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陜教版七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j.Co M
例說使用陜西人教版《思想品德》課本的備課程序

由中國倫理學會、《紅旗》出版社、四川湖北陜西河北云南五省教科所、北京中少教研中心、北京25中專家組編寫的《思想品德》(陜人教版) 課本已在我省部分縣(區)試用。這套課本設計思路獨特,版式結構新穎、活潑,緊貼學生實際,很好地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理念,尤其是教材編寫者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作為第一追求,真正代表了課程改革的方向,在諸多版本《思想品德》課本中,課改的步邁得最大,是一套難得的好課本。正因為教材編寫者立足思想品德教育,最大限度地追求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就表現出課本在升學考試背景下的不足:淡化了知識體系,知識非常零散;課文中很少有正文(即對學科基本知識的表述);考試時學生不知如何做答;對《課程標準》要求從知識能力方面看,落實得不太到位等。大多數教師在使用此課本的過程中,感到課本過于“前衛”(無正文)!扒靶l”的讓教師不知如何使用,部分教師上課時,按課本內容讓學生熱熱鬧鬧地“活動”一番,“活動”后學生和教師心里都感到空蕩蕩的,更對使用這套課本將來升學考試時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成績擔憂。研究怎樣正確使用這套課本已經成為當務之急。筆者本文以陜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十二課“國運興衰動我心”一框為例,說明使用陜人教版《思想品德》課本備課時特有的備課程序。
第一步:閱讀《點睛之筆》,明確課本內容要體現《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原文中的要求。如通過對課本59頁《點晴之筆》的閱讀,明白《國運興衰動我心》一框要體現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三1.6中的“感受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
第二步:閱讀《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解讀》,明白《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如,通過對《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解讀》153-154頁的閱讀,明白此條《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是感受“國家命運直接影響我們的情感狀態”,“國家受到列強的侵略和掠奪時,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遭受嚴重挫折;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情感狀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第三步:依據《課程標準解讀》的具體要求,確定準確的目標。按《課程標準解讀》將本框的目標確定為:①“屈辱的中國”,學生感到悲傷;②“抗爭的中國”,學生感到振奮;③“騰飛的中國”,學生感到自豪;④通過上述三個目標讓學生“感受”個人的情感與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⑤附帶(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了解公民的概念。
第四步:從《課程標準》的高度評判課本內容,并依據教學目標要求,對課本內容進行再處理,形成自己獨特的教材思路。
一、對課本內容的評判。從《課程標準》的高度審視 課本內容,發現本課內容存在以下不足:①是有關居民身份證的內容與《課程標準》要求聯系牽強;②“祖國遭列強欺凌”歷史史實太少;③“中國人民的反抗”沒有內容;④“騰飛的中國”選材太少,角度太窄,不足以說明祖國騰飛。
二、自己獨特的教材思路。第一板塊:公民。①什么是公民?②什么是國籍?③什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④中國公民實例判定;第二板塊:中國的屈辱史。①鴉片戰爭中的鴉片輸入、《南京條約》。②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的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③沙俄侵占中國領土。④《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危害;⑤日寇的暴行:A、南京大屠殺 B、“九?一八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 C、731部隊的細菌戰 D、對解放區的“三光”政策;第三板塊:中國人民的抗爭史。①林則徐禁煙、鄧世昌撞日船。②太平天國運動。③辛亥革命。④百團大戰、血戰臺兒莊。⑤解放區的全民抗戰。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四板塊:祖國的騰飛史。①制度方面:A、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建立。B、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進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階段。C、對小平南巡講話,再次掀起改革開放的浪潮;②科技方面:A、兩彈一星。B、“神五”、“神六”飛天。C、“嫦娥奔月計劃”的實施;③外交方面:A、恢復聯合國合法地位。B、成功舉辦APEC會議。C、加入世貿組織。D、建立“上合組織”。E、主持朝核問題六方會談;④國家統一方面:A、海峽兩岸交往頻繁。B、港澳回歸、祖國空前統一;⑤體育方面:A、04年奧運會世界第二。B、08年奧運會由中國承辦;⑥經濟方面:A、城市發展日新月異。B、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C、國內生產總值持續諧調增長。
第五步:依據《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用題。
教學用題
一、課前預習題:
1、通讀課本《國運興衰動我心》一框全文、課本56頁“閱覽人生”欄目中的“我是中國人”一文和課本58頁“知識采擷”欄目的“公民”和“國籍”部分。
2、了解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國籍,什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3、收集以下資料準備在課堂上展示:①反映“中國的屈辱”的事件、史實、圖片和其他資料。②反映“中國人民的抗爭”的事件、史實、圖片和其他資料。③反映“中國騰飛”的事件、史實、圖片和其他資料。
二、課堂教學用題:
1、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①“這人雖然出生在中國,但他因判罪被拉上刑場,即將被槍決,所以不是中國公民”。
②凡是不滿十八歲的中國人,不是中國公民。
③麥克雖有美國國籍,但他在中國投資辦廠,他就是中國公民。
2、當你看了(聽了)同學們展示的反映“中國屈辱史”的資料和教師以沉重心情介紹“祖國屈辱史”時播放的音像資料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請把你最想說的一段話寫出來。
3、當你看了(聽了)同學們展示的反映“中國人民的抗爭史” 的資料和教師介紹“中國人民的抗爭”的史實和音像資料后,你的心情怎樣?你最想用怎樣一段話來表達你此刻的心情?請與同桌交流。
4、當你看了(聽了)同學們展示的反映“騰飛的中國”的資料和教師聲像并用的題為“巨龍騰飛”的精彩演講后,此刻的主要感受是什么?請你以“我為巨龍騰飛而自豪”為題,寫一段演講詞。寫好后四人一組演講,再選出各組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三、課后練習題:
1、總結本框教學內容,寫出本框教學內容的正文。
2、課外閱讀課本56頁“閱覽人生”欄目里的“我是中國人”一文,思考文中故事與本框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
第六步:依據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用題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活動。
各板塊所用具體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師生互動)
板塊內容具體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師生互動)
第一板塊
(公民)1、學生快速瀏覽課本44頁內容和58頁“知識采擷”欄目中的相關內容,思考“課堂教學用題”中的第1題。
2、檢查自學結果。
第二板塊
(祖國屈辱史)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到的反映“祖國遭欺凌”的史實和各種資料,邊展示邊解說。
2、教師系統展示反映“祖國遭欺凌”的視頻資料,并以沉重的語調向學生作渲染性解說。
3、學生談最大的感受,并寫一段要說的話。
4、學生全班性自由發言。
第三板塊
(祖國抗爭史)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到的反映“中國人民抗爭”的史實和各種資料,邊展示邊解說。
2、教師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反映“中國人民抗爭”史實的視頻資料,并邊演示邊作陳述性解說。(應注意思想感情)
3、學生談此時最主要的感受,并把感受寫成一段文字與同桌交流,同桌間統一認識,派一名學生代表發言。
4、學生全班交流。
第四板塊
(祖國騰飛史)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到的反映“中國騰飛”主題的史實和資料,邊展示邊解說。
2、教師課前按“自己獨特的教材思路”第四板塊所選內容,搜集圖片和視頻資料,并從政治、經濟、外交、科技、體育等方面全面考慮,重點選擇,寫一篇題為“騰飛的中國”的演講稿,邊展示圖片和視頻資料,邊演講。
3、學生各自撰寫題為“我為巨龍騰飛而自豪‘的演講詞。
4、學生四人一組,組內演講,最后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參加全班演講。
5、全班演講。
第七步:設計教學程序。
1、開講導語:可用課本44頁《情景再現》欄目的導語形式導入,也可用一段精彩的演講導入。
2、依照第六步設計的方法和活動學習課文第一→四板塊內容。
3、第二與第三板塊、第三與第四板塊之間的連接過渡思路:二與三板塊間從“哪里有壓迫、侵略,哪里就有斗爭、反抗”開始寫成簡短過渡語;三與四板塊從經過二十八年艱苦奮斗建立新中國,再過渡到“中華騰飛”。
4、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框教學內容并形成本框教學內容的“正文”:祖國受欺凌,我沉痛、憤怒;祖國奮起抗爭,我振奮、高興;祖國騰飛,我驕傲、自豪。國家的命運時刻撥動著個人的心情,個人的情感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5、課終藝術:在《走進新時代》(歌曲)或《世紀大閱兵》視頻播放中,教師作一分鐘精彩演講(從個人前途命運、個人情感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的關系進入,最后落腳到青少年要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附:板書設計

陜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九課《社會、集體中的我》
第一課時:《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教學設計

教學課題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課標原文
正確認識個人和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熱愛集體,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依 據
課 標
原 文
要 求
確 定
的 三
維 教
學 目
標(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樹立學生的集體觀念,社會觀念,初步培養學生的熱愛集體,熱愛社會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1.首先通過一個學生比較熟悉的《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引入本目的主題,然后借提問的形式印發學生的思考。
2.通過開設不同情景,讓學生們在舉例,討論、分析的基礎上得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社會是大海的話,我們就是大海的一朵浪花”,進而明白“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的道理。
(三)知識與能力
1.了解和再認識身邊的社會,
2.培養和提高學生觀察和感受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
3.能夠理解“個人為什么離不開社會”。

根 據
課 標
原 文
和 三
維 目
標 設
定 的
主 要
課 堂
教 學
用 題一、判斷題 :
請你在認為意思正確的論述前面的括號里畫“√”,錯誤的畫“×”。
1. 社會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個人是社會的細胞,沒有個人就談不上社會。( )
2. 對社會而言,個人是十分渺小、可有可無、忽略不計的。( )
3. 我一個人在家關門閉戶呆了一天,這一天我就離開社會了。( )
4. 我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 “神舟” 六號在太空中飛行近五天后成功返回,說明只有航天員才能離開社會而生活。( )
二、辯論題:
正方:個人的發展和生存不能離開社會
反方: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可以離開社會
三、問答題:
1、為什么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對所用
課本內
容的取
舍情況增:有關社會生活的場景圖片。
魯濱遜和狼孩的故事以及相關圖片。。
刪:課文2頁的一個材料。
教 學
重 點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教 學
難 點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主要教
法學法列舉法、表演法、探討法、講述法等

教 學
準 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進程設計
導入新課音樂欣賞:《我和我的祖國》
《魯濱遜的故事》導入新課:
很多同學可能讀過《魯濱遜漂流記》這本小說,也可能有的同學還看過《魯濱遜漂流記》這部電影,今天我們的新課就從《魯濱遜漂流記》開始。展示《魯濱遜漂流記》的相關資料。并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大家想一想,魯濱遜流落到了荒島,在荒島的那段日子他真的離開了的社會嗎?靠他自己的力量他真的可以脫離社會而獨立生存嗎?
學生回答:(略)
師:大家回答的很好。魯濱遜在荒島的那段日子他也并沒有真正離開了社會。因為他在荒島上的很多工具、武器、甚至糧食,都是從他原來的社會中得來的。沒有了這些東西(其實就是社會)做他的后盾,他是根本無法在荒島上生存下去的。通過魯濱遜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就好像是浩瀚的大海,而我們就好像是大海里的一朵朵的浪花,離開了大海便只能干涸。這個話題也是今天我們要重點討論的話題:我與身邊的社會??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講授新課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板書)
教學步驟一:想一想,填一填。
師:請同學們仔細想一想,平時從你早上上學到你晚上放學回家,你都去過了那些場所,你都和哪些人打過交道?他們都為你做了什么?或提供了什么?
同學發言,談自身在一天中到過的一些地方和打過交道的一些人。
學生回答:略
老師總結學生的回答,然后再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在和周圍社會的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色的職業、部門有接觸的前提下進入下一個環節。
教學步驟二:
情景表演:“假如他們消失了”
針對上述表格中學生們到過的場所和接觸過的人,逐一假設,假設醫院消失了!假如×××消失了!……
通過學生表演,老師對學生的表演給與評價,然后總結。
教師:正如剛才的同學所表演的一樣,僅僅假設我們家與學校這段過程中的一些事物的消失,就會讓我們無所適從,那更不要說要我們離開整個社會了。
教師:通過剛才同學的表演,以及我們在一開始時所填的表格,同學們有什么體會?
學生: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
教師:是的,在生活中我們接觸的人越多,熟悉的場所越多,就越能體會到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于是,人們常常用各種形象的說法來比喻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以及與社會的關系。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完成教材第三頁最下面的內容。
教師請幾位同學說一說自己填寫的內容。
學生:(略)
教師點評學生的回答。然后總結并引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無論把個人與社會比作是什么,它都體現了個人與社會的那種無法割舍的關系??個人無法離開社會?赡艿竭@里還會有同學不贊成我的觀點。那好吧,咱們就辯論以下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到底能不能離開社會?
教學步驟三:辯一辯
教師可以將持有不同觀點的同學分成兩組,開展一個當堂的小辯論。
辯論內容:
正方:個人的發展和生存不能離開社會
反方: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可以離開社會
辯論過程:略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發言:通過剛才大家的發言,以及剛上課時我們看的關于魯濱遜的故事,我們可以得出,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因為,即便像魯濱遜這樣生存能力極強的人,在流落荒島后,還要借助社會為他提供的東西,才能生存下去。由此可見,人的生存和發展是不能離開社會的。狼孩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展示狼孩的相關資料)
教師過渡:既然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那么,社會究竟為我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哪些必需的條件能?引導學生將本課的最后一個環節的內容完成。(第四頁下方的填圖)
學生填圖內容:略
針對學生填寫內容,教師歸納小結:可見,社會為我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物質方面或精神方面的各種條件,使得我們得以生存和發展,我們的生活也因此而更加豐富多彩!所以個人能的生存和發展是離不開社會的。那么學完了這一目的內容,大家又有什么感受呢?
學生:……
課堂小結同學們說的很好。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都是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會直接或者間接地與社會上的其他人打交道;社會為我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各種必要的條件?梢,我們每個人都是和社會緊密聯系的,離開了社會,我們就不能生存和發展。
板書設計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一、“我”身邊的社會,我是社會的一員
二、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作業設計必做:為什么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選做:判斷題 :
請你在認為意思正確的論述前面的括號里畫“√”,錯誤的畫“×”。
1. 社會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個人是社會的細胞,沒有個人就談不上社會。( )
2. 對社會而言,個人是十分渺小、可有可無、忽略不計的。( )
3. 我一個人在家關門閉戶呆了一天,這一天我就離開社會了。( )
4. 我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 “神舟” 六號在太空中飛行近五天后成功返回,說明只有航天員才能離開社會而生活。( )

課后反思

陜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九課《社會、集體中的我》
第一課時:《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教學設計(二)

一、《課程標準》原文:
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社會的關系,培養親社會情感。
二、教學目標。
1、感受個人是社會中的一員,認識社會對個人的重要性。
2、懂得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3、能夠自覺服務于社會,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服務于社會,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四、教學用題。
1、社會為我們生存和發展提供了什么?
2社會的發展進步依賴于個人的努力
3、怎樣以實際行動服務于社會。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進程。
1、導入新課。
展示有關魯兵遜的圖片及材料思考:魯在荒島生活是否脫離人類?他既然能在孤島上上生活為什么還要會到自己的家鄉?導入新課: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2、通過幾組圖片的展示讓學生認識:我們的學習、工作及生活都是在社會中進行的。
3、學生口頭比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4、學生閱讀狼孩故事思考:女孩為什么成為狼孩?
5、出示教學用題1??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師分兩類圖片[物質,精神條件]展示給學生??歸納并板書。
6、通過材料思考:我國航天技術成就的取得說明了什么?
社會的進步依賴于每一個人,依賴于全體社會成員的努力。
7、小組討論教學用題3?一聽一聽想一想??師歸納并板書。
8、學生談收獲,師總結全課。
六、板書設計

七、補充正文。
1、我們是社會中的一員,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是在社會中進行的。
2、社會為我們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同時個人是組成社會的單位,社會的進步依賴于每一個人,依賴于全體社會成員的努力。
3、我們應如何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1)關心國家大事,關心社會的發展.
(2)遵守法律及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設施及公共環境.
(3)熱忱服務于社會,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陜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九課《社會、集體中的我》
第一課時:《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教學設計(三)

一、《課程標準》原文:
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二、《課程標準解讀》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1、感受社會對個人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觀察和感受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
3、懂得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三、教學重難點
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四、依據《課程標準解讀》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用題:
閱讀課文2?4頁,思考并完成課本第2頁的日記問題。
回憶我們每天活動的場所和那些人打交道?能使我們體會到什么?
放開思維,個人到底在社會中處于怎樣的位置?
獨自在家和魯濱遜的事例是否證明個人能離開社會呢?
想想:社會到底為我們提供了什么?
我們應如何回報社會?
五、依據教學用題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由“狼孩”的故事,導入新課“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 二)學生自學解決用題1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1” 學生自學作答 更正錯誤,統一答案。
( 三)自己根據以往事例“解決”教學用題2
具體流程:自學思考 學生收集整理信息 回答并統一思路。
( 四)自學講述解決教學用題3、4。
流程:出示教學用題3、4,進行自學 思考問題,同桌交流答案 全班統一解題思路。
( 五)教師提問,激發學生思維,講述解決教學用題5。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5,進行自學自導 學生收集整理信息 交流答案 全班統一思路。
( 六)自學交流,點撥解決教學用題6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6,進行自學自導 學生收集整理信息 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代表發言,全班討論 教師點撥,總結思路。
( 七)鞏固練習,總結全課。
具體流程:出示鞏固練習題 學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構思 學生自由發言,談構思理論來源 學生發言談收獲 教師總結全課。
六、補充內容:
集體:集體是人數不等的一群人,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起來的整體。
構成條件:①由相互依賴的個體構成。
②有固定的目標,規范性的章程,權威的領導體系。
③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技術設備。
表現形式:小到家庭,大到團體和社會,多種多樣。
社會:指由于共同物質條件而相互聯系起來的人群。
七、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一、個人是社會的一員。
二、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三、社會為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
教學反思:
1、本節課在處理導入時,注意把握時間。
2、注意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陜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九課《社會、集體中的我》
第二課時:《鳥戀藍天魚戀水》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原文:
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熱愛集體,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二、《課程標準解讀》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1、知道不管是個人的生存,還是個人的發展都離不開集體。
2、讓學生感悟到:集體是由每個個體共同組成的,集體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努力。
3、個人和集體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相互促進,才能和諧發展,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
2、教學難點:怎樣正確處理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四、依據《課程標準解讀》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用題:
1、由釋迦穆尼拷問弟子的材料,說說為什么個人離不開集體。
2、觀察圖片和材料說明,集體離不開個人。
3、結合圖片和教材第六頁喬丹的材料概括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4、開展班級辯論賽,進一步認識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5、欣賞《五官爭功》,談感想。
五、依據教學用題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方法與教學進程:
(一)導入新課:
由“鳥鳥戀藍天魚戀水”這一比喻性的語言直接導入。
(二)學生閱讀故事,解決“教學用題1”
具體流程:出示“出示材 學生討論 學生發言
教師總結
(教師:相傳,佛祖釋迦牟尼考問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上來。同學們,你們認為呢?
學生:……
教師: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大海里去!钡拇_,一滴水可以閃閃發光,晶瑩如珠,可是一經風吹日曬,馬上會干涸,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只有把它放到大海,才不會干涸。同學們,大家想一想,佛祖釋迦牟尼想讓他的弟子明白的道理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呢?
學生:個人只有融入社會、集體才能獲得生命的持久活力。
教師:對,個人不能離開社會。同樣,個人也不能離開集體,集體是社會的一部分。在集體的江河湖海中,個人僅僅是它們中間的一滴水珠。滴滴水珠匯成江河,不僅能永遠存在,而且能夠體現自己的價值。
(三)通過圖片材料“教學用題2”:
具體流程:出示圖片及“三個和尚故事” 教學用題2” 進行討論 學生發言 教師歸納。
(教師:這個影片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古老的故事。從最初的三個和尚沒水喝,寺廟也差點被火燒掉,到最后,三個和尚想出新方法解決喝水問題,也使寺廟的香火也越來越旺。從中我們可以受到什么啟迪呢?
學生:維護集體的利益要靠大家的努力。
(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教師都應當予以積極評價)
教師:對,沒有個人的努力,就不會有集體的發展,只有依靠集體中大家的齊心協力,才能更好地維護集體利益。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樣的一個集體。)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三目第二個◎第二個◆的內容。
教師:這個班為什么能成為優秀班集體呢?
學生:因為在這個班里,事事都有人做;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是主人
教師:這個優秀班集體對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學生:集體的發展要靠每個同學的努力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就應當給予積極評價)
教師歸納小結:要創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必須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只有依靠大家的努力,才能使班集體更好地發展,相反,如果僅僅依靠某一個人或者某幾個人的力量,則是不可能成功的。由此可見,集體的發展離不開每個人的作用,個人的努力能促進集體的發展。
教師用多媒體或板書出示結論:個人的努力能促進集體的發展。)
教師過渡:正如魚兒離不開水一樣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也離不開各種集體,我們始終要在集體中生活、學習和工作那么,怎樣正確地看待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呢?讓我們一起進入下一個活動環節。
(四)閱讀喬丹的材料,解決“教學用題3”:
具體流程:出示喬丹的材料 進行自學自導 學生蓋洛歸納,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各小組代表發言,全班集體討論 教師總結點撥。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二目第三個◎第一個◆的內容o
學生四人為一組,相互討論完成。
教師:有人說是喬丹造就了公牛隊,而喬丹卻說是公牛隊造就了他。你贊成哪種觀點,為什么?
學生:……
(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教師都應當給予積極評價)
教師:其實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從個人的發展離不開集體的角度來說,喬丹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公牛隊其他隊員的配合與協作,正如“鐵榔頭”郎平所說:“我的每二記重扣的成功,無不包含著同伴們的努力!笨梢哉f,沒有公牛隊,也許就沒有今天的喬丹。另一方面,從集體的發展有賴于個人的努力的角度來說,公牛隊的成績也離不開喬丹所做出的努力,他作為全隊的靈魂人物,常常在比賽的關鍵時刻為公牛隊一舉定乾坤,多次率領公牛隊獲得NBA總冠軍。所以,沒有喬丹,也許就沒有公牛隊的輝煌。
教師歸納小結:由此可見,個人和集體是相互促進的,個人的許多基本需要,必須通過集體才能得到滿足,集體為個人的發展提供各種條件;同樣、集體的發展壯大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教師用多媒體或板書出示結論:個人和集體相互促進,和諧發展。)
(五)辯論賽。
(多媒體出示辯論內容:
正方:強調集體利益,不會束縛個性的發展
反方:強調集體利益,就會束縛個性的發展
辯論過程:略。
教師評價和總結:同學們剛才表現得都很不錯,辯論得非常精彩。那么,究竟應當怎樣看待集體利益與個性發展這兩者的關系呢?下面的這段相聲也許會對同學們有所啟發吧。播放馬季的相聲《五官爭功》或給同學們講述故事《爭吵的器官》)
(六)聽相聲《五官爭功》
教師:相聲聽完了,同學們,你們是否會有所啟發呢?其實,我們并不需要把集體利益與個性發展完全對立起來。一方面,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是離不開集體的,馬克思曾指出:“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敝挥性谪S富多彩的集體生活中才能豐富和發展我們的個性。另一方面,把自己融入社會,融入集體并不等于抹殺個性或者束縛個性發展,相反,只有當我們每個人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和才能時,整個集體或社會才多姿多彩,生活也才有意義。
(七)學生自由發言,談學習收獲,總結全課。
六、補充課文正文
1、個人只有融入社會、集體才能獲得生命的持久活力。
2、沒有個人的努力,就不會有集體的發展,只有依靠集體中大家的齊心協力,才能更好地維護集體利益。
3、個人和集體是相互促進的,個人的許多基本需要,必須通過集體才能得到滿足,集體為個人的發展提供各種條件;同樣、集體的發展壯大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4、把自己融入社會,融入集體并不等于抹殺個性或者束縛個性發展,相反,只有當我們每個人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和才能時,整個集體或社會才多姿多彩,生活也才有意義。

七、板書設計:
1、個人離不開集體。
2、集體離不開個人。
3、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4、個人和集體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陜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九課《社會、集體中的我》

第三課時 《眾人劃槳開大船》教學設計(一)
課標原文: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集體的熱愛之情,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意義。
2、知識與能力:學會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他人的關系,能正確維護集體的團結,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3、過程與方法:經歷歌曲欣賞、講寓言故事、學生研討使學生形成團隊合作的意識,達到善于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意義。
教學方法: 啟發式、討論式。
電教手段:多媒體、自備部分教具。
教學用題:1、為什么團結就是力量?
2、團隊精神有什么重要性?
3、怎樣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4、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是什么?
5、怎樣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播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師生共同欣賞。請同學們跟唱這首歌,說說自己的感想。
學生回答。略。
(用筷子實驗)
教師總結 ;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集體的力量強大的。我們今天學習《眾人劃槳開大船》。
二、新授
【一】開動腦筋。依據自學題1
(1)為什么一根筷子會輕輕被折斷,一支竹篙難渡汪洋海?
(2)眾人劃槳開大船,這說明什么?對我們有何啟示?
(3)你認為眾人怎樣劃槳才能開大船?
學生自學
教師總結: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集體的力量.
集體的力量大,我們要培養一個良好的集體.
集體要有共同的目標和行動,要團結協作.
【二】探究平臺----個人與集體 依據自學題2
課件展示: 教師展示相關資料畫面
1、飛天夢想
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將我國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了圓滿成功,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
2、神六
2005年10月12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將我國兩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送入太空,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我國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了圓滿成功,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
3、信息點擊
載人航天是規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統工程,全國110多個研究所、載3000多個協作單位和幾十萬工作人員承擔了研究建設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包括航天員、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發射場、著落場和航天測控與通信等7大系統。這7大系統涉及學科領域廣泛、技術含量密集,其中,火箭系統上大約有5萬個零部件,“神舟”五號飛船約有7萬個零部件組成,火箭、飛船加起來有12萬多個零部件,協作單位60多個。
問題:“神舟”飛船成功發射和回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后回答)
提示如下:航天員辛勤工作;各地測繪人員的努力工作;各個系統、各個部門緊密配合,團結協作 等等
說明團結協作是集體成功的保障,是國家和民族昌盛的動力,集體的成果就是大家共同協作的結果。(正文)
【三】依據習題3、寓言故事:一滴水滴總想躍出大海,到外面去看看整個世界,同伴阻止它它不聽,魚兒勸阻他它也不聽,一天當海上起風時,它瞅準機會躍出了海洋,可當它剛一露頭風兒吹來了,太陽也照射來,它馬上就消失了。
(1)“水滴和大!边@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那些道理?結合這則寓言故事說明個人與集體具有怎樣的關系呢?
?個人離不開集體,集體是個人成長的搖籃和沃土。(課文正文)
?只有融入到團結的集體中,才能享受快樂;
?只有融入到團結的集體中,才能獲得成功;
?只有融入集體個人才能茁壯成長、煥發生機。
確立班集體行動目標;建立班級管理組織;擬訂班級行為要求。
(3)播放大雁飛行的圖片問 課件展示 :成群大雁的飛行距離比單個大雁的飛行距離遠的多,原因是什么?給你的啟示是什么?
教師:說明“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協作是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個人離不開集體,一個人只有融入到集體中,才能享受快樂,才能獲得成功。
【四】列舉身邊事例,怎樣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一)小品表演:根據P11改編看后學生發表看法
(二)出謀化策:依據習題5學生分組交流比一比那一組想的辦法多?(合作探究討論)
教師小結:個人的存在與發展離不開集體,因為個人的許多需要必須通過集體才能得到滿足,同樣集體的存在與發展也離不開每一個個體。因為集體的規則需要大家共同遵守,集體的利益需要大家共同維護,集體的發展壯大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課文正文)
【五】情景再現??視頻展示;抗震救災的場面
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思考問題。你認為,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中心思想:團結一致,才能轉危為安。團結才有力量
三、總結。
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集體,集體的進步也離不開個人的努力,我們要學會團結人、關心人,珍視集體的榮譽和團結,并為集體作出自己的貢獻。(課文正文)
最后合唱《團結就是力量》結束新課。
四、布置作業::搜集關于“團結力量大“的名言,諺語,或自己創作;蚬适逻M行交流。

板書設計:
組成
個人 集體
成長的搖籃和沃土
陜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九課《社會、集體中的我》

第三課時 《眾人劃槳開大船》教學設計(二)

一、《課程標準》原文:
體會“團結就是力量”。
熱愛集體,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二、《課程標準解讀》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1、感受團結就是力量,懂得團結的重要性。
2、熱愛集體,懂得以實際行動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三、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以實際行動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依據《課程標準解讀》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用題:
1、多媒體展示:“大雁編隊飛行”的故事、2008抗震救災畫面、班級籃球賽場面,思考:①為什么大雁成群飛行距離比單個飛行距離遠得多?②大雁編隊飛行給我們了哪些啟示?③汶川大地震后,我們之所以能戰勝震災并迅速恢復災后重建,靠的是什么?④班級籃球賽中,隊員性格各異,各有所長,你認為怎樣才能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⑤從“大雁編隊飛行”、“2008抗震救災 ”和“班級籃球賽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2、多媒體展示:班級一學期來隊列隊形及廣播體操比賽、迎國慶“祖國頌”歌詠比賽、拔河比賽活動圖片資料。思考:①參加這些活動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②這些活動給我們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有何啟示?
3、認真閱讀第三目第二◎第二◆材料,討論、交流:①你贊成恬恬還是元元的做法,為什么?②這一事例告訴我們應如何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4、列舉: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除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與損害集體榮譽和利益的行為作斗爭外,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還有哪些好做法?
5、請為建設良好的班集體提幾條建議。
五、依據教學用題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方法與進程:
㈠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
教師問:你們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嗎?
導入:這首歌曲唱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團結起來力量大。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團結才能戰勝各種困難,才能使我們更好地發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內容。導入新課:眾人劃槳開大船。
㈡學生思考、交流、點播解決“教學用題1”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提1”→學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抽查統一答題思路→教師點撥總結。
教師小結:通過探究,我們懂得了個人力量是渺小的,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團結才能戰勝困難,才能使個人、集體、國家更好地發展。
過渡: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集體,只有在集體中我們才能生存和發展,才能實現我們的價值。因此,我們要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建立良好的班集體。怎樣維護集體的榮譽與和利益呢?我們接著繼續探究。
㈢、思考、交流、點撥“教學用題2”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2”→學生思考作答→全班抽查統一思路→教師點撥歸納。
教師歸納小結:從同學們發言可以看到,在這些活動中,我們班每個同學都以相同或者獨特的方式發揮著自己的作用,盡一份微薄之力。可見,要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就應積極參加各項集體活動,以實際行動為集體增光添彩。
過渡:同學們都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集體的活動中為班級爭榮譽,我們來看看下面兩位同學又是如何做的。
㈣、討論、交流、點撥解決“教學用題3”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3”→學生思考→四人小組合作交流→各組代表發言,全班集體討論→教師點撥總結。
教師點撥、總結:恬恬的行為看似“出賣”集體利益,實際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才有利于集體的發展,真正是在維護集體的利益。恰恰相反,元元的做法表面看是在維護集體的利益,實際上是對集體榮譽的一種污損。作為集體的一員,我們有責任幫元元認識和改正自己的問題,這才是維護集體榮譽利益的表現?梢,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還應當與損害集體榮譽和利益的行為作斗爭。
過渡:我們不僅要制止那些損害集體榮譽利益的行為,同時,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還應當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那么,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怎樣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呢?請同學們列舉自己好的做法。
㈤、列舉、交流、點撥解決“教學用題4”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4”→學生同桌列舉交流→全班抽查統一答題思路→教師點撥、總結。
歸納小結:同學們說的辦法很好,我想,通過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把我們班建設成一個優秀班集體。在這里,老師要提醒同學們的是,不僅要想到、說到,更重要的是要做到。
㈥、鞏固練習,總結全課: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5”→學生思考→學生自由發言提建議→教師總結全課→再播放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結束本課。
本課小結:通過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我們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明確了作為集體中的一員,有責任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不僅要積極參加各項集體活動,與損害集體利益的行為作斗爭,而且還應當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祝我們班在所有集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走向輝煌燦爛的明天!
播放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結束本課學習。
六、補充正文:
1、團結的重要性: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戰勝各種困難,更好地實現目標,贏得個人、集體和國家的發展。
2、怎樣以實際行動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⑴、積極參加各項集體活動;
⑵、積極與損害集體榮譽和利益的行為作斗爭;
⑶、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七、板書設計:

眾人劃槳
開 大 船
團結就是力量




以實際行動
維護集體的
榮譽和利益

陜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九課《社會、集體中的我》

第三課時 《眾人劃槳開大船》教學設計(三)

一、課標原文:
三1、4體會團結就是力量。
二、對教材的簡單評價與對教材再處理的簡單思路:
教材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能給學生以心靈觸動,但正文不明確,且學習本部分內容的重要目的是培育良好的班級體,課本內容沒涉及,老師應增加;由于第三部分藍◇內容我設計的第一板塊內容已涉及,故被刪去。
三、教材增補的內容
(1)人是社會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是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的條件和手段。
(2)團結的價值:團結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團結為實現集體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3)良好的集體的作用:班級是大家學習、活動的集體。班級對個人的思想、性格、志趣、愛好、習慣、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都有著重要作用。
A、良好的班集體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B、良好的班集體也是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條件。
(4)創建良好的班集體:A、要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集體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B、在集體中應顧全大局,以集體利益為重,主動承擔應盡的義務,為營造健康向上的集體氛圍做出努力。
四、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集體的熱愛之情,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意義。
2、知識與能力:學會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他人的關系,能正確維護集體的團結,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3、過程與方法:經歷歌曲欣賞、講寓言故事、學生研討使學生形成團隊合作的意識,達到善于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團結和良好班集體的作用。
難點: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分析表達能力。
六、課堂教學用題
(1)從《眾人劃槳開大船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眾人劃槳能夠開大船的原因?
(2)通讀教材第8頁第一◎內容并回答相應問題。
(3)描繪一下我心目中的優秀班集體?并說明良好班集體的作用。
(剖析)描述指的是從總體上把握,大概說出即可,“優秀”指的是表現很好、突出、有濃厚團結氛圍的班級,這表現在很多方面。
答案:師生關系:上課是師生,下課是朋友
同學關系:團結、互助、寬容、尊重
學習風氣: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按時完成作業
班級氛圍:有正氣和紀律,人人都有高度的集體榮譽感
(4)師生共同探討:優秀的班集體應該有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和良好的班風學風。為了使本班有共同的奮斗目標和進取精神。(a)請每個同學分析本班目前存在哪些不良現象,并提出好的改進方案(至少兩條)。(b)請每個同學設計班級的奮斗目標和班級口號。
七、教學流程:

板塊內容師生互動
第一板塊播放《眾人劃槳開大船》歌曲(展示課件1、2),生思考并自由回答教學用題1,師點拔出示課件3。
第二板塊1、閱讀課本第8頁第一個雙◎第一個藍◇的材料,討論下邊相應問題(出示課件4)。
2、四人一組討論→班上交流→師歸納。
3、總結:成群大雁飛行距離比單個大雁飛行距離遠的多,這是因為飛行大雁們的互相分工和團結合作;這對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只有團結才能戰勝困難,更好地實現目標。
(過渡語)想一想,每個大雁只顧自已而不管他人的話,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出示課件5)敘講故事。
師總結:這群狼太自私,誰都不愿犧牲自已,缺乏團隊協作意識,結果釀成統統被餓死的悲劇。
(過渡)自然界的動物尚且如此,我們人類也是一樣的道理。
第三板塊1、閱讀課本第九頁第一個藍◇材料,議論下邊相應問題。
2、四人一組討論→班上交流→師總結。
答案:否。也是對集體中每個成員的褒獎,這是大家通力協作的結果。(出示課件6)
3、(出示課件7),生回答,師點拔:除了技術與水平,更重要的是隊員的團結和默契。
第四板塊(過渡)團結協作不僅使我們在各種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和民族復興的必要條件。
第五板塊閱讀課本第10頁第4個藍◇問題(出示課件8),生討論作答,師總結(出示課件9)。
(過渡)怎樣的班集體才是良好的班集體?出示教學用題3,師輔導思路→生思考交流→統一答案。
師生共同探討教學用題4。
第六板塊練習、總結、放歌曲、布置作業(出示課件10、11、12)。

陜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十課《繽紛復雜的社會》
第三課時:《七嘴八舌說變化》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原文:
“感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
二、《課程標準解讀》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1、了解社會生活是變化發展的,越來越美好。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感受社會生活的能力。
3、感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絢麗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感受社會生活是變化發展的,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學習。
四、依據《課程標準解讀》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用題:
1、快速瀏覽課本20頁《野菜的地位》內容,想一想:野菜地位的變化反映了什么?
2、認真閱讀課本20頁棉衣棉褲“下崗”了內容,思考:○1反映了近年來人們什么方面發生了變化? ○2請你結合家里的變化,說說你在這方面的感受。過去:-----------------------現在:-------------------------------
3、閱讀課本21頁親戚家的住房發生了變化。思考:○1、近年來你家搬過、未搬過家。○2描述你家現在的住房情況:-------------------------------。③描述你記憶中(或父母曾講過的)原來的住房情況:---------------------------④請調查一下,在認識的人當中有多少人住上了新房。
4、思考自己的上學方式和其他同學比,有什么不同?自己的上學方式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時相比,有什么變化?做個小調查,看看有多少人上學的方式和爸爸媽媽不同了?調查情況-----------------------------------------
5、學生完成p22的內容。隨著衣食住行的變化發展,我們常用的東西又有什么變化呢?○1、你同親戚朋友的聯系方式有-----------------------------------------○2你爸爸媽媽過去同親戚朋友的聯系方式是:----------------------------------------③對比上述情況,你的感受是:----------------------------------------
6、閱讀課文p22完成相應的內容。○1、人們又有了新的需要和追求,其表現有哪些呢?○2列舉出你所知道的文明健康的休閑方式:----------------------------------------
③問一問:長輩們在青少年時代有哪些有趣的休閑方式?
7、閱讀課文p23的相關內容!1三叔“上網”忙銷售,反映的變化是:----------------------------------------○2你了解的社會新時尚還有哪些?看誰說的多。
8、議一議:生活是美好的?
五、依據教學用題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方法與教學進程:
(一)導入新課:
詩歌欣賞《生命的加減法》導入。出示課題:七嘴八舌說變化
(二)學生自學解決“教學用題1”: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1”學生自學作答找學生回答。
(三)自學、講述解決“教學用題2”: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2”,進行自學自導 學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問題 自主學習○1題后個別學生發言 小組討論 ○2○3題代表發言 教師講解
(四)自學、交流、點撥解決“教學用題3”: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3”,進行自學自導 學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問題 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各小組代表發言,全班集體討論 教師總結點撥。
(五)自學、交流、點撥解決“教學用題4”: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4”,進行自學自導 學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問題 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各小組代表發言,全班集體討論 教師總結點撥。
(六)合作探究,比較發現。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5”,自主學習 ,完成○1○2題。小組合作探究完成③題。
(七)合作探究,討論,點撥。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6”,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討論○1○2○3題后,其代表發言,全班集體討論,教師總結點撥。
(八) 合作交流,探討學習。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7”,自主學習○1題,小組合作討論○2題后,代表發言,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九)鞏固練習,總結全課:
具體流程 :學生自由發言,談學習收獲,教師精彩演講,總結全課。
六、補充相關內容
(一)、生活中還出現了獨特的衣服。
1、具有智能的“信息”服裝
2、令人舒適的“調溫”服裝
3、調節情緒的“保健”服裝
4、可以發電的“能源”服裝
5、能夠充饑的“食品”服裝
(二)、住宅發展七大趨勢 專家預計,我國住宅發展有七大趨勢。
1、綠色化
2、智能化
3、規;
4、全能化
5、郊區化
6、多元化
7、階層化 
七、板書設計:


日常生活的變化 食

七嘴八舌說變化 行
通訊的便利
社會新時尚 網絡的發展
休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3267.html

相關閱讀:七年級政治法不可違導學稿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導學案
第五單元人們說我長大了教案
魯教版初一政治上冊復習提綱
學會拒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