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傳不習乎
?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乙】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
"
臣有駿馬
,
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賈。
"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1.
解詞
(1)
吾日三省吾身
( ) (2)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
(3)
愿子還而視之
( ) (4)
去而顧之
( )
2.
翻譯
(1)
為人謀而不忠乎
?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傳不習乎
?
”
(2)
一旦而馬價十倍
3.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
4.
乙段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
(
二
)
【甲】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乙】》
: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注】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
1.
解詞
(1)
誨女知之乎
!( )(2)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
(3)
不知為不知
( ) (4)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 )
2.
翻譯
(1)
由,誨女知之乎
!
(2)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3.
兩則語錄哪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
?
哪則是論述學習方法的
?
它們表明了孔子怎樣的教育思想
?
附答案:
(
一
)1.(3)
對男子的尊稱,相當于“您”
(4)
回頭看
2.(2)
一天這匹馬的價錢立刻漲了十倍
3.
人要不畏艱險環境,在困境中要能堅強不屈。
4.
我們不要盲目崇拜權威,要注重實踐,從實踐中獲得真知,取得直接經驗。
(
二
)1.(4)
啟發
2.(2)
如果舉一例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
3.
第一則、對待知識要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第二則、教育學生要學會舉一反三,善于觸類旁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12531.html
相關閱讀:《散步》導學案(附答案)
《蘆花蕩》的“詩性美”
《孤獨之旅》選段(13分)閱讀答案
《我的母親》課內閱讀答案
人教版語文七-九級課后“讀一讀、寫一寫”歸納(八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