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西伯利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M
西伯利亞
目錄?【概述】
?【地理】
?【自然資源】
?【歷史】
?【交通運輸】
?【經濟】
?【經濟發展過程】
?【民族與文化】
Siberia
【概述】
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羅斯境內。 也有人將北冰洋同太平洋水系分水嶺作為其東界(以東稱遠東區)。東西長約7,000多公里,南北寬達3,500公里,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里。
西伯利亞--更象是一個形象的區域范圍而不是一個地理名詞。整個烏拉爾山以東,整個亞洲大陸的北部,很多人,特別是外國人,通常叫做西伯利亞。那些從來沒有到過這里的人,對于這一廣闊的區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澤,有一種成見,總是把它和雪域、嚴寒、空曠、野蠻聯系起來。
而實際上西伯利亞是形式多樣的?筛鶕承l件將其分為一些區域:西部和北部西伯利亞,阿爾泰,圖瓦,哈卡斯,薩彥和外貝加爾地區,雅庫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亞。從西至東七千公里,從北至南三千五百公里,10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于20個法國的面積--這就是西伯利亞!
【地理】
依照自然條件,可分為3個主要的地區:
西部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介于烏拉爾山脈和葉尼塞河之間,地勢低平,沼澤寬廣,平均海拔120米,主要河流有鄂畢河和葉尼塞河;
中部為中西伯利亞高原,西起葉尼塞河西北角的普托拉納山,東達勒拿河流域,平均海拔300~500米,高原面破碎;
南部和東北部山地,包括切爾斯基山脈、上揚斯克山脈、貝加爾諸山、東西薩彥嶺、阿爾泰山(西北段)等。
西伯利亞地處中高緯度,氣候寒冷,北半球的兩大"寒極"(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均位于此。大陸性氣候顯著,自西向東逐漸增強,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年均氣溫低于0℃。東北部雅庫特地區的絕對低溫是-70℃。
降水時空差異明顯 ,北冰洋沿岸年降水量100~250毫米,針葉林地帶500~600毫米 ,阿爾泰山地達1000~2000毫米 。75%~8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植被有苔原、森林沼澤、泰加針葉林、森林草原和無樹草原等。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帶。河流多流入北冰洋,大河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及勒拿河等。
貝加爾湖是世界蓄水量最大和最深的淡水湖。永凍土和凍土廣布。針葉林占全區山地面積60-70%。多皮毛獸。西伯利亞自然資源豐富,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金、金剛石等,各類資源分布比較集中,而且大型礦床較多。 水力資源蘊藏量占全俄一半以上。
這是一片富饒而尚未充分開發的土地。三個世紀前俄羅斯科學家--教育家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曾經預言道:"西伯利亞將會促進俄羅斯的強大"。這里蘊含著豐富的天然氣、石油、黃金、金剛石、木材、皮毛、野生動物、魚類和清潔的淡水,在許多大河上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發電站?偟膩碚f西伯利亞的一切都是規模宏大的:鄂畢河、額爾齊斯河、葉尼塞河、阿爾泰山區具有特別大的吸引力。本區的象征是捷列茨科耶湖。當地的居民稱其為金湖。這一地區很受徒步騎行者、水上運動愛好者、滑雪愛好者、登山愛好者、騎馬愛好者的歡迎。沿卡童河、巴士卡烏斯河、丘雅河、丘梅什河又可以考驗堅韌性和勇氣的復雜的水路。登上阿爾泰最高峰別魯赫山(4056米)被認為是很值得驕傲的事。離麥日杜列欽斯克不遠的紹里亞山地鋪設有高山滑雪道。
在廣闊的原始森林里隱藏著神秘的普托蘭納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最高的部分。"普托蘭"在當地居民--埃文基人的語言里的意思是"峭岸湖王國"。深達1000米的谷地截斷高原形成了湖泊。站在最高點--卡緬山上,方圓幾百公里盡收眼底。水流沿著陡峭的谷壁傾瀉而下,形成了串串瀑布。
對于北方的土著居民來講,鹿永遠是最珍貴的財產。可以騎著鹿或者套在雪橇上行路,可以用鹿的皮毛縫制衣服和鞋,也可搭蓋帳篷--當地居民的房子,而鹿肉幾百年來一直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物。
人口
人口約4000萬。俄羅斯人占80%以上 ,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約占5%,其他有科米人、雅庫特人、圖瓦人等。人口沿鐵路線分布。西伯利亞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
【自然資源】
西伯利亞地區國土總面積約655萬平方公里,約占俄羅斯總面積的38.4%。這一廣闊的地區被稱為取之不盡的資源寶庫。俄羅斯科學家、作家羅蒙諾索夫曾經說過:"俄羅斯的強大在于西伯利亞的富饒。"根據勘查材料粗略地估算,西伯利亞地區蘊藏的資源接近原蘇聯全部資源的三分之二。
土地資源:
西伯利亞地區有大片待開發的肥沃的黑鈣土、褐鈣土土地;著名的西伯利亞森林覆蓋了西伯利亞地區的遼闊地域,其木材蓄積量占原蘇聯的四分之三以上;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以及數以千計的大小河流使西伯利亞地區擁有大量的水力資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的淡水儲備量達到了2.36萬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儲量的約20%,占原蘇聯淡水儲量的80%以上。西伯利亞是原蘇聯最大的淡水魚產區,淡水魚產量占原蘇聯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東西伯利亞地區的貝加爾湖和葉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也是重要的淡水魚產區。
能源資源:
俄羅斯是世界上的能源大國,石油、天然氣、煤炭儲量極大,而西伯利亞地區的能源資源尤為豐富。在原蘇聯的石油潛在資源中,約有一半集中在西伯利亞,而秋明油田一處的遠景儲量可達400億噸,能開采的就有60億噸。原蘇聯的天然氣儲量為910萬億立方英尺,居世界首位,而以秋明地區為主的西西伯利亞油氣田,已發現的油田和氣田就達200多個,是世界上僅次于波斯灣的第二大油氣田。僅秋明一個州的油氣資源就已超過美國的全部儲量。
煤炭是原蘇聯主要燃料動力之一,共93%的煤炭資源在烏拉爾以東的西伯利亞地區,據推算,在已探明的儲量中,70%左右在西伯利亞地區。
由于西伯利亞地區的能源資源豐富,燃料、動力工業成為西伯利亞發展最為迅速的國民經濟部門。七十年代初,西伯利亞提供的石油僅占原蘇聯總產量的20%左右,天然氣約占30%左右,煤炭也不到一半。到八十年代初,西伯利亞地區生產的石油已占原蘇聯總產量的50%左右,天然氣約占60%,煤炭占50%。其中石油工業發展尤為迅速,1965年--1975年,西西伯利亞的石油年產量從9500萬噸迅速提高到1.48億噸;1976年--1980年,西西伯利亞的石油產量增長了16360萬噸。
西伯利亞地區電力工業的支栓是水電站。五十年代以來,通過實施一系列區域經濟綜合開發計劃,在安加拉-葉尼塞河流域、勒拿河流域興建了一系列巨大的水力發電站,為西伯利亞的資源開發和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保證。
礦產資源:
西伯利亞地區的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十分豐富,這里幾乎擁有世界上已經發現的一切礦物資源。鐵、銅、鋁、錫、鎳、鉛、鋅、鎂、鈦等有色金屬礦,金、銀等貴金屬礦,鎢、鉬、鉀等稀有金屬礦,云母、石棉、螢石、石墨、滑石等非金屬礦,以及鹽、磷灰石、磷鈣石等天然化學原料礦產資源的儲量都十分可觀。其中,鐵、銅、鋁、錫的儲量尤為豐富。
【歷史】
西伯利亞,地廣人稀,幅員遼闊,物產資源豐富。歷史上,其歸屬權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從歷史地圖冊上可以看到,無論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國家,還是領土觸及北方的統一國家,其國界在連接西伯利亞的區域,都是虛線,或成了地圖邊框外的地方。
一、西伯利亞最初的民族國家形態
西伯利亞最早的民族國家形態似乎是匈奴。"蘇武牧羊"在北海(即貝加爾湖),說明那時匈奴的控制范圍已至少在西伯利亞南部。實際上,那時游牧民族沒有明確的國家界線,整個西伯利亞都是他們的活動范圍,只要他們的馬跑得動。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時刻想南下占領陰山以南的土地.
二、漢民族控制西伯利亞的第一次機會
漢朝打敗匈奴,匈奴西逃。漢民族有了第一次占領西伯利亞的時機。但那時認為"匈奴之地不值得占領",據記載,那時漢朝最多也就是將長城修到蒙古北方邊境而已。之后,隨著漢朝的衰弱,西伯利亞重新回到無政府狀態。鮮卑等民族群雄割據,但他們無時無刻不想南下入主中原。直到三國時的魏國,其北方邊界仍然與"胡人"相接。
三、漢民族控制西伯利亞的第二次機會
到盛唐,打敗了東突厥,占領了西域和西伯利亞南部大片地方,漢民族有了第二次占領西伯利亞的機會,那時北方的回胡、黨項等民族也臣服于唐朝。但安史之亂后,唐朝式微,北方民族再次自立門戶,中國的北方邊界又南退了不少。從此,北方少數民族長期威脅漢民族的生存。
四、稱雄西伯利亞的群雄
在宋代前,雖然有北魏等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但他們都繼承漢族傳統,或想入主中原,對西伯利亞也沒有企圖。與宋朝同時存在的遼、金、蒙古,領土的中心在西伯利亞西南部或東南部,但西伯利亞中心地帶的歸屬仍然不明,也沒有誰認真地去統治,只是他們的"后院",他們的最大理想都是南下或西進,奪取地理氣候條件好的地區。
五、蒙古統一西伯利亞
蒙古帝國的建立,第一次在理論上完全占有了整個西伯利亞。西伯利亞首次成為一個國家的內地。而且活動范圍也大了。當時派漢人郭守敬制訂歷法時的北海觀測點,就在西伯利亞深處。元朝的嶺北行省和遼陽行省的北部,理論上已到了白海(北冰洋)邊。
六、最后的分裂狀態
蒙古帝國瓦解后,其各個汗國和其他游牧民族國家存在于西伯利亞。在西方有西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等;中亞有鐵木爾汗國;東方有瓦敕等。它們有的仍在侵略和威脅其他民族,有的在自相殘殺,有的只求自保。中國明朝時,在黑龍江入?谔幍挠缹幩铝⒂惺,見證了這是中國領土,估計其東北部領土已深入東北亞的楚科奇半島附近。但隨后后金的興起徹底結束了漢民族對西伯利亞地區的統治歷史。
七、西伯利亞的最后歸屬
十七世紀,俄國從西方擴張,并吞了眾多小國,擴張到西伯利亞東部;女真族征服了蒙古本部,擁有了西伯利亞南部,建立了清朝。俄國和清朝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國家在西伯利亞沖突了。通過戰爭和《尼布楚條約》,劃分了西伯利亞的勢力范圍。俄國一直向西擴張到西伯利亞最東端,甚至擁有了阿拉斯加,后因"消化"不了而賣給美國。之后,雖然日本想爭奪西伯利亞,但西伯利亞一直穩穩地掌握在俄國手中。在蘇德戰爭中,西伯利亞應該是蘇俄心理上的支柱和事實上的大后方。
【交通運輸
西伯利亞地域廣闊,人口稀少,加之氣候嚴寒,對發展交通運輸極為不利。針對這一實際,根據這一地區的發展需要,建成了以河運、鐵路、公路、航空相結合的綜合運輸網絡。
鐵路:
鐵路是西伯利亞地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鐵路運輸占西伯利亞貨運總量的80%以上。西伯利亞大鐵路、貝加爾湖--阿穆爾河鐵路橫貫東西是西伯利亞的運輸大動脈。
著名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741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電氣化鐵路。西伯利亞鐵路全線鋪設了復線,部分區段還實現了三線化。但各區段運輸能力不平衡,西線年貨物量可達1億噸以上,東線則只有2500-4000萬噸。
貝加爾湖-阿穆爾河鐵路全長4275公里,年貨運能力可達7000-7500萬噸,是聯接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鐵路干線。
公路:
西伯利亞地區公路多集中于南部地區,特別是沿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的大、中城市周圍,與兩條鐵路干線相聯絡,構成小區域運輸網絡。在南部鐵路干線、大中城市周圍是路面質量好、設備完善、四季均可通車的公路;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區,則是簡易的冬季公路,年通車可達200天以上。
河運:
西伯利亞地區河流眾多、水量充沛,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水系的運輸河道近10萬公里。許多河流還同鐵路、公路相連,構成水陸聯運網。
鄂畢河是西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河運干線,通航距離可達3650公里。鄂畢河及其主要支流額爾齊斯河連接著新西伯利亞、巴爾瑙爾、蘇爾古特、烏瓦爾托夫斯克、莫戈欽、克拉斯內亞爾、鄂木斯克以及秋明、庫爾干等經濟中心城市和工業基地,并與西伯利亞大鐵路、土西鐵路、南西伯利亞鐵路、中西伯利亞鐵路等相聯結,運輸地位極其重要。
葉尼塞河長3487公里,是東西伯利亞地區的主要河運干線。連接著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工業樞紐、列索西比爾斯克森林工業綜合體、伊爾庫茨克工業樞紐、諾里爾斯克礦山冶金聯合企業等工業基地。
勒拿河是東北水運區的河運干線,通航距離4125公里,主要運輸建筑材料、石油、煤炭、木材等。
空運:
由于西伯利亞地區地形復雜、氣候條件惡劣,地面運輸受到制約,加之運輸周期長、速度慢、易造成貨損,使空運也成為西伯利亞地區的重要運輸方式。目前,西伯利亞的大、中型經濟中心和重要的工礦區均通飛機,伊爾庫茨克建有國際機場。
【經濟】
西伯利亞為游牧民族的生息地 。16世紀下半葉開始,沙俄越過烏拉爾山向西伯利亞擴張,并割去了原屬中國的大片領土。1895~1905年西伯利亞大鐵路修建后 ,該地區開始大規模開發,以俄羅斯民族為主的人口大量東移。前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28~1932)庫茲涅茨克大煤田及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的工業得以大發展。50年代實施了安加拉-葉尼塞河的水力資源開發 。60年代中期起開發西西伯利亞大型油氣田。70年代中期,開始修建4275千米的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即貝加爾-阿穆爾鐵路(泰舍特-蘇維埃港),已于1984年11月通車。西伯利亞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礎上,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屬開采、冶金工業也很發達,鋼鐵工業已初具規模,機械工業有發展,但不配套,仍較薄弱。農業以西西伯利亞南部較發達,小麥和乳、肉用畜牧業為主要部門。
經濟及行政區劃
西伯利亞地區包括克麥羅沃州、阿爾泰邊疆區、秋明州、新西伯利亞州、鄂木斯克州、托木斯克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赤塔州、布里亞特共和國和圖瓦共和國等11個行政區。
從經濟的角度來劃分,西伯利亞又可分為西西伯利亞經濟區和東西伯利亞經濟區。
西西伯利亞經濟區:
西西伯利亞經濟區包括:克麥羅沃州、阿爾泰邊疆區、秋明州、新西伯利亞州、鄂木斯克和托木斯克州等6個行政區。面積約242.72萬平方公里,僅占西伯利亞地區總面積的37%,而人口、工業總產值均占西伯利亞地區的60%以上,農業總產值占70%左右。
西西伯利亞經濟區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工業基地、第二大煤炭基地、第三大黑色冶金工業中心,機械工業、化學工業也很發達,同時也是俄羅斯重要的糧食產地,養牛業也很發達。
總投資600多億盧布,以石油、天然氣、煤炭、木材開發為基礎的西西伯利亞區域性生產綜合體的建立,對西西伯利亞的經濟發展作用巨大。原蘇聯政府對該綜合體的組建非常重視,其建設費用比戰前幾個五年計劃期間對東西伯利亞和烏拉爾經濟建設的投資總額還高許多倍。
西伯利亞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發展迅速,產量不斷增長。目前不僅向西伯利亞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學工業提供原油,而且向其它地區供應石油和提供出口。
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工業也是西西伯利亞區域性生產綜合體的重要經濟部門,主要集中在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
農業在西西伯利亞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西西伯利亞區是俄羅斯主要的糧食產地和畜牧業基地之一。
根據經濟條件和自然條件,西西伯利亞又分為南部區和北部區。北部區的采掘、采伐工業發達,豐富的礦物資源和森林資源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南部區則以燃料工業、黑色冶金、機器制造、電力、石油化學、輕工、食品工業和農業為主要經濟部門。
東西伯利亞經濟區:
東西伯利亞地區包括: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赤塔州、布里亞特共和國和圖瓦共和國等5個行政區。面積412.3萬平方公里,占西伯利亞地區總面積的63%。
東西伯利亞經濟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煤炭儲量約占原蘇聯的50%,木材蓄積量占30%以上,可利用的水能資源占30%左右,銅、鎳和其它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
工業是東西伯利亞地區經濟結構中的主導部門,形成了采掘工業和有色金屬、木材初加工工業等專業化生產部門。東西伯利亞的鎳、銅、鎢、鋁、鋅、錫、金等有色金屬的開采和冶煉業大規模發展,成為俄羅斯的重要有色金屬工業基地。
銅、鎳工業分布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煉鉛工業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伊爾庫茨克州,煉鎳和煉鉬工業在布里亞特共和國、赤塔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采錫工業集中在赤塔州,采金業則以赤塔州和伊爾庫茨克州較為發達。
煤炭開采和電力工業是東西伯利亞另一個專業化部門。東西伯利亞的煤炭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伊爾庫茨克州,年產量為5000萬噸,其中一部分運往西西伯利亞、烏拉爾和遠東地區。東西伯利亞煤礦多數為露天礦,煤炭成本低廉,因而其電力工業也很發達,除滿足日益增多的生產部門的用電外,東西伯利亞的電力還向外地區輸送。
森林工業和木材加工業是東西伯利亞經濟區北部的支柱工業。目前,東西伯利亞的木材采伐量僅次于遠東經濟區,占全俄第二位,制材業、森林化學工業、木材水解工業、制漿造紙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東西伯利亞的農業由于人口稀少、勞動力嚴重不足、氣候條件惡劣等原因不十分發達,但其飼料、土豆和蔬菜播種面積大于西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的畜牧業比較發達,養羊業是其畜牧業主要部門,羊只數目在俄羅斯聯邦中居第三位。
【經濟發展過程】
十月革命前,俄國政府對西伯利亞地區奉行掠奪性的經濟政策,沒有采取多少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的措施。該區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非常低下,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全俄水平。在整個經濟結構中,農業占絕對優勢。1913年,西伯利亞農業總產值占本地區工農業總產值的78%,同年西伯利亞工業總產值僅為俄國的1.5%。當時,除采礦工業外,西伯利亞地區的其他工業部門都是極端落后的。黑色冶金業幾乎沒有,重工業生產的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特別是加工工業部門產品所占比重微不足道,輕工業產品幾乎全部都要從俄國的歐洲部分輸入。沙皇的殖民政策阻礙了西伯利亞地區的資源開發和工業化進程。十月革命以后,西伯利亞地區的資源開發和工業化進程加快。十月革命以后,西伯利亞地區的經濟開發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經過幾十年的開發,西伯利亞逐步形成了以資源開發為主導的國民經濟體系。在大半個世紀的時間內,西伯利亞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鋪設,這里的生產力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1897-1917年的20年間,鐵路沿線地區的城市從40座增加到63座,各城市居民數增加了2倍、4倍甚至8倍不等。
三十年代,原蘇聯第二個煤炭冶金基地在烏拉爾--庫茲巴斯地區建成。烏拉爾--庫茲涅茨克煤炭冶金聯合企業成了烏拉爾、西伯利亞地區實現工業化的基礎。組建個綜合體的目的是為有計劃地將工業重心逐步向東部地區推移并為消除新開發地區經濟上的落后狀態創造條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西伯利亞地區是原蘇聯的大后方,經濟發展的速度高其于他地區。1941-1945年這里的基建投資額幾乎占蘇聯的1/4。1942年西伯利亞生產原蘇聯1/4以上的鋼和鋼材、1/3的生鐵和近一半的煤炭和焦炭。
五十年代,開發東西伯利亞的安加拉-葉尼塞地區自然資源的計劃開始實施。這是生產力進一步向東推移的標志。這個項目比烏拉爾-庫茲涅克聯合企業建設規模更大、所用時間更長。安加拉-葉尼塞開發計劃的實施極大地推動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伊爾庫茨克州生產力發展。西伯利亞經濟因此進入了一個高速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目標是更加廣泛地開發西伯利亞地區的自然資源,并且在此基礎上建立若干個生產結構復雜的大型區域性生產組織。
六十年代,原蘇聯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基地--秋明油氣田的開發使西西伯利亞變成了吸引資金和勞動力最多的地區。秋明油氣田的開發按其規模來說,大大超過了烏拉爾-庫茲巴斯煤炭冶金基地和安加拉-葉尼塞綜合體體系。開發秋明油田,使原蘇聯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在原油生產方面趕上并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生產原油最多的國家。
七十年代的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是鋪設通向太平洋的第二條交通大動脈-貝阿鐵路。橫貫西伯利亞與遠東近北地區全長達3145公里的貝阿鐵路的建設,是原蘇聯加速西伯利亞與遠東經濟發展的又一重大步驟。隨著這條鐵路的建設,資源開發重點逐步推向近北的廣大地區。這里儲量豐富的煤、鐵、銅、鋅、鎳、石棉、云母、磷灰石和森林資源等,有可能在近期內被大量開發。未來鐵路沿線地區的人口將不斷增加,并逐漸在這里建成若干個工業中心和新城市。
八十年代,原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的50個研究所和各主管部門的近200個科研單位聯合制定了西伯利亞自然資源綜合開發規劃,簡稱西伯利亞規劃。西伯利亞規劃是從西伯利亞與遠東的特點出發,從原蘇聯的全局考慮,選擇對整個國民經濟有決定性影響的那些部門,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這是一個更大規模的全面開發西伯利亞的長遠綜合規劃。
目前,西伯利亞地區正處在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由于長期以來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比例失調,加之缺少資金,勞動力等因素,制約了其經濟發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俄政府在西伯利亞的開發、建設過程中積極調整國內政策、措施,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引進資金和先進技術設備,不斷擴大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基它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使西伯利亞地區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對外貿易
西伯利亞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地理位置比較優越,正在進入加速開發的階段,為此,俄羅斯發展這一地區對外經濟聯系。自"八?五"計劃以來,原蘇聯把擴大該地區的對外經濟聯系作為各個五年計劃的重要任務,大力發展本地區的出口商品生產,將該地區建設成為出口商品生產基地。
西伯利亞出口商品的結構主要是由它的工業生產的專業化決定的。西伯利亞的黑色和有色金屬產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最大,約占38.6%。
同其它地區相比,西伯利亞木材出口基地顯然占有優勢。木材在西伯利亞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僅次于黑色和有色金屬產品,約為24%。目前西伯利亞木材出口基地的加工能力不高,出口商品主要是據材、原木、膠合板、刨花板、建筑用材。出口的制漿造紙工業產品有新聞紙、波紋紙、照相紙。木材和制漿造紙工業產品的出口額約為生產總額的6.6%。
西伯利亞出口的燃料動力商品主要有庫茲巴斯的煉焦煤、伊爾庫茨克州的切列姆霍沃煤、秋明和托木斯克州的石油和天然氣。1976年在燃料動力資源出口額中,石油占52%。在西伯利亞出口商品結構中,燃料動力資源的出口占全部出口商品生產總額的12.8%。
機器制造業產品在西伯利亞出口額中的比重約為12.4%。近年來西伯利亞化工產品生產發展很快,此類產品在西伯利亞出口商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大型企業向國際市場提供的化工產品有合成橡膠、汽車輪胎、輕型和重型板蓋、液態氧、人造纖維、藥品、松節油、冷杉油等。
農產品出口份額較低,僅占西伯利亞出口總額的1.6%。主要出口產品有肉類、奶類產品、豆油、酒精、伏特加酒、白毫茶、面粉和食用油脂。
目前主要的出口生產能力集中在伊爾庫茨克州、克麥羅沃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西伯利亞全部出口額的75.3%是由這3個地區的企業提供的。
目前,俄羅斯政府把開發、建設西伯利亞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西伯利亞地區正處于大規模開發、建設時期。由于西伯利亞地區缺乏建設資金、勞動力以及必要的技術和設備,因而急切地期待著國內外的投資者的加入。同時,西伯利亞地區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也吸引著國內外投資者前來投資、進行經貿合作,求得雙方的共同發展。
【民族與文化】
在南西伯利亞,在葉尼塞河岸邊,居住著一些少數民族--哈卡斯人、安加拉河、勒拿河、阿爾泰和薩彥山脈,東西伯利亞的明珠--貝加爾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也可能是最古老的湖,已經有兩千五百萬年的歷史了。它里面匯集了幾乎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儲量,而且是非常清澈透明的。直徑30厘米的白盤在貝加爾湖的水下40米處依然可見。貝加爾湖的海拔約為500米。在貝加爾湖里生活著1850種動物和850種植物,并且其中很多是這里特有的。
西伯利亞的嚴寒本身也是很有名氣的。有時嚴寒達攝氏零下40度、50度。而零下25-30度根本就引不起當地居民的注意,這是冬天常有的氣溫。西伯利亞南部的夏天卻非常的熱,達30度高溫?梢杂斡,盡管常常水還是有點涼:即使是在七月份水溫也只能達17-18度。這里有很多人工"海"--為數眾多的水電站的水庫。西伯利亞南部坐落著一些大城市--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和伊爾庫茨克。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主要名勝是東薩彥山脈里獨一無二的自然保護區--薩彥石柱群。突升的巖石形成了80組高達100米的懸崖峭壁。一些峭壁有和自己形狀一致的名字:老人、農婦、金雕、羽毛、城堡等。這是登山運動和攀巖運動愛好者最喜歡的地方。引人入勝的水路旅游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開始,沿葉尼塞河而下,到遙遠的北方,到杜金卡和迪克森。
圖瓦人、雅庫特人、布里亞特人。比如哈卡斯人一共只有八萬人,圖瓦人不到20萬。這些民族的人們擁有獨特的口技藝術。表演者不唱出字詞,只是用嗓子發出聲音,聽起來有時像樂隊演奏,有時像蹄子敲打聲,有時像幾百只野獸的嚎嘶。他們從童年時就開始學習這種藝術,但遠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的。有趣的是,口技表演者只有男人。
布里亞特位于貝加爾湖的東南面,是俄羅斯的佛教中心。這里有三十多個佛教寺院--喇嘛寺。像所有的草原游牧民族一樣,布里亞特人始終崇愛著馬。馬群的主人總是能記住每一匹馬的"長相"。朋友般的駿馬是許多傳說和故事的主要角色。馬奶--馬乳酒的藥用價值得到很高的評價。
在相鄰的圖瓦共和國有紀念碑標示的亞洲的中心。這里道路少而艱難,但神奇的自然環境吸引著游客源源不斷地到來。
相對不久前在俄羅斯又興起了另一種遠游方式--北極旅游。從莫斯科乘直升飛機到達斯匹次俾爾根群島,然后再乘直升飛機到達北極點附近的冰上帳篷營地。在這里游客們將會度過幾天,但不會寂寞的:乘坐狗拉雪橇,乘滑雪機狂奔,沿浮冰群遠足,乘氣球飄浮到白色沉寂的大地上空。在營地里甚至還有極地桑拿和游藝設備。只要一有合適的天氣就會乘直升飛機沖刺到坐標為90'00'' 00'00''的地理極點。幸福的游客們可以通過衛星電話給自己的親人朋友打電話,并且快樂地在地球的最北點照相留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56636.html

相關閱讀: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教學設計
水資源 教案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西半球地區
認識地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