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八課《擁護黨的領導》導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八課《擁護黨的領導》導學案

姓名)第 12 周 第 2 課時 編者:

課 題

第四單元 情系祖國

第8課 擁護黨的領導

第1框 輝煌的歷史篇章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分配

本課需 3 課時

本節課為第1課時

為本學期第22課時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

2、回顧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

3、了解中國革命和建設帶來的歷史巨變。

4、領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展示活動,動腦分析、思考,全面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

2、通過對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的學習,培養反思、展示、設計與提升自我的能力。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思想情感。

重點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歷史巨變的原因和結論

難點

歷史巨變的原因和結論

知識準備

一、預習活動:搜集我黨成立、發展、壯大的資料。

二、預習思考題

1、中國共產黨的地位、性質與宗旨分別是什么?

3、我國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2、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主要表現是什么?從中可得出哪些結論?

三、預習練習題

1、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2、自1840年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窮兇極惡的侵略和掠奪,使中國逐步淪為 。

3、 ,才使中國革命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

4、中國共產黨是中國 的先鋒隊,同時是 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堅持

的宗旨。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開辟了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領導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又成功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全面確立起 ,開始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5、 ,使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特別是1978年

以來,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

6、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 和

日益鞏固和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采取 的基本方針,成功解決了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

學習內容

一、預習檢測:

★填空題: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 ,

宗旨是 。

★ 請你說出:黨和國家采取成功解決香港、澳門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 競答題: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奮斗歷程表明了什么?

二、探究交流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與力量,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

1、查閱資料:

同唱一首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定了黨的第一個綱領。

●列舉史實說明這首歌所反映的道理。

史實:

道理:

2、回顧歷史:

尋訪先輩的足跡

中國在20世紀的三次歷史性巨變和三位偉大人物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這是孫中山領導的。

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完成的。

第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而奮斗。這是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開始的新的革命。

●小組討論交流展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哪些重大革命戰爭的勝利?

●你的思想感受:

3、觀察生活:

感悟歷史巨變

展示材料: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隨后又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使祖國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民走上了平等、自由、富裕、文明的康莊大道。

現在請一些同學來展示準備的材料。

●引領搶答: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方面的巨大成就?

政治建設:

經濟建設:

文化建設:

社會建設:

●你知道嗎: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多年來的奮斗對中國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它告訴了我們哪些道理?

知識梳理

1、中國共產黨的地位、性質與宗旨分別是什么?

(1)地位: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2)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主要表現是什么?從中可得出哪些結論?

(1)主要表現:①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家日益繁榮昌盛,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生機和強大活力。

②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日益鞏固和發展。

(2)結論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③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3、我國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達標檢測

一、達標檢測一

1、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 )

A、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B、三個代表

C、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D、毛澤東思想

2、使中國革命進入嶄新的歷史階段的是( )

A、辛亥革命 B、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C、社會主義改造D、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3、標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是( )

A、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B、新中國的建立

C、十一屆三中全會 D、改革開放

4、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是 ( )

A.新中國成立 B.1956年底 C. 黨的十七大 D.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5、成功解決了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黨和政府采取的基本方針( )

A.基本路線 B.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C.改革開放 D.依法治國

6、"共產黨她辛勞為民族,共產黨她一心救中國,她指給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領導中國走向光明……"下列對這段歌詞理解不正確的是

A、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B、中國共產黨對中國近代史影響深遠

C、中國共產黨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D、中國共產黨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7、香港、澳門問題成功解決的原因有哪些?對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有什么啟示?

(答案提示:香港、澳門問題成功解決的原因:一是我國政府采取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二、達標檢測二

1、新中國成立60多年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實現了國家獨立,徹底改變了舊社會四分五裂的狀態;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改變了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初步實現了繁榮和富強。這表明 ( )

①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③我們已經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④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和燦爛前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90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歷史雄辯地證明了 ( )

①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

②共產黨從其誕生起就是中國的執政黨

③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④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績斐然,幾乎所有的指標和目標都順利實現,特別是黨和國家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自然災害、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我國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民生,在社會保障建設、公共醫療事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

問:從十一五成就中我們能感悟到哪些重要結論?

(答案提示: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③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④發展離不開合作。

⑤發展是硬道理。

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一個民族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反思與總結

九年級思想品德導學提綱

(姓名)第 13 周 第 1課時 編者:

課 題

第四單元 情系祖國

第8課 擁護黨的領導

第2框 科學的行動指南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分配

本課需 3 課時

本節課為第2課時

為本學期第23課時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黨的指導思想。

2、知道“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

3、了解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體驗感悟活動,理解并闡述黨的指導思想的產生、內涵及作用。

2、通過材料分析,提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些理論和思想的能力,幫助自己解決一些問題。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通過對黨的指導思想變化的認識,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堅持對人民負責,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每個公民都要提高自己的主人翁意識,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中國共產黨并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重點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理論。

知識準備

一、預習活動:搜集能體現“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資料。

二、預習思考題

1、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行動指南)是什么?其中哪些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系列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的是什么?并簡要談談你對“三個代表”的理解?

4當前,必須以什么來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并簡要談談你對其內涵的理解。

5、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如何堅持以人為本?

三、預習練習題

1、 是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要包括 、

和 。

4、 ,是開創和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偉大旗幟。

5、“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

始終代表 始終代表



6、黨和政府的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 。

7、2007年10月召開的黨的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把 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要戰略思想寫進了黨章。

8、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 ;核心是 ;基本要求是

;根本方法是 。

9、2004年9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

的戰略思想,強調要以 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把我國建設成為民主法治、 、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學習內容

一、復習提問:

1.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分別是什么?

2.中國共產黨80多年來的奮斗歷程充分證明什么?

二、導入新授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可見規矩、法則等思想和理論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那我們黨是以什么樣的理論體系來指導她不斷前進呢?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結果,因此,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的指導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欣賞歌曲《走進新時代》,并感悟歌詞歌頌的歌詞歌頌了誰,主要反映了什么?(哪一代領導人,理論成果)

1、“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

2、“我們唱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

3、“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著我們走進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未來……”。

(二)毛澤東思想

1、創立 2、意義

自學: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三)鄧小平理論

1、創立: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 1997年 黨的十五大

2、內容: 3、意義: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創立 2、內容 3、如何理解

(五)科學發展觀

1、含義 2、第一要義 3、核心 4、基本要求 5、根本方法

知識梳理

1、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行動指南)是什么?其中哪些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

2、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其中后三者是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

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0、“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的是什么?并簡要談談你對“三個代表”的理解?

(1)即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中國共產黨堅持“三個代表”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生產力,大力發展生產力,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國家經濟實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就是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就是要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4當前,必須以什么來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并簡要談談你對其內涵的理解。

(1)科學發展觀。

(2)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5、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如何堅持以人為本?

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達標檢測

一、達標檢測一

( )1.鄧小平理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 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抓住的根本問題是 ①什么是社會主義 ②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③社會主義的本質 ④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2007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更加重視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積極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說明

A、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B、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C、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障

( )3.2006年8月15 El,胡錦濤總書記在學習《江澤民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理論指導和理論創新,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先后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 ①毛澤東思想 ②三民主義 ③新三民主義 ④鄧小平理論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二、達標檢測二(及答案提示)

1.請你說說新中國成立62年,發生了哪些滄桑巨變?

①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經濟實力大大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如:我國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青藏鐵路建成通車,三峽工程建成蓄水,廣州亞運會、上海世埔會圓滿成功等); ②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如:住房越來越寬、小車進入百姓家,水泥路村村通、義務教育全免費);③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如:超高雜交水稻成功研制、 “神舟”載人游太空.成功研制“天河一號”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④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邁出重大步伐。(如:“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成功實現,兩岸三通的成功開啟.)⑤社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億萬人民的精神面貌昂揚奮發。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民主法治建設不斷進步;⑦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已為國際社會所公認。

2.“十一五”期間取得巨大成就說明了什么?

①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②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③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④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⑤黨的基本路線是完全正確的;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⑦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4.從 “十一五”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結論和經驗?(或給我們哪些啟示?)

(1)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2)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3)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4)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5)必須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6)必須貫徹落實科教興國、自主創新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等(7)必須貫徹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等。

4.看到成就的同時還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發展仍然存在的問題(或面臨的壓力)。

①從國內看: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發展不平衡;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資源相對緊缺.環境形勢不容樂觀;經濟結構不夠合理; 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就業難等社會矛盾仍比較突出;社會治安形勢不容樂觀。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②從國際看:仍然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方面占優勢壓力;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

5.你認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哪些矛盾和問題。

產業結構還不夠合理,傳統產業升級步伐不快,新興產業規模不大,服務業發展仍然滯后;城鄉發展還不夠均衡,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問題不容忽視等。

6.為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獻計獻策。

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著力解決民生問題:②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科技創新;③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④堅持依法治國方略等。

9.請你為家鄉的崛起出謀劃策?

①大力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實施科技強市戰略;②實施人才強省戰略,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④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鐵軍精神; ⑤加強文化建設,⑥抓住沿海大開發契機,加強與兄弟地區和省份的交流與合作;⑦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⑧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⑨進一步擴大開放,引進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⑩借助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灘涂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旅游產業。

10.攜手共繪十二五新愿景,如何做?

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需要不斷改善民生,凝聚起最強大的力量。 更好體現以人為本,力促社會公平正義。改革是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 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國策、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

11.請你暢想:未來5年,哪些新生活值得期待?

生活更便捷:普及物聯網,享受“高鐵”時代帶來的便捷;百姓更幸福:有房子住,有工作做等。

反思與總結

九年級思想品德導學提綱

(姓名)第 13周 第 2 課時 編者:

課 題

第四單元 情系祖國

第8課 擁護黨的領導

第3框 偉大的基本路線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分配

本課需 3 課時

本節課為第3課時

為本學期第24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及其核心內容。

2、明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最終目標,正確理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關鍵在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3、正確理解黨和國家關于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思想。

4、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與探究,讓學生知道基本路線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并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社會現實的方法。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初步確立堅持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思想信念。

教學重點

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基本路線的關系。

知識準備

一、預習活動:搜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本市和家庭生活變化的資料。

二、預習思考題

1、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和奮斗目標分別是什么?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最終目標各是什么?

3、我國現在仍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原因是什么?

4、“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什么?

5、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有哪些現實意義?

6、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

7、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是什么?為什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8、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最根本的是什么?

三、預習練習題

1、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中國共產黨作出了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

的科學論斷,依據這一基本國情,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了社會政治穩定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2、黨的基本路線以 為核心內容,以建設 、

、 、 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奮斗目標。

3、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夠經受各種風險考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可靠保證。

4、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 ,最終目標是



5、2006年以來,我們黨和國家提出了 的戰略思想,強調要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6、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

7、 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保證。

8、堅持改革開放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都是為了

,都是為了 。

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重申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并確定了更為具體的歷史任務和奮斗目標,是對黨的基本路線的 。

10、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而最根本的就是要

。
學習內容

(一)預習檢測:

1、快速記憶:

■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最終目標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2、小牛解刀: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必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含義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 道路,堅持

理論體系。

(二)質疑問難:

二、探究交流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定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了社會政治穩定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1、 議一議: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奧秘

①探究:說說1978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②結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領導核心:

◆依靠力量:

◆核心內容:

◆根本途徑:

◆奮斗目標:

鄧小平說: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展。

2、想一想:為什么發展是硬道理(提示:至少從兩個角度分析。)

◆角度一: 發展生產力的必要性(現實依據):

◆角度二: 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意義:

◆角度三: 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終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 角度四: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之一。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3、看一看:耳聞目睹話改革

①舉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

②分析改革開放的重要性、作用。

③歸納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地位、意義。

4、找一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三者之間的關系。

①學生討論、交流、展示。

②教師歸納:

三、學習感悟: 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我想說:

知識梳理

8、3偉大的基本路線

1、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和核心內容

2、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與最終目標

4、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5、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6、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達標檢測

一、達標檢測一

(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關鍵是

  A.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

  B.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

  C.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

  D.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 )2.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我們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圓滿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表明

①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

③社會主義制度具有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④我國完全有能力稱霸世界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3.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

A.堅持了黨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B.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C.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 )4.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進各項工作。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加快構筑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體制保障。這說明改革

A、是改變社會主義制度 B、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C、是建立和完善與當代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新體制

   D、就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5."如果把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比作一艘航船,那么,兩個基本點就好比是動力系統和導航系統, 只有這兩個系統工作正常,航船才能沿著正確的航向全速前進。"這段話主要說明 ①"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三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②兩個基本點,一 個是立國之本,一個是強國之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達標檢測二

材料一:2011年2月27日,溫家寶總理再次與網民在線交流。溫家寶強調,“十二五”期間,我們要使社會更加發展進步,使國計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一步得到改善,讓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

材料二: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里強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請問:

1.總理和網友交流說明了什么?(從三個角度說明)

①關心群眾,傾聽群眾意見,為群眾排憂解難;②使中國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與擴展;③黨中央重視互聯網的建設和發展;互聯網已成為群眾求意愿、反映疾苦、維護權益、諫言納策的新途徑,互聯網的順暢通達、反應迅速、影響廣泛成為群眾最佳的選擇;④說明黨和政府已經真正把互聯網當作了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的重要渠道;⑤尊重人民的權利,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⑤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⑥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等等。

2.網絡對話黨和政府怎樣的執政理念?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3.總理提出對未來有信心的依據是什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4.要“讓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國家應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①政治上: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保證公民平等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自由和權利。實施依法治國方略。

②經濟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③文化上: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先進文化,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④生態方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⑤社會方面:關注民生,采取有效措施,著力解決醫療、住房、教育等事關百姓生活質量的問題。

5.暢談你“心目中的幸福生活”。

例答: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對人權更加尊重:老有所依,學有所教,人人過著和諧、自由,快樂的生活等。

6.請為解決“兩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教育、就業、“三農”)奉獻你的金點子.

①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特別是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鼓勵大學生到農村任教,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

②就業:對下崗工人進行免費技能培訓,鼓勵和扶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③“三農”: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推廣;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

反思與總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5749.html

相關閱讀: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
中考政治復習 八年級(上)第三單元復習課教案
2012屆中考政治弘揚民族精神 愛我錦繡中華專項復習教案
第一單元 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復習講學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