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知識題。
1
、選出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
A.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市人,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
geming
家。
B.
本文選自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憶童生活的小說。
C.
本文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D.“
三味書屋
”
不是
“
我
”
的樂園,但其中也不乏樂趣,如大家放開喉嚨讀書的情形以及到后園去折梅花、尋
蟬蛻都是好玩的事情。
2
、
“
三味書屋
”
的先生是一位學問淵博的老者,文中魯迅對他的看法是:( 。
A.
他挫傷了學生的求知欲,魯迅很討厭他。
B.
他對魯迅很嚴厲,魯迅認為這束縛了兒童的身心發展,所以對他很不滿。
C.
他沒有多少真才實學,只是常讀些令學生難懂的文章,魯迅覺得他很可笑。
D.
他很博學,對學生又有一些開明的思想,魯迅對他很恭敬。
3
、文章在寫百草園時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選出下面分析正確的一項:( )
A.
這個故事是長媽媽講的,目的是使魯迅懂得做人之險。
B.
這個故事是長媽媽講的,它表明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C.
這個故事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感,也給這個兒童樂園增添了情趣。
D.
這是一個迷信故事,魯迅有力地批判了長媽媽的迷信思想。
二、閱讀第
2
自然段做下面的題目。
不必說
_____
的菜畦,
_____ _
的石井欄,
_____ _
的皂莢樹,
_____ _
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
______
,肥胖的黃蜂
______
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只
______
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
______
,蟋蟀們在這里
______
,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
______
,還有
______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
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
______
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
______
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更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
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1
、根據原文將劃線處補充完整:
2
、從
“
不必說
……
也不必說
……
單是
……”
這個句式來看,這段文字采用的寫景順序是:( 。
A
.由高到低
B
.由靜到動
C
.由近及遠
D
.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3
、百草園的自然豐富多彩,作者是從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四個方面來寫的。
4
、這段文字所用的修辭方法有
A B C D
5
、文中寫
“
我拔何首烏
”
表現什么?(
)
A.
表現
“
我
”
小時候很淘氣,毀壞東西。
B.
表現
“
我
”
小時候有想吃何首烏成仙的幻想。
C.
表現百草園的生活充滿無窮樂趣。
D.
表現
“
我
”
小時候很好奇,勇于實踐。
6
、這段文字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三、閱讀下面文字做題。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
一塊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條長繩,人遠遠地
著,
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
“
張飛鳥
”
,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1
、將適當的動詞填在橫線上。
2
、用原文回答:
捕鳥的條件
捕鳥的結果
3
、捕鳥的過程用了一系列動詞,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4
、
“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
”
是與什么相比較說的?
5
、冬天百草園的樂趣是什么?
四、閱讀第
9
自然段做題。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
……
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
Ade
,我的蟋蟀們!
Ade
,我的覆盆子們!
……
1
、按照順序寫出本段使用的修辭方法:
2
、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3
、概括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用到了一個排比句
“
也許
……
也許
……
也許
……”
,它表達了
“
我
”
怎樣的感情?選擇解釋正確的一項,將序號填入括號中。
(
)
A.
表達了
“
我
”
因為要告別百草園而產生的痛苦、憤怒的感情。
B.
表達了
“
我
”
后悔當初不應該那么淘氣,做了種種錯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罰的思想。
C.
用疑問、猜測和無可奈何的語氣,表現了
“
我
”
告別百草園時在心里引起的震蕩、依戀和無奈的感情。
一、
1
、
B 2
、
D 3
、
C
二、
2
、
D3.
顏色、聲音、形狀、姿態。
4.
排比、擬人、比喻、反復。
三、
2
、
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
3
、具體生動地表現了捕鳥的過程,也表現了兒童在捕鳥時的樂趣。
4
、是和夏季百草園相比較
5
、冬天百草園的樂趣是下雪后捕鳥。四
1.
排比、擬人
2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
我
”
不知道為什么要被送進書塾,
“
我
”
對百草園的一切無限留意
4 .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43536.html
相關閱讀:《孤獨之旅》選段(13分)閱讀答案
《蘆花蕩》的“詩性美”
人教版語文七-九級課后“讀一讀、寫一寫”歸納(八級下冊)
《散步》導學案(附答案)
《我的母親》課內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