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人民當家作主
二、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做主,是我們的國家制度的核心內容和根本準則,也是依法治國的基本精神。第十課《聚焦兩會》,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內容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大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人大的職權。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有權決定國家的重大事務。要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和完善我國的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對于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人民民主具有決定意義。
2.學情分析:中學生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依法治國等知識了解不多,但對國家大事比較關心,對人民通過什么樣的途徑行使國家權力、每年召開的兩會、單位的職工代表大會等問題還不是很清楚。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和看待這些問題,有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關心國家大事等。
3.重、難點的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教學難點是區分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對人民代表大會需補充一些相關材料。
5.教法、學法的選擇:同時在教學中注意使用具體的事例,尤其是和中學生有關的事例引導學生發現作為國家主人的中學生如何發揮主人翁作用。(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
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能力目標:能夠區分人大與政協的職能,能夠注意概念上的區分。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青少年從情感上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關心兩會,關心國家的政治生活,培育熱愛人民的情感,人民高于一切的價值觀。
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
讓學生課前搜集資料:①中學生能否當選人民代表?②人大代表是怎樣產生的?③全國人大與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關系如何?④人大每屆任期幾年?⑤今年的兩會特別關注哪些民生問題?
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
了解人民代表大會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
引入: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那么,人民怎樣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力呢?今天,我們就要了解人民行使當家做主權力的基本形式。
第十課 聚焦兩會(板書)
一、人民當家作主(板書)
3月,一年一度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又召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兩會代表都齊聚北京,行使人民所賦予他們的權力。各大新聞媒體也不遺余力地進行報道。我們班也有兩名小記者參加了兩會的報道,聽聽他們給我們帶來的有關兩會的消息。
活動:小記者跑兩會:由兩名同學分別扮演小記者,向大家介紹本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議程和代表們關注的重要問題。
“兩會”指的是哪兩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全國代表大會)
1.人民代表大會是如何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 (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其他國家機關(行政、審判、檢察等機關?管理國家、維護社會秩序)(板書)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板書)
(1)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2)教材P72(與上面的1相同)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板書)
①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位最高,權力最大。 ② 其他中央國家機關都由它決議產生,并對它負責,接受它監督。 ③ 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要向它報告工作。 ④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對國務院及其各部門提出質詢案等。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板書)
下面我們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實際工作來看一看全國人大具有的職能。
(1)最高立法權。2)最高決定權。(3)最高任免權。(4)最高監督權。
從職能可以看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機關中居于最高地位,充分體現了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
5.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板書)
人民代表大會是由人民選出的代表組成的行使國家權力的機構,是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小結: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聽講解、思考
聽講解
看表演
回答
回答
聽講解
聽講解
勾書
聽講解
學生回答
聽講做筆記
聽講解
聽講解
人民怎樣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力呢?
表演小品
(1)“兩會”指的是哪兩會?
(2)人民代表大會是如何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
為什么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有哪些?
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系?引導學生關注兩會,關心社會政治生活
通過兩名學生發布兩會消息,引導學生感受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具體過程
這段內容主要應以教師講授為主
體驗我人人民是如何行使當家做主權力的?
讓學生明白全國人大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了解全國人大的職權
區分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鞏固深化所學知識
課后安排
1.完成練習冊P?
2.查找資料:政協的職能?
學生課后自己歸納、查閱資料。
如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政協的職能?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查閱資料的能力。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五、教學反思:
第2課時 第十課2框 共商國是
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共商國是
二、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做主,是我們的國家制度的核心內容和根本準則,也是依法治國的基本精神。第十課《聚焦兩會》第2框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即人民政協以及政協的職能。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有權決定國家的重大事務。要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2.學情分析:中學生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依法治國等知識了解不多,但對國家大事比較關心,對人民通過什么樣的途徑行使國家權力、每年召開的兩會、單位的職工代表大會等問題還不是很清楚。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和看待這些問題,有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關心國家大事等。
3.重、難點的確立:我國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性,學生對此了解很少。
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對人民政協需補充一些相關材料。
5.教法、學法的選擇:同時在教學中注意使用具體的事例,尤其是和中學生有關的事例引導學生發現作為國家主人的中學生如何發揮主人翁作用。(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
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人民政協的職能和人民政協是如何開展工作的。
能力目標:注意辨析全國政協和人民代表大會的區別。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會我國的萬眾一心,振興中華的感情。
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
讓學生課前搜集資料:人民政協的職能?
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
了解人民政協的職能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
引入:“兩會”指的是哪兩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全國代表大會)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我國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主題和職能等知識。
二、共商國是(板書)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新中國建立前夕成立的。1949年 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包括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人民解放軍、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宗教界人士等46 個單位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具有十分廣泛的代表性。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于北京,國旗為五星紅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采用公元作為中國紀年;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并選舉產生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5-76:思考歸納:人民政協的職能?主題?作用?
1.人民政協的職能(板書)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等(板書)。
問:現在的政協是否具有立法權?
人民政協的組織結構:(簡單板書下圖)
下面讓我們看幾條新聞報道的題目,了解一下政協委員的工作。
政協委員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自己的看法。 市政協組織委員到企業視察。
因此,人民政協的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等。
2.人民政協與人大、政府之間的關系(板書)
政協在決策前協商,人大在協商后表決作決策,政府在決策后執行,三者統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分工協作,各司其職,互為補充,相輔相成。這是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政協在這一體制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3.人民政協的主題(板書)
團結與民主是人民政協的兩大題。
閱讀教材P75-76的材料:體會人民政協的作用?
4.人民政協的作用(板書)
(1)政協委員經常深入基層,了解民情,關注民生。(2)是重要的民情民意傳達渠道展示了我國政治協商制度的特點和優勢。(3)人民政協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
5.(小結)人民政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團結和民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兩大主題;貞
聽講解
聽講解
學生閱讀思考
學生回答
聽講解
抽學生回答
聽講解
學生回答
學生閱讀
學生回答
聽講解、記筆記
聽講解、記筆記
“兩會”指的是哪兩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如何產生的?
人民政協的職能?主題?作用?
現在的政協是否具有立法權?
了解人民政協的組織結構。
人民政協與人大、政府之間的關系如何?
人民政協的主題:團結與民主
人民政協的作用是什么?
引出課題
讓學生了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產生歷程及第一次全體會議的內容。
感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歷史上的作用,體會政協是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了解人民政協的職能、主題、作用。
了解政協的組織形式,及其與人大的區別
讓學生了解人民政協的主題與作用
課后安排
1.完成練習冊P?
2.調查所在村或社區民主的建設情況,如: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課后自己歸納、查閱資料。
人民政協的職能、作用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查閱資料的能力。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五、教學反思:
第3課時 第十一課 神圣的一票
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神圣的一票
二、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做主,是我們的國家制度的核心內容和根本準則,也是依法治國的基本精神。第十一課《神圣的一票》,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了解我國的基層民主制度,包括村民委員會的選舉和職工代表大會,讓學生了解健全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和重要內容。
2.學情分析:中學生對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我國的基層民主制度等知識了解不多,但對國家大事比較關心,對村民委員會、職工代表大會等問題還不是很清楚。
3.重、難點的確立:教學重點是選舉權對公民的重要性;教學難點是基層民主的內涵。
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對基層民主需補充一些相關材料。
5.教法、學法的選擇:(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
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思想;培養正確的民主觀念。
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參政議政的意識和能力。
知識:認識到平等地行使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對于一個公民的重要性;玖私馕覈鶎用裰鞯膬群突拘问健
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
調查所在村或社區民主的建設情況,如: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
了解基層民主的狀況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
引入: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7:“我當了一回選民”,思考這則材料主要講的是什么事情?
這則材料講的是“我”行使選舉權。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其中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我們的最基本的權利。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第十一課 神圣的一票(板書)
一、選票的分量(板書)
什么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板書)
(1)選舉權指的是公民按照法律規定享有選舉國家權力機關的代表或者國家機關領導人的權利。 被選舉權指的是公民按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被選舉為國家權力機關的代表或國家公職人員的權利。
(2)在我國,凡年滿18周歲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依法被法律剝奪政治權利的除外。
2.選擇的方式(板書)
(1)直接選舉: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2)間接選舉:縣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下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各級國家公職人員,如各級權力、行政、司法機關的主要領導人,也由該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3.選舉的法律程序(板書)
選民登記、提名候選人、投票選舉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7-79,思考:選舉權對公民的重要性?
(1)依法選舉,既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徑。(2)凡年滿18周歲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依法被法律剝奪政治權利的除外。(3)珍視民主權利,投出莊嚴的一票,既是對政治權利的珍視,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具體行動。
4.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多的民主權利,選票的分量也越來越重。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80:材料,思考: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
我們都是國家的主人。我們的主人翁地位,就體現在參與身邊的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像我們這樣行使民主權利被稱為基層民主。
二、基層民主(板書)
1.基層民主的內容和形式(板書)
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
交流:課前調查:所在村或社區民主的建設情況,如: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是如何產生的?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80-81:了解我國村民委員會的產生?村民自治的情況?
2.基層民主的基本狀況(板書)
(1)農村:村民委員會(板書)
①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最基層的群眾自治組織。②村民委員會實行直接選舉制度。③村民自治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80-81:了解我國居民委員會的產生?
(2)城市:居民委員會(板書)
居民委員會選舉中實行直接提名候選人、差額選舉、匿名選舉,這成為加強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有效途徑。
(3)企業、工廠:職工代表大會(板書)
①廠務公開制度。
②重大決策必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
3健全基層民主的意義(板書)
(1)健全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和重要內容。(2)它有利于保證人民直接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3)它有利于保障人民直接參與基層民主生活,提高民主素質。(4)基層民主是國家民主政治的基礎。.
小結: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的實踐主體是人民群眾。健全民主制度,實行政務和財務公開,讓群眾參與討論和決定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對干部實行民主監督。我們也要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行使自己的權利,推進我國的政治民主建設。
學生閱讀思考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聽講解
聽講解
做筆記
學生閱讀思考
學生回答
學生勾書
學生閱讀思考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交流
學生閱讀思考
學生回答
聽講解做筆記
學生閱讀思考
學生回答
聽講解做筆記
聽講解
聽講解
這則材料主要講的是什么事情?
什么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什么是直接選舉?間接選舉?
選舉權對公民的重要性?
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
基層民主的內容和形式是什么?
我國村民委員會的產生?村民自治的情況?
我國的居民委員會如何產生?
企業廠礦中的基層民主?
健全基層民主有何意義?
引入課題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被統稱“選舉的權利”。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選舉權多數是指選舉權而不是被選舉權。為了完整起見,學生也應該了解被選舉權
我國的各級人大代表不都是由直接選舉產生的,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前面已經講過不同級別的人大代表產生的方式不同,這里主要從法律的角度來理解這一問題
引出基層民主
引領學生關注政治生活,為將來參與民主生活打下基礎
了解我國基層民主的進程,感受我國的民主政治的發展,了解農村民主管理的發展,進一步了解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城市的基層民主管理制度
了解基層民主,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總結,提升學生的認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課后安排
1.完成練習冊P?
2.查找資料:我國已頒布的法律名稱?
學生課后自己歸納、查閱資料。
基層民主的內容、基本狀況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查閱資料的能力。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4214.html
相關閱讀: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考政治復習 八年級(上)第三單元復習課教案
第一單元 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復習講學稿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
2012屆中考政治弘揚民族精神 愛我錦繡中華專項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