教師歸納:在不同年代,艱苦創業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而艱苦創業的精神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一種思想境界,無論什么時代都被視為成就任何事業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種崇高的美德。作為年輕的一代,我們肩負著祖國的未和希望,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時代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尤其是開拓創新的精神。這就需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努力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注意積累,做到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同時播放歌曲《八榮八恥人人須知》總結升華)
通過反思自己平時的行為,可以讓學生通過正反兩方面強烈對比深刻體會艱苦奮斗精神的必需與可貴,從而看到自己的不足。通過回答問題為學生的導行做好準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3327.html
相關閱讀: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考政治復習 八年級(上)第三單元復習課教案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
2012屆中考政治弘揚民族精神 愛我錦繡中華專項復習教案
第一單元 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復習講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