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地球的運動 第三課時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地球的運動第三課時
【重點】
  1.自轉的概念、運動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
  3.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
  4.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難點】
  1.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
  2.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過程】
 。ㄒ胄抡n)
  今天我們四人一組演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時,地球上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請同學們準備好小地球儀(每組四個)、硬紙殼(提前準備好的四個)、十字光源(自制)、短繩、刻度尺等工具。
  (講授新課)
  地球在公轉時,有兩個突出特點:之一,地軸始終是傾斜的,并與公轉軌道面相交成66.5度的夾角;之二,地軸的傾斜方向不變,北極總指向北極星附近。
  老師示意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公轉情況,并在講臺桌上擺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個位置。
  請同學們在課桌上擺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個位置,將自制的十字光源放在四個地球位置中間,觀察太陽直射情況。
  與老師一起畫出地球公轉示意圖,邊討論邊填出表格中的內容。

  地球公轉示意圖
  填寫下表:
節氣日 期太陽直射的緯度北半球晝夜長短獲得太陽光熱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小組活動:
  用硬紙殼做晨昏圈,套在地球儀上,用細繩量出不同緯度晝弧和夜弧的長度,并換算成時間:赤道(0度)、北緯40度、北極圈(北緯66.5度)。
  將量算的結果填寫在表格中:

  歸納:由于地球斜著身子繞太陽公轉,使太陽知識點一年內在南北回歸線之間變化,從而引起一年內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使得地球上各地不同時間獲得太陽光熱不同,形成了四季的變化和五帶,下節課我們討論。
  【板書設計】
  三、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現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7865.html

相關閱讀: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教學設計
認識地球
西半球地區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水資源 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