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及分析
目標定位
(1)懂得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體會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其偉大作用。
(2)牢記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
目標分析
(1)讓學生體會到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2)中華民族精神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二、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中學生可能會存在以下問題,學生面對的文化,有歷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后的,一些中學生對中國文化、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同有所減弱,盲目地迷信外國文化,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特點。了解民族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一些中學生中也存在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了解傳統美德并結合新時代特點加以弘揚。
三、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本節課不使用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一、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解讀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論述“中國的脊梁”的一段話,體會蘊涵在其中的民族氣節、民族品格,初步感受什么是民族精神及其巨大力量。
例一、教材P68頁練習
變式練習:在你看來,魯迅所說的“中國的脊梁”是什么?請用具體人物或事件加以說明。
(1)、什么是民族精神?
師生活動:結合具體人物和事例體會什么是“中國的脊梁”例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孔子提倡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諸葛亮踐行的“鞠躬盡?,死而后已等。
中華民族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得以不斷豐富和發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體現了共產黨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后所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都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集中體現。
(2)、思考長征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關系?
師生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千難萬險、最終取得長征勝利的英雄事跡,感悟什么是長征精神。認識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問題二、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本課所學知識和自己的感悟,談談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方面深化對相關觀點的體會,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開放式思維、發散性思維、創新性思維。
變式練習:見教材P71頁。
師生活動
(1)、這些中國學生的行為為什么會贏得熱烈的掌聲?
(2)、當雄壯的國歌奏響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說一說當時的感受。
(3)、改革開放賦予民族精神新的內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求知精神、科學精神、服務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等大大增強。這些精神素質既使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更加豐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優秀傳統的同時更具現代氣息和時代風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4372.html
相關閱讀:第一單元 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復習講學稿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考政治復習 八年級(上)第三單元復習課教案
2012屆中考政治弘揚民族精神 愛我錦繡中華專項復習教案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