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子謂齊宣王曰……
關鍵字:謂:對……說,告訴。
句譯:孟子對齊宣王說……
2.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關鍵字:之:結構助詞“的”。托:托付。其:他的。妻子:妻子兒女。而:表示承接。之:到……去。游:可解釋為“游歷”。者:……的人。有……者:有一個……的人;有一個人……
句譯:大王的臣子中,有一個將他的妻子兒女托付給他的朋友而自己去楚國游歷的人(有個人將他的妻子兒女托付給他的朋友而自己去楚國游歷)。
3.
比其反也,則(1
)凍餒其妻子,則(2
)如之何?
關鍵字:比:等到。其:他。反:同“返”。則(1
):表轉折,相當于“卻”。凍餒:寒冷饑餓,這里是挨餓受凍的意思。則(2
):那么。如……何:對……怎么辦,拿……怎么辦。
句譯:等到他回來的時候,卻發現他的妻子兒女在挨餓受凍,那么,對這樣的朋友該怎么辦(那么,拿這樣的朋友怎么辦)?
4.
王曰:“棄之。”
關鍵字:棄:拋棄。之:代詞“他”,指其友。
句譯:齊宣王說:拋棄他(與他絕交)。
5.
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關鍵字:士師:古代司法官。治:管理。士:下屬。之:代詞“他“,指士師。
句譯:司法官不能管理下屬,那么,對他該怎么辦(拿他怎么辦)?
6.
王曰:“已之。”
關鍵字:已:停止,這里指罷免。
句譯:齊宣王說:罷免他。
7.
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關鍵字:四境之內:指國家。治:治理得好,太平。之:代詞他,指國君。
句譯:一個國家治理得不好,那么,對這樣的國君該怎么辦(拿這樣的國君怎么辦)?
8.
王顧左右而言他。
關鍵字:顧:回頭看。而:表示修飾。言:說。他:別的,其他的(事)
句譯:齊宣王回頭看著左右近臣,說起別的的事情來。
二、內容理解
1.
孟子為勸諫齊宣王認識到君王的職責,好好治理國家,深謀遠慮,巧設機關,發問從“朋友”到“士師”,最后直指目標“君王”,圍繞“盡責”這個話題,由遠及近,由小到大,類比說理,層層推進。而齊宣王開始則是不明就里,毫無戒備,實實在在據理以答,直到最后一問才恍然大悟,卻又不能順之前之勢據理以答,打自己的嘴巴,只得“顧左右而言他”,轉移話題,化解尷尬。
2.
類比說理:根據兩種事物在某種特征上的相似,推斷出它們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論證方法。
三、文學常識
選自《孟子》。
孟子,名軻,戰國時期鄒人。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亞圣”。《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儒家經典著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68855.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語文七-九級課后“讀一讀、寫一寫”歸納(八級下冊)
《散步》導學案(附答案)
《孤獨之旅》選段(13分)閱讀答案
《我的母親》課內閱讀答案
《蘆花蕩》的“詩性美”