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平,您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十四課1框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二、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小平,您好!”主要包含兩個框題!吧鐣髁x初級階段”介紹的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我們的基本國策是依據我國的基本國情而制定的。第一框題首先通過介紹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 GDP 增長的情況來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盡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國仍然是個發展中國家。教科書從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口素質不高、科學技術與世界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等方面,引導學生認識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且將長期處于這階段的事實。

2.學情分析:近年來,由于各種報道,學生了解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狀況,也懂得我國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在認識方法上也有偏激、片面、非理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國情、國策教育,引導學生全面地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了解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策,懂得制定這些國策的依據,進而引導學生積極支持國家的各項政策,增強社會責任感。

3.重、難點的確立:學生對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解。

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對正確認識初級階段的意義需補充一些相關材料。

5.教法、學法的選擇:通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對比以及調查、訪談等形式,引導學生切實感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加深對當代中國的認識,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進而加深對黨的感情。(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

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及表現。理解我國初級階段是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

能力目標:搜集資料的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愛國、愛黨和認同祖國的情感。通過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發展趨勢,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

調查:你所在城鎮或鄉村近年來有什么變化?

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

引入:在1989年共和國40周年慶典的游行中,北大的學生隊伍中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橫幅,表達了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熱愛和對改革開放政策的擁護。改革開放究竟給中國帶來哪些變化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第十四課 小平,您好(板書)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板書)

學生研討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的生活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學生分別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介紹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發生的變化。

1.改革開放30年來,生產力水平大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99-100,思考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狀況?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原因)(板書)

(1)我國的生產力水平較低(板書)

改革開放使我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從總體來看,我國的生產力水平還較低。

材料一:農業:我國擁有的農業勞動力大約是美國的100倍,但每年生產的糧食總量卻與美國差不多。就每一個勞動力所做的貢獻來講,我國每個農民能養活3個人,而美國每個農民則可以養活465人,英國每個農民可以養活126人。

工業:大部分企業技術落后,設備陳舊,勞動生產力低下。一些鄉鎮企業還進行著手工作坊式的生產。美國硅谷占地不過7500平方公里,2000年的產值是5000億美元,相當于中國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中國企業500強的收入總額僅相當于世界500強前三名之和的80%。

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社會生產力水平比較低)

材料二:從人均 GDP來看,2003年,西部地區為東部地區的32%。總的來講,1978年至2003年間,東西部地區人均的絕對差距和相對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擴大。

這則資料說明了什么? (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平衡)

閱讀教材P100中間的材料,思考: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

(2)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不高,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板書)

總之,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現階段最基本的國情。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板書)

第一,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即不發達階段。

3.正確初級階段的意義(板書)

(1)初級階段是我國最基本的國情。(2)既然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就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3)既然處于初級階段,就不能超越這個階段。(4)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國家發展的正確道路,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小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100年的時間。至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則需要更長的時間,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聽講解

研討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的生活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學生閱讀思考
聽講解


聽材料

思考


聽材料

思考回答

聽材料

思考回答
回答

聽講解
聽講解

改革開放究竟給中國帶來哪些變化呢?


研討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的生活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閱讀教材,思考: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狀況?

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社會生產力水平比較低)

這則資料說明了什么? (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平衡)
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

記憶原因2分鐘

什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記憶:3分鐘

讓學生感受祖國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由基本國情決定的

一般了解即可

總結提升

課后安排

1.完成練習冊P?

2.查找資料:改革開放以來家長的變遷?

學生課后自己歸納、查閱資料。

完成練習冊P?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查閱資料的能力。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五、教學反思:

第2課時 第十四課2框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二、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主要講述我國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從制定的依據以及具體的和核心的內容,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2.學情分析:近年來,由于各種報道,學生了解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狀況,也懂得我國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在認識方法上也有偏激、片面、非理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國情、國策教育,引導學生全面地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了解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策,懂得制定這些國策的依據,進而引導學生積極支持國家的各項政策,增強社會責任感。

3.重、難點的確立: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核心指導思想。

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需補充一些相關材料。

5.教法、學法的選擇:(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

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及其核心內容!耙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全面、系統、理智地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強化理性地認識的態度,增強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

查找資料:向父母了解改革開放前后家鄉的變遷?

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

改革開放以來家長的變遷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

導入:我國最基本的國情是什么?(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出發,黨和國家制定和堅持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板書)

閱讀教材P102:基本路線的依據?內容?核心內容?

1.基本路線(板書)

(1)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2)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3)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問題:我國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請閱讀教材P102-103:進行思考歸納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興國之要)(板書)

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夠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

學生閱讀教科書中反映我國經濟建設的文字、數據、圖表等,感受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的正確性。

我國的經濟建設必須有堅強的政治保證,這就是四項基本原則。

為什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3.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板書)

(1)內容: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2)重要性

四項基本原則,猶如社會主義大廈的四根擎天柱,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如果動搖了其中的任何一項,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和現代化事業。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國的立國之本。

問題:改革對我國有什么重要性?請閱讀教材P104-105:進行思考歸納。

4.改革開放(強國之路)(板書)

(1)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歷史性決策。(2)改革開放,是新時期中國最鮮明的特點,是我們黨和國家進步的活動源泉。(3)它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添新的活力。

5.對外開放的重要性(板書)

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是我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封閉只能導致落后。面對經濟、科技全球化趨勢,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

6.堅持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板書)

(1)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2)P107第一段。

小結: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建設始終是我國的中心工作。在“兩個基本點中,一個是立國之本,一個是強國之路,二者同等重要又相互依存。因此,要把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統一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上。回憶

回答

閱讀

回答

做筆記勾書

閱讀

回答

聽講解

做筆記
閱讀

思考

聽講解

回答

做筆記
閱讀

思考

回答

聽講解

做筆記

聽講解

做筆記

聽講解

做筆記
聽講解

我國最基本的國情是什么?

基本路線的依據?內容?核心內容?

朗讀并記憶2分鐘

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并記憶3分鐘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原因?
我國為什么要進行改革開放?并記憶3分鐘
為什么要進行對外開放?
為什么要堅持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并記憶3分鐘
練P66-67:3、4、10 P69:27
回憶導入課題

了解基本路線的依據、內容、核心內容


經濟建設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們必須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

本部分內容重在思想上認同,不要死記硬背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改革的重要意義,重在思想上認同

課后安排

1.完成練習冊P70:30

2.查找資料:改革開放以來家長的變遷?

學生課后自己歸納、查閱資料。

完成練習冊P?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查閱資料的能力。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0790.html

相關閱讀: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考政治復習 八年級(上)第三單元復習課教案
2012屆中考政治弘揚民族精神 愛我錦繡中華專項復習教案
第一單元 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復習講學稿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